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40 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

心理諮商專家 金惠英、李洙蘭
unsplash

雖說透過危機可以找到真實的自我,理當開心地加以面對,不過,有些危機卻沉重得讓人高興不起來;所謂的「中年危機」,大概就屬於這個範疇。

從幾歲開始算是中年,我們很難明確地定義。40 歲左右就開始進入中年了嗎?有些人覺得中年是 40 歲,但有些人認為在百歲時代,50 歲都還算青春。

無論從幾歲開始算是中年,在心理學領域,中年大多指的是各種令人不適應的特徵同時出現的時期。雖然在身體方面,視力和聽力會開始減退,肌肉和骨質密度逐漸降低,還會出現性功能低下等情形,但智力和生產性卻達到了最高峰。

數十年來主導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的喬治.範蘭(George Vaillant)教授,在追蹤哈佛大學畢業生時,發現他們在 50 多歲和 60 多歲時的生產效率,比年輕時更高。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變老!中年危機即重新定位的過渡期

那麼,為什麼多數人都對「中年」抱持否定態度呢?雖然無法仔細探究,但「中年危機」一詞應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幾位學者針對中年危機進行過研究,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人,大多表示他們對停滯、無力、不幸、無趣、懷疑或自我認同等感到苦惱。

或許這些都算是危機,但也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因為它們全都屬於發展的其中一個階段。

心理學家丹尼爾.J.李文森(Daniel J. Levinson),曾在其知名著作《男人的人生四季》(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暫譯)裡,針對中年心境做了許多分析。他解釋到:人在年齡增長之後,不是自然而然地適應那個年紀,而是分階段經歷所謂的「過渡期」。多麼有趣的理論啊!

從青少年到青年、從壯年到中年,直至步入老年的每一瞬間,沒有人能理所當然地適應變化。由於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經歷這些過程,只能在自己面臨的危機中橫衝直撞。為了適應新的階段,各自孤軍奮戰的時間無可避免。

邁入中年之際也有一段「過渡期」,除了會質疑自己至今為止的人生、擔憂下半輩子該如何生活之外,亦會對目前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也就是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

此外,人際關係也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在家庭裡,我們會重新調整自己與配偶、孩子間的關係;在工作上,則會重新定位自己擔綱的角色。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從學習、達成任務的新手,轉變為教導他人並將工作交出去的前輩。

如果在過渡期裡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就能迎來人生的巔峰期。沒有經歷過煩惱和混亂,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登峰造極。換句話說,激烈的反思與嚴重的中年危機,都是在為自己下一刻的燦爛準備。

中年是脫下人格面具的好時機,榮格:真正的治癒就是成為自己

假如還是覺得中年危機很沉重,就試著想想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論點吧!

他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一書中,強調人生的下半場必須有別於上半場,並提到:「我們不能依據上午的節目,去決定下午的自己要如何度過。」因為早上舉足輕重的事物,到了傍晚可能變得微不足道;上午的真實,也可能變成下午的謊言。人生必經的「中年危機」,或許是為了要在下半場活得精采。

榮格指出:這段時間是自我修復的過程,也是平衡內在自我的個體化(Individuation)時期。此處的「個體化」,意味著發掘並實現真正的自我。

人類在生活中,會戴著社會賦予或個人想展現的「人格面具」(Persona)。或許在人生這部劇場裡,我們都在消化各種不一樣的角色:從乖巧的學生到親切的朋友、踏實的上班族、犧牲奉獻的父母等,我們扮演的角色各式各樣。每個角色的面具皆有其社會功能,然而,這副面具卻不等於自我的全貌。

「中年」是我們脫下面具,以真實面貌堂堂正正生活的時期。原本以為失去面具會變得四不像,但實際上心情反而更加輕鬆,更領悟到戴著同一副面具生活時,肩膀有多麼沉重。

不過,人格面具並非只有負面效果,也不是只有摘下面具時才是真正的自我。在必要時戴上面具,想脫掉時就勇於展露,即使沒有面具也無所謂的狀態,才是真正的自我實現。

在中年這段時期,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擺脫面具束縛,也能面對過去覺得敏感、完全無法提及的內心陰影。這些,都是因為我們一路走來承載情緒的器皿變寬廣了,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筆者突然想起一位 50 歲初、即將提早退休的中年男性。家境不甚富裕的他,高中一畢業就忙著為家中經濟出一份力,當然,他選擇的是只有高中學歷也能勝任的地方。他比任何人都還努力工作,很快就獲得了升遷,能力也得到認可,更組建了穩定的家庭。

不過,當我在諮商室見到他時,他表示自己從未喜歡過這份工作。一直以來,他沒有思考過喜歡與否的問題,只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直到真正面臨退休時,才感到無比的混亂。

當時,他正準備卸下負責家庭生計、擔當穩定後援的「家長面具」,但過去那段時間,他沒有餘裕探索自己的真實面貌,長期以來都相信面具就是真正的自己。如今,若失去「家長」這副面具,他不知道自己還剩下什麼,只感到無盡的空虛。

在諮商期間,他就像孩子一樣透過大大小小的經驗,去探索自己喜歡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到開心。後來,他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幼時如果不必擔心生計,其實也有想學的事物。那一瞬間,他原本茫然空虛的表情,頓時恢復了生機。在人生的上半場,他發揮責任感與腳踏實地的態度,努力恪守本分,現在,是時候展現其他潛在才能了。

榮格曾經說過:人到了中年,內心會發生震盪,那是提醒你找回自我的信號,而真正的治癒就是成為自己。現在,既然知道自己的心隨時可能產生震盪,但願你在面對危機時能更加釋懷。

危機,歡迎你的到來!

在遇到中年危機時,發掘真正自我的 4 個方法

1. 改變對危機的看法

讓我們謹記:發展階段本來就包含了過渡期和危機,每個人都會遇到,而且這種危機通常令人感到害怕又陌生。不過,眼下經歷的混亂都很正常、自然,危機不是偶然發生,而是理所當然會面臨的,更是讓自己活出自我的機會。

2. 在危機時刻,向自己拋出一些有用的提問

① 我做了什麼,對我自己、他人、社會有什麼意義?
② 現在的目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是否希望目前的狀態持續下去?
③ 我的生活現在發生了什麼事?
④ 眼下的危機意味著什麼?現在的情況又代表什麼?
⑤ 我的才能是什麼,應該如何活用?
⑥ 在沒有任何報酬的前提下,哪些事物會讓我毫不猶豫地想緊緊抓住?

3. 嘗試一些與過往不同的行為

如果經常喝同一款飲料,不妨試試看新的口味;如果經常搭公車上班,不妨改搭地鐵看看;如果從未出席過同學會,這次不妨參加看看⋯⋯透過新的嘗試,可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歡、想要的事物。

4. 放下必須找到自我認同感的負擔

自我認同感沒有一定要在哪個時期完成,倘若內心感到焦急,就試著對自己這麼說:「我好像還有很多面貌沒有被發掘,但放鬆心情,走一步算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