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100 元 vs. 100,000 元的茶,差在哪?專家拆解:影響茶葉品質的十關鍵

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蔡榮章
unsplash

同樣都是茶,為什麼價格從一斤數百元到一斤數十萬都有。什麼因素決定了茶葉的品質?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蔡榮章在《茶之造》點出關鍵:

在多次茶王賽的頒獎儀式上,都聽到評審人員在做審評報告時,提出了他們對獲獎茶的審評標準:我們工夫紅茶組要求外形細緊或緊結重實,露毫有鋒苗,色烏黑油潤或棕褐油潤顯金毫,勻整,淨度好。湯色要求紅明亮。香氣要求嫩香,嫩甜香,花果香。滋味要求鮮醇或甘醇。葉底要求細嫩或肥嫩,多芽或有芽,紅明亮。另外綠茶組有綠茶得以獲獎的標準、黑茶組有黑茶得以獲獎的標準等等。

這番影響之下,泡茶的人也會傾向以茶葉標準來泡茶,本來泡茶應該也是「看茶泡茶」,然後融入自己的風格,但一旦有了茶葉標準在前面作為指標,泡茶的方法就容易朝「實現茶葉標準」去做,結果泡茶、喝茶所在的茶道藝術就被壓在箱底而無法發揮。在茶葉評比與泡茶比賽時,大家還要依賴這些標準打分數,否則大家會認為分數打得沒有依據,評出的結果不夠客觀。

市場上有各種商品的標準,如茶葉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花茶、緊壓茶、袋泡茶、粉茶等標準,還有細分類與品質等級的標準,這在方便市場流通與保障消費者利益上有其效用,但生產者、設計者、享用者不應該受其束縛,而不敢將之設計得超越「標準」,或不敢將烏龍茶做成片狀。當有一款茶看是應該用高溫沖泡時,我們就用高溫沖泡,不必擔心得出的茶湯不是茶葉標準上所描述的滋味。

為何茶價的高低能差到那麼多?影響成品茶品質的 10 大因素

影響「成品茶」品質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十大項。這也是茶價為什麼高低相去那麼遠的原因;十大因素中每項都好的情形是不容易的,所以茶價一定高,如果十項中每項都不怎麼樣,品質與茶價當然一落千丈。(延伸閱讀 / 為何有些茶這麼貴?京盛宇執行長:從兩大關鍵,看懂台灣茶的價值、門道

1. 地理環境

適合生產高品質茶青的氣候、土壤是很重要的,自古所謂「名山出名茶」指的就是培育高品質茶樹的地理環境。

2. 茶樹品種

茶樹品種有好有差,好的品種比較容易製造出好茶,差的品種只有在產量或易於耕種上取勝。另外,某品種適不適合製作某種類的茶也很重要,例如阿薩姆種用來製作紅茶很好,拿來製成烏龍茶就不太好。

3. 樹齡

在修剪成矮樹叢的茶園,年代久後枝芽太密太細,品質不佳。但若照顧得當,修剪的程度又不是太頻繁,高一點的樹齡反容易顯現品種與環境的風味,所以應視茶樹生長狀況而定。

4. 施肥情形

使用接近自然生態的有機肥,要比單純使用化學肥料好,不使用除草劑與病蟲害藥劑者更好,也就是近年來大家努力推廣的自然農法(或稱永續農法、有機農法)。

5. 採摘情形

芽茶類的茶青應該以帶芽心為主,葉茶類的茶青應該以開面葉為主,而且每類的老嫩程度要力求一致。採摘的斷口要整齊,若將斷口掐傷了,或是將皮都拉扯了下來,這樣的斷口在萎凋發酵期間會先行氧化而影響應有的發酵程度。鮮葉在採收期間的壓傷或破損亦是如此。

6. 季節

該春天採製的茶就要在春天採製,該夏天採製的茶就要在夏天採製,季節的不當影響品質極大。同樣一片茶園,若沒有品種適製性的問題,那春天採製輕發酵的茶,又在夏天採製重發酵的茶是可行的。

7. 氣候

好的氣候可以製造好的茶,不好的氣候很難製成好的茶。那怎不等到好天氣再行採製?因為天氣往往會一連壞上七八天,茶青的成長不會等人,製茶界有句話:「早三天採是寶,晚三天採是草」。

8. 時辰

如果是採製炒青的茶類,太早採的茶青,露水未乾是不好的,太晚採,已經沒有陽光或足夠的氣溫可以進行萎凋與發酵,也是製不得好茶的。所以即使同一片茶園,只是採青的時辰不對,茶青的身價就開始有所不同。

9. 製造

製成好茶,大家常說要天、地、人配合,氣候是「天」,地理環境是「地」,製造是「人」。有好的茶青、好的天氣,製茶技術不佳也枉然,前兩者的條件稍差,若有足夠的製茶技術與經驗,還可以設法補救。常在製茶比賽時遇到天雨,由於高手雲集,製作完成後的成績經常出乎意料的好。 

10. 儲存

這裡所說的儲存包括初製後的儲存與買茶回去後的儲存。初製後常態性存放一段時間,再行一至數次的覆火,可穩定品質,即所謂的後熟處理。買茶回去後要裝在專用的罐子裡,放在陰涼乾淨的地方,罐子要能防潮、無雜味、且不透光。溫濕度的掌控是存茶最重要的項目,綠茶、烏龍茶、紅茶要存放在低濕低溫的空間裡,後發酵茶的存放要依茶葉陳化的需要掌控溫濕度,使其繼續良好的後發酵。

(本文出自《茶之造:蔡榮章茶之書》,出色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