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深度時尚|一雙鞋賣 300 萬!NIKE 何時變奢侈品了?近年你沒發現的事

《經理人月刊》數位內容編輯

新聞資訊、新書書訊連繫,請寄至:andrew.zhuang@managertoday.com.tw

NIKE

你也發現,NIKE 愈來愈貴,愈來愈多款式很難買到嗎?從一雙幾千,到幾萬、拍賣破十萬、百萬,NIKE 為何愈來愈像奢侈品牌了?

「NIKE 應該是下一個奢侈品時裝屋」(Nike Should Be the Next Luxury Fashion House)。這是《彭博社》(Bloomberg)近期一篇文章的大標,你可能沒發現,這個家喻戶曉的運動品牌,近年正默默轉變成「奢侈品牌」。熱門款式愈來愈難求、售價愈來愈高、各類時尚品牌的聯名,正讓 NIKE 往高端精品市場前進。

《彭博社》專欄作家安德里亞・費爾斯特(Andrea Felsted)分析,NIKE 正透過一系列商業策略,打破主流與精品的分界,提高自身的品牌價值和利潤表現。英國品牌研究機構 Brand Finance 最新報告也指出,NIKE 已連續 8 年獲選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服裝品牌」,逾 332 億美元(約 9750 億新台幣)的品牌價值,足足是第二名 LOUIS VUITTON 的近 1.5 倍。

NIKE,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像奢侈品的?

NIKE 打敗 CHANEL、HERMES、Cartier 等奢侈品牌的同時,也向奢侈品靠攏(圖源:Brand Finance)

產品愈來愈難買到、收益結構改變!分析師:NIKE 的「體質」和奢侈品牌更像了

近兩年疫情重挫 NIKE 在北美和歐洲等地實體店面營收,部分商店更因為營業額慘澹而倒閉。於此同時,NIKE 的線上銷售額幾乎翻倍,而這奠定了 NIKE 的轉型大業。

早在疫情之前,NIKE 就大力布局 DTC(Direct to Consumer)的商業模式,比起以往透過通路、經銷商銷售產品,更多時候是「直接面對」消費者,像是透過官方網站、官方會員、實體門市或 App 販售產品。

2017 年起,NIKE 便陸續減少和批發商的合作關係;2019 年更退出全球最大電商平台亞馬遜(Amazon);今(2022)年也宣佈撤出美國連鎖運動服飾零售商 Foot Locker。

種種砍掉外部銷售通路的作為,是因為 NIKE 想將銷售商品的主戰場,逐漸轉往直營店、官網或官方 APP,與消費者建立更直接且深入的互動關係。不僅能省去中間商的抽成,還能直接獲得消費者的第一手數據,進一步改善品牌體驗、產品設計,貼近顧客真實的需求,比如為顧客打造量身訂製的特殊款式

此外,NIKE 還能更全面地掌握產品定價和品牌印象,避免通路商下折扣、損害品牌形象或降低獲利,也讓消費者更親近品牌,培養出更高的黏著度

費爾斯特認為,DTC 的銷售策略就像是追隨奢侈品牌的做法,許多精品品牌停止向不符合高端定位的百貨供貨,以保持自己的定價能力和品牌聲量;曾在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和歷峰集團工作的奢侈品分析師爾文・朗堡(Erwan Rambourg)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 DTC 占比愈高,代表著更高的業績與利潤

奢侈品顧問馬里奧・奧爾泰利(Mario Ortelli)分析,對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奢侈品牌來說,DTC 平均占整體銷售額的 9 成。根據 NIKE 最新財報,去年已有 38.7% 營收來自 DTC,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6 成。事實上,這也是 NIKE 的有意為之。早在 2011 年財報中,NIKE 就寫道,雖然批發占了收入的最大份額,但仍將繼續著力提升 DTC 管道的增長。當年,DTC 的業績僅占 NIKE 整體收入 16%

近年來,奢侈品牌也提升了對第三方通路商的篩選標準。開雲集團(Kering)日前更表示,未來將減少對批發商的依賴,最終可能終止旗下品牌所有線上批發業務,將更專注在門市、品牌官網的經營,更好地管理分銷過程,緊握獨家經營權與定價權,進一步提升獲利能力。

比奢侈品牌更大的優勢!NIKE 的數位社群生態系,有認同也有營收

奢侈品牌的會員經營行之有年,不過「線上」的 DTC,像是透過官網、官方 App 直接銷售產品的行為,依然不夠普遍,大部分的消費行為仍發生在線下(實體店面)。這也讓奢侈品牌在疫情爆發之初,人們避不外出、百貨閉門謝客時,業績受到重大影響。

近年,奢侈品牌紛紛意識到社群經營的重要性,GUCCI 嘗試透過直播的方式帶貨、巴黎世家(BALENCIAGA)出奇招刪光社群平台的文章等,都能看出積極嘗試的野心。相較之下,NIKE 的 DTC 策略有更多比例仰賴線上通路。在疫情侵襲,人們無法出門的情況下,NIKE 靠著經營多年的「數位社群」,2020 年實現連續三季的營收成長,電商業績大幅增長近 80%。

這些數位社群,包含習慣於手機版商城 NIKE APP、自家球鞋平台 SNKRS 消費的顧客;NIKE 也著重經營其健身與鍛鍊的 APP:NIKE Training Club(NTC)、NIKE Run Club(NRC)。一系列的設計,讓用戶從球鞋、運動服、器材甚至健身課程的購買,都能留在 NIKE 所打造的數位社群生態系,增對品牌的依賴感,進而帶動業績增長。

