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比爾蓋茲、賈伯斯的祕訣!科學實證:快走 20 分鐘,對大腦就有幫助

《新科學人》顧問 卡洛琳.威廉斯
Flickr / @Red Maxwell

比爾蓋茲、賈伯斯都擅長用「腳」思考!聽起來很怪?運動科學證實⋯⋯⋯⋯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運動科學證實, 走路不僅能讓心情平靜,也是讓思路更加清晰的大功臣 。走動是多功能的心智工具,能讓我們的心理與生理產生特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徹底改變我們的思考與感受方式。

走路有助於思考早就不是什麼大新聞了。從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與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這兩位先哲,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兩位當代天才,都展現出過人的 「用腳思考」 (thinking on foot)。

我們就來試著解開天才的祕密, 了解走路為什麼這麼有效,以及該怎麼走才對 。更重要的是,科學研究即將揭露, 不同的走動方式,會產生特定的心理益處,端視你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從演化的角度看:走路為何能讓大腦保持警覺、認真學習?

狩獵與採集無法單憑體力,不可能邁開腳步走出去,就會有可口的獵物自動送上門,況且相較於大型動物,人類的體格稍嫌弱不禁風,根本不可能靠蠻力撂倒對方。因此人類的狩獵方式其實是靠智取,而且經常是團體行動。

人們小心跟蹤獵物,並預測獵物的下一步行動,然後抓準時機加以獵捕,還要隨時保持警戒避免危險,最後還要記得如何回家。採集食物同樣要用腦,要記得到哪裡找到食物,還要防備想要吃掉你或是想要偷你食物的動物。

結果,雙腳演化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謀生利器,既能走動又會思考,如若不然,我們的大腦就必須忍痛做出取捨,減少腦容量以節省珍貴的能源。此外, 當我們邁開雙腳行動時,大腦就會開始保持警覺並認真學習。

腳腦並用其實沒那麼困難,因為演化早就幫我們建置了幾項獨特的設計,讓移動雙腳能帶來好心情。即便多數人現在已經不需要靠狩獵與採集過活,但這套系統仍舊運作良好,能幫你達成想要的目標。

快走 20 分鐘就有效!運動能幫助產生腦內啡、BDNF

演化建置的獨特設計,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物質─腦內啡與內生性大麻(endocannabinoids)這兩種荷爾蒙,都能令我們在運動或跑步後感覺心情愉快。而研究也已證實, 人類及其他「運動型」物種,運動後體內的腦內啡與內生性大麻會大增

以走路來說,必須走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程度,才能產生像跑步那麼高的愉悅感,就連跑步也必須達到會喘,雖然還能講話,但無法一直聊天的強度,才會開始產生愉悅感。

不過腦內啡就比較容易產生, 只要快走 20 分鐘就行了。 還有一種同樣由大腦衍生的神經傳導物質─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 ,它是一種生長因子,能讓海馬迴產生新的神經元,進而 增強記憶力,尤其是空間記憶力

新發現:腳有「壓力感應器」,能配合心臟跳動傳送血液

此外, 還能提高大腦產生新連結的可能性,增強我們的學習力。 以上這些關聯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而且已被視為運動生理學與心理健康的普通常識。接下來我要報告一些近期的新發現,說不定會令你大吃一驚。

譬如說,大家可能不知道, 我們的雙腳有一組內建的「壓力感應器」,會配合心臟的跳動傳送更多血液至腦部 。這是一位名叫迪克.格林(Dick Greene)的美國工程師發現的,他曾在德州的油田工作多年,但在 1970 年代決定轉行研究人體。

當時的觀念認為,運動使心率提高,會讓更多血液流入正在工作的肌肉,但不會改變腦部的血流量,因為我們的血管會調節口徑,使血流量保持常態,以免腦部的血流量忽高忽低。會這樣是有道理的,如果腦部血流量太少,腦組織就會缺氧壞死;血流量太多腦則會脹大,把纖細的腦神經向頭顱擠壓。

但格林對此理論產生質疑,他的團隊發現,運動時將全身重量落在雙腳,能進一步增加腦部血流量。格林在 2017 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運動時將全身重量落在雙腳,會壓迫雙腳的主動脈,增加血液的流動壓力,從而使流入腦部的血量再多增加 10%~15%。

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們的步伐頻率(步頻)與心跳頻率(心率)相同時,能獲得最大的運動效益,格林的實驗發現,當步頻與心率同為每分鐘 120 下時,能增加最多的血流量。當步頻與心率同步,似乎能為大腦提供穩定增加的血流量,格林猜測這可能就是我們快走一陣子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