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基隆潮藝術登場!全台最靠北藝術季,4 亮點一次看

Shopping Design 林亞璇
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全台最靠北的藝術季「基隆潮藝術」登場!從 9 月 25 日展出至 10 月 11 日,選在基隆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校官眷舍 >>

基隆潮藝術今年主題為「海的一日」,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海內外 15 組藝術家進駐基隆,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等方式,挖掘不一樣的海港風貌。各類型作品散佈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處,邀請民眾透過感知、記憶、滯留等不同途徑,體驗基隆獨特「海的一日」。

楊水源〈五金學:正濱五金〉
丁建中〈暗潮3.0〉

1. 走進「海上美術館」,漁船就是展場

去年深受觀眾喜愛的「海上美術館」,因原先的船過於破舊無法登船,經過幾番波折終於找到別艘船作為展場,邀請 3 組藝術家在此打造作品;台灣愛馬仕御用櫥窗設計師于安如在漁船上打造〈海龍宫之夢〉,有如船上 KTV 播放外籍移工演唱家鄉歌曲的歌聲;陳穎亭〈晾曬的記憶〉、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潛意識〉,一同邀請大家上船感受鏽蝕的、搖晃的,海的日常。

漁船就是美術館,登船看展吧!
陳穎亭〈晾曬的記號〉
陳穎亭〈晾曬的記號〉,藝術家觀察到漁工、船夫等常戴著手套工作,手套上沾染許多漁船及工具鏽蝕的痕跡,因此有了結合手套與鐵鏽的創作。
于安如 〈海龍宮之夢〉,藝術家在船艙中打造了猶如KTV的海龍宮,邀請港邊的外籍漁工唱他們最愛的一首家鄉歌曲,場境絢麗奇幻,卻讓人感覺特別貼近離鄉漁工的心情。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潛意識〉,黑暗中一邊搖晃一邊發出聲響的裝置,是漁船在海上奮鬥的光影,也暗喻著船是有機的生命體。觀者能在保留船艙原貌的「展間」裡,體會漁工的生活場景。

2. 越夜越好看,阿根納造船廠「大型光雕」現身

入夜後的潮藝術,更多作品現形發光!最夯打卡點「阿根納造船廠」邀請熱門電影《沉默》、《返校》指定場景製作團隊「木罐子設計製作」,打造臺灣最大船型光雕〈阿根納的船〉。擅長複合媒材創作的「步里赫森」帶來猶如洋流、潮汐的〈溯〉,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的〈暗潮 3.0〉則讓海風透過光具體化,為夜晚的正濱漁港帶來夜間的海洋意象。

木罐子製作設計〈阿根納的船〉,最好的觀賞地點是在和平橋上。
步里赫森〈溯〉,在古老的山壁上,搭建出猶如洋流、潮汐的光影,串連起基隆悠久的過往與現在。
丁建中〈暗潮3.0〉,藝術家觀察到海風、海流對基隆當地生活方式的重要影響,因此讓風透過光具體化,這是一片光的浪潮。

3. 港邊的裝置藝術與五金行鋪

漁港周邊匯聚各種型態作品,包含藝術家王煜松以漁網、保麗龍等富含港口意象的素材創作〈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漁貨,鳥,港口〉;旅荷設計師詹喬鈞以保麗龍、海廢搭起一座色彩繽紛的宮殿〈我依然等待著你〉;楊水源的〈五金學:正濱五金〉,蒐集在地生活故事,開發出新的五金工具。

王煜松〈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漁貨,鳥,港口〉,有感於基隆是各種事物的集散地,在大量的來去中留下充滿歷史感的痕跡,藝術家以使用過的保麗龍箱,堆疊起有如古蹟般穩固的結構,看上去又像是港邊即將被運走的物件。箱子內埋入只聞聲卻看不見的水聲,暗喻有事情正持續發生與變化著。(不時飛來此處聚集的鴿子們,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王煜松〈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漁貨,鳥,港口〉
詹喬鈞〈我依然等著你〉,藝術家造了一座象徵希望的宮殿,安置在充滿等待的港口,用擅長的異材質——回收保麗龍、海廢垃圾等,創作色彩鮮豔的雕塑,以看似浮誇的手法引起反思。
楊水源〈五金學:正濱五金〉,藝術家認為五金能看出地方產業、人文的縮影,於是觀察了漁船上、漁港邊居民的生活,他們使用五金的方式與需求,用現有的五金零件改良,創造「晃釘、等魚架、浮球掛鉤」等「新五金」。
經過改良的創新五金。

4. 國外藝術家演繹海港文化與生活風景

本屆更邀請 3 位國外藝術家參展;〈HOLONS〉由荷蘭設計團隊 Martens & Visser 製作,球狀的塑膠膜條忽胖忽瘦、忽大忽小,搭配燈光變化出奇幻的畫面;法籍藝術家 Margot Guillemot 從正濱里附近居民的肖像中,創作一系列浮雕面具〈大眾臉〉,並以海洋文學經典「老人與海」、台灣民間的海上守護神「媽祖」為原型,以不鏽鋼、雷雕壓克力創造二件式藝術裝置,呈現人與海的關係;墨西哥籍藝術家 Lua Rivera 則以〈祖母的海膽〉,對古老職業「海女」致敬,也隱射海洋環境的變異與危機。

Martens_Visser〈HOLONS〉,隨著光影不斷變化的球體,猶如海中會呼吸、有生命的泡泡,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環境的演變與移進。
2020基隆潮藝術_Martens_Visser〈HOLONS〉
Margot〈大眾臉〉,法籍藝術家Margot Guillemot從正濱里附近居民的肖像中,創作一系列浮雕面具,試圖透過作品體現地方與居住者之間的關係。
Margot〈老人與海〉,藝術家以海洋文學經典「老人與海」、台灣民間的海上守護神「媽祖」為原型,以不鏽鋼、雷雕壓克力創造二件式藝術裝置,呈現人與海的關係。
Lua Rivera〈祖母的海膽〉,藝術家與當地海女阿嬤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海膽因為環境變化而越來越稀少,以拼貼、編織手法打造一片繽紛的海膽,提醒著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

本次同時還有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吳天章的「潮汐 1884」,於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特別展出;2019 民眾票選最愛的兩件作品〈大地衣著〉、〈呼吸〉也回到岸邊等待大家來訪。展期間還有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深入介紹基隆、潮藝術、正濱漁港間的關係,設計工作坊、策展團隊導覽等活動可報名參加。

(本文出自友站 Shopp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