截至去(2021)年 11 月底,NIKE 數位社群生態系中,已有超過 7900 萬的活躍會員,會員參與度與同期相比增長 27%,活躍用戶數與會員購買頻率也都有所提升。

NIKE 品牌奢侈化的具體展現:推科技球鞋、精品聯名,服務高端消費族群

NIKE 至今透過各大系列,已推出逾千款的運動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零售分析師庫珀・史密斯(Cooper Smith)曾指出,NIKE 的價格區間也由 55 美元(約新台幣 1630 元)的慢跑鞋,延伸到一雙要價 720 美元(約新台幣 2 萬元)的「科技球鞋」HyperAdapt

利用不同鞋款的定價,NIKE 區分出不同取向的顧客輪廓:平價鞋款能接觸最多的消費者,滿足任何一位想找到舒適運動鞋的消費者;科技球鞋則鎖定金字塔最頂層的顧客;定價昂貴外,限量也是吸引球鞋玩家的特性;NIKE 也同時在 HyperAdapt 球鞋的鞋盒內附上電話專線,購買此款球鞋的顧客,都能享有專人客服諮詢,趨近精品品牌一貫的作風。

NIKE 愈來愈「奢侈品化」,也具體體現在旗下高端子品牌 JORDAN 上。

自 1985 年推出首款籃球鞋 Air Jordan 1 以來,如今已經推出至 36 代,維持著每年推出一款新款的頻率,同時也不斷復刻最早期的幾雙「經典款」。這個做法,與奢侈品牌不斷復刻,將品牌創立之初的暢銷產品「推陳出新」類似。

在供應鏈上,JORDAN 也一向奉行飢餓行銷,以極個別的經典鞋款為品牌注入業績,與愛馬仕(HEMES)仰賴柏金包(Birkin)和凱莉包(Kelly)的模式類似

這些經典款也與潮流品牌、精品品牌聯名,讓從「運動鞋」出身的 Air Jordan,躍升成為人人爭搶的「時尚品牌」。已故 LOUIS VUITTON 男裝創意總監維吉爾・阿布洛(Virgil Abloh)、美國饒舌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前巴黎世家男裝顧問馬丁・羅斯(Martine Rose)與川久保玲名徒、日本潮流品牌 sacai 創辦人阿部千登勢,都與 Nike 合作過,進一步加深了球鞋與奢侈品牌的文化連結

Dior 顛覆大眾想像,聯名 NIKE 旗下運動品牌 Jordan Brand 推出 AIR JORDAN DIOR ,旋即造成轟動

2020 年,NIKE 與 DIOR 合作,推出聯名款球鞋 Air Jordan Dior。儘管訂價高達 2200 美元(約新台幣 6 萬),仍在釋出的幾分鐘內售罄,轉售價格更一度飆升至 1.2 萬美元(約新台幣 35 萬)

NIKE 跨界與 Louis Vuitton 的聯名中,以標製性鞋款 Air Force 1 搭上 LV 經典花紋為設計

今(2022)年初,LOUIS VUITTON 2022 春夏男裝系列也出現與 NIKE 的聯名作品:LV X NIKE Air Force 1。同樣以經典款式 Air Force 1 為基底設計,後續更委由英國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拍賣,全球限量釋出 200 雙。為期 15 日的競標結束後,結算價平均落在 8.5~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50~300 萬)間

從 DIOR 到 LOUIS VUITTON,NIKE 近兩年的聯名策略中,能發現傳統球鞋愈來愈精品化,更限量、價格也是一路飆升。就算不走精品聯名路線,近幾年推出的科技球鞋,像是 4 月推出的首款 NFT 球鞋,售價也高達 60 萬,象徵意義遠遠超過傳統對實用、耐用功能的追求。(延伸閱讀 / NIKE 首款官方 NFT 鞋登場!售價 60 萬,攜手村上隆創作、可用藥水「換膚」

不只 NIKE,Adidas 也是!奢侈品與運動服飾品牌的界線,將愈來愈模糊

作為最大對手,Adidas 並沒讓 NIKE 專美於前。3 月初 GUCCI 2022 秋冬大秀上,發布了與 Adidas 的聯名合作,不只是鞋款,全身衣著都有相關的聯名設計;5 月時,Adidas 也與巴黎世家聯名推出 2023 春季系列成衣。

看起來,運動品牌想轉骨成利潤更高、定價權更強的奢侈品牌,似乎透過一系列與知名設計師、精品品牌聯名,就能事半功倍。至少全球最有價值的兩大服裝品牌 NIKE、Adidas 正在這樣做。

不過,一切似乎沒那麼容易。《時尚頭條網》分析,聯名不一定能轉化為長期的商業回報。如果 NIKE 在主品牌或更大的生意層面推廣奢侈品模式,那才能證明 NIKE 對奢侈品化戰略是重視的。

從近期 NIKE 的舉動來看,的確愈來與多地推行像奢侈品一樣的訂製化策略。近兩年在台灣開放的 Nike by You 服務,便開放消費者自行製作、設計球鞋,努力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去年 NIKE 的高端服裝支線 Every Stitch Considered(ESC)也登陸台灣 NIKE 官網販售。

費爾斯特認為,NIKE 已經往對的策略前進,但仍然能向精品品牌學更多,像是推出更多限量款商品,促成更多精品聯名合作,進一步挑戰幅度更大的轉型,邁向奢侈品牌的定位。

資料來源 / Business Insider、Bloomberg、CNBC、Forbes、Brand Finance、Jing Daily、Fashion Network、Lady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