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登山必學的「三層式」穿法!不失溫、不過重,高山露營 6 大裝備選購指南

經理人八分生活 專題企畫 / 林庭安;撰文 / 吳方稜
Shutterstock

想到山上露營、過夜,該準備哪些裝備、服裝?登山包、登山鞋、頭燈⋯⋯6 大高山野宿裝備一次備齊!

登山前要做許多準備,才能享受旅途。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裝備規畫,背包、服裝的選擇,都關係到行進間的舒適與安全,尤其需要在山上過夜時,往往要面對溫差、突然降雨等氣候變化,背負重裝行走更會讓疲勞倍增。

事前找齊最適合自己的裝備,才算做好風險管理,也更能穩健前行!

登山包、登山鞋、頭燈⋯⋯6 大高山野宿裝備一次備齊

新手、兩天一夜的登背包選 45 公升,試背時就加入重量

購買背包時一定要試背,《我的第一本登山露營書》建議,新手能選擇容量在 45 公升左右的登山包。決定容量後,再從背負系統的設計、尺寸、背包本身重量、材質、外型等方面來考量,多試背幾款再決定,試背時也能請店員加入重量再背久一點,會更接近實際使用的感受。

2 天 1 夜行程,45 公升左右的登山包已綽綽有餘,否則選用愈大的登山包,容易塞入更多物品,讓行李變重,行進間會消耗掉許多體力。先決定背包容量,就會謹慎篩選要放入的用品,但攸關安全的必需品一定要攜帶,不能一味追求輕量化,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中。

如果是 2 天 1 夜行程,選購 45 公升左右的登山包已綽綽有餘。

體積小的背包較不易碰撞、卡住,或因風吹而失去平衡,會是較安全的選擇。不過,也要考量到背包能否收納所有物品,如果背包無法放入尺寸較大的睡墊等物品,突出背包外的物品容易讓人在行走間失去平衡,掛在背包外的杯子等多餘物品也可能被樹枝勾住掉落。

穿著採「3 層式」穿法保暖,備用衣服要防潮、防濕

在山中活動最怕失溫,除了夜間氣溫降低、睡眠時地面吸走身體熱能也會造成失溫,行進間滿身大汗或遇到強風吹拂,也可能讓身體熱能散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缺水能續命 3 天,缺糧可續命 3 周,失溫卻只能維持生命約 3 小時,而防止失溫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衣著選擇。

行進間的穿著,能採 「三層式」穿法,內層是排汗衣,中間穿保暖的化纖或羽絨衣,最外罩上防水透氣的外套,戴上帽子也能幫助保暖 。備用衣物、睡袋等對保暖來說十分重要的物品,能用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確保不會因為潮濕而失去保暖效果,並且要適時換上乾爽的備用衣物以利保暖。

登山鞋鞋底要耐磨、材質防水,搭配透氣保溫的羊毛襪

如果沒經常挑戰高難度行程,不一定要購買中高階的登山鞋或登山靴,比運動鞋耐磨耐操、具有一定程度防水功能的郊山健行鞋,可能就能滿足需求,穿著時也較不需要適應期。但如果要進階到較有難度的山路,能選擇鞋底更堅硬、耐磨,材質更防水、透氣的中階登山鞋。

此外,登山鞋也需要搭配鞋墊和有厚度的襪子,行走間會比較舒適,建議選擇高於鞋筒的襪子款式以避免磨擦造成不適;材質部分一般不推薦棉襪,不易乾、濕掉就無法保暖,還容易讓腳起水泡,羊毛襪相對更透氣、保溫、不易腳臭,且濕掉後依然柔軟不磨腳

《山道具》指出,帽子除了保暖,還能保護頭部,避免因落石、滑倒等造成傷害,如要防暑可選擇帽緣寬大、設計上通風透氣的帽款,著重禦寒能選擇羊毛或化學纖維材質、具有遮風效果的針織帽,防水的帽款則有減低汗水流下造成的不適、下小雨時藤暫代雨衣兜帽等好處。

手機不能替代頭燈!充電式電池、IPX4 以上防潑水更佳

山上行動頭燈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要找東西、煮食,山屋或帳篷內比較暗,或天還沒亮就要爬山、走到天黑等狀況,頭燈都能派上用場。不少新手會認為用手機燈光或手電筒代替頭燈就行,實際上如果遇到需要攀爬的路段,空出雙手才是最佳對策。

選擇頭燈時,能考量流明數、燈光模式、防水等級、蓄電方式等,如果跟著別人一起走,可選擇 20-50 流明、IPX4 以上防潑水等級的頭燈,選擇使用充電式電池的頭燈,能掌握電量也更環保。頭燈不用時,最好把電池取出,放置在乾燥陰涼處,做好保養才能延長使用壽命。

建議可選 20-50 流明、IPX4 以上防潑水等級、使用充電式電池的頭燈。

雨具、雨衣等收納成防雨專用包,登山杖選尖頭杖

雨具包含背包套、雨衣、綁腿、雨褲與腕帶等,只要將這些物品收納成一個「防雨專用包」,放在背包前側的口袋,下雨時就能馬上應變。背包套也能用大塑膠袋代替,雨衣建議選擇亮眼的顏色,綁腿能確保雨水不會流進鞋內把襪子弄濕,腕帶能防止抬手時雨水流進袖口裡。

面對崎嶇山路,有了登山杖的輔助能讓行走時更省力,選購時能考量握把設計、桿身材質、鎖定系統好壞、杖尖頭的抓地力。鋁合金材質的登山杖較普遍、平價,尖頭杖的抓地力優於圓頭杖;鎖定系統必須能固定在所需長度,不會突然鬆脫縮短造成危險,選擇時建議考量口碑及實際操作的順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