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工作 30 年,如何保持熱情?名廚江振誠:記住初心何在,是一種自律

經理人八分生活 簡鈺璇
天下文化出版

「把一件事情做到游刃有餘,就會很快樂。」江振誠認為,全心投入鐘愛的工作,就不會覺得辛苦。

主動離開舒適圈、reset(歸零重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決定。然而,對國際名廚江振誠來說,reset 是他的日常,也是他追尋「完美料理」境界的實踐途徑。

21 歲成為台灣西華法國餐廳最年輕的主廚後,江振誠選擇離開台灣,到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感官花園」(Le Jardin des Sens)當學徒,從不碰食材、只能擦餐具開始歷練;在感官花園工作 9 年後,協助感官花園至上海、曼谷、巴黎、東京展店,又拋下一切、遠離城市,到東非塞席爾群島(Seychelles)的飯店工作。

「reset 不是你喜不喜歡做,它有點像是每年時間到了,你就做身體檢查,重新再整理。」在投入料理 30 年之後,2018 年江振誠給自己的 Reset ——是結束營業自己第一家、獨資開設的新加坡餐廳 Restaurant ANDRÉ。此舉引發媒體和美食界惋惜,因為 Restaurant ANDRÉ 當時連 2 年奪下米其林二星,預估未來 2 年內即能拿下米其林三星、登上全球 50 大餐廳前十名。

此刻收掉餐廳,就像是一位運動員明年有機會爭取金牌,但在身體、年齡許可之下,選擇退出奧運資格。

《工作美學》一書中,摘錄了江振誠宣布收掉餐廳時,給團隊的聲明:此刻是我人生最棒的一刻,這裡的每位夥伴都如我所求的那樣完美,而且我們一起達成了所有我們想達成的一切。

「完美就是一個停損點,我覺得已經達到當初設定的狀態,就結束重來,再去設定下一個。」 江振誠說,當你有一顆星,你會拚二星,但這顆星也許明天就沒有,「你永遠被外在目標追,那你的目標是什麼?」

他換個角度問自己:如果沒有這顆星星,拿掉外在評比,會用什麼標準來定義自己的料理?他的答案是「客戶的反饋」,想通之後,就不會執著用外在標準來定義成功,而是能回到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事情上。

RAW 開業 9 年每季菜色不曾重複,擺脫慣性才會進步

持續設定新的目標、擺脫慣性,「它是一種自律!」江振誠做菜的其中一項堅持,就是不寫食譜、配方,都是每次做菜以自己的味覺為標準,依據食材當日狀況調整料理的方式與滋味。

依循食譜做菜雖然容易,但容易落入慣性中:當顧客覺得這碗湯很好喝,廚師就按照既有的配方重複做,而被成功給綁架。

他指出,有些餐廳在多次回訪後,會覺得它不再好吃,不是餐廳的料理改變,而是顧客對於料理的品味進步了。假設廚師仍停在原地、習慣既有的料理模式中,他們跟顧客就不會在同條線上,「如果沒有配方,你就要不斷想新的,做新的料理,我覺得那才真正能精進廚藝。」

2014 年在台灣開設的 RAW,每 3 個月更換全部的菜色,9 年間沒有一道菜是重複的,這是江振誠給自己和團隊的定期 reset。

同理,江振誠開過的8家餐廳,亦是8種不同的類型。他在新加坡的 ANDRÉ 做的是法國菜;RAW 演繹台菜;澳門的川江月主打川菜。「如果不會,那你就去學習,就像原本只會油畫的人去學水墨畫一樣,然後就可以用水墨畫的筆觸畫油畫。」刻意挑戰不同菜系,自動就能遠離熟悉的舒適圈。

不給團隊框架、指令,讓他們毫無保留創作

江振誠表示,他做菜不會刻意說自己是哪種派別,料理的唯一原則就是好吃,而學習各種料理、接觸不同食材與文化脈絡,都能幫助他探究何謂好的料理。

他把這個原則也用在領導團隊,不給夥伴明確的指令、不開菜單,保留他們嘗試做出好料理、揮灑創意的空間。

每季 RAW 菜單是這樣開發,江振誠會花 2 至 3 小時跟團隊清楚解釋這季的主軸,接著前菜、主餐、湯品、甜點等菜色內容全都交給團隊。此時,夥伴就會討論什麼類型的食材適合放進來,並且做出 10 幾種菜色,在過程中激盪更好的點子。最後由江振誠試菜,做細節的調整。

試菜時,他常會問同仁 2 件事:一是你自己是不是喜歡?他希望夥伴喜歡自己的料理,而不是依循主廚的口味。

第二個問題:你到底有沒有用心?江振誠說,同仁很害怕被問,但這是個中性、不帶貶義的問題,這是身為主管必須要了解的,掌握每位同仁的極限能力,並為他們設定墊起腳尖、稍微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團隊才會一起進步。

不斷提醒自己:初心何在,享受游刃有餘完成工作的快樂

江振誠在工作上,也經常自問:我到底有沒有用心,「因為我做每件事情都是毫無保留。」有人會說,這像個工作狂。

江振誠表示,他做料理會不由得進入 obsessed(痴迷)狀態,不覺得自己在工作,他在《工作美學》寫道「腦海裡的創意就像電線走火般霹靂啪啦作響」。雖然他享受進入 obsessed 的狀態,卻不會將一天的時間都泡在工作中,反而因為進入創作心流,工作效率會比平時更高。

「把一件事情做到游刃有餘就會很快樂。」 江振誠回想,自己到法國餐廳當學徒的第一年,主廚不讓他碰任何的食材,他的工作是擦餐具。剛開始應接不暇,餐具擦不完,後來他找到快速擦餐具的模式,逐漸變得游刃有餘,成為專家(master),甚至會問廚房:還有沒有餐具?

全心投入所愛的事情,就不覺得工作辛苦,會覺得工作是件很美的事情,而自己正在走向創造好料理的過程。正向看待工作,就能竭盡所能做到最好。

工作 30 年,他如何維持對工作的初心、對自己的期許?他表示,必須不斷的提醒自己。2018 年江振誠回到台灣,就在宜蘭家中的天井種了一棵橄欖樹:代表著落葉歸根,他要將過往所學的貢獻給台灣。接著,他做的每件事情都與之連結,投身教育,將創業、品牌經營與人文素養傳授給台灣有志於餐飲業者。透過每天都會看見的事物,時時提醒自己,「它也是一種自律,自律就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

「重新開始、突破慣性、謹記初衷」的成功之道看似簡單,但透過每一天自律的落實,或許就是江振誠能夠與眾不同的原因。

江振誠 profie

1976 年生,台灣首位米其林主廚,二度獲得《時代》雜誌讚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10 多年來打造 8 間餐廳,2010 年在新加坡開設 Restaurant ANDRÉ,入選全球最佳 50 大餐廳,並於 2016 年摘下米其林二星;2014 年回到台灣成立 RAW,開始向世界推廣台灣味。著有《初心》《八角哲學》《工作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