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打一場要 4 小時!總經理:我從高爾夫洞悉人性、自我成長的祕訣

八分生活 專題企劃 / 林庭安;撰文 / 盧廷羲
Shutterstock

為何許多主管、大老闆,都喜歡打高爾夫?比起其它運動,高爾夫球有什麼魅力?

「當人生到一定歲數,你會需要一項可以玩久一點的運動,對我來說,高爾夫球是很好的選擇。」就讀台大 EMBA 時,慧與科技金融暨政府事業處總經理徐嘉聲迷上了高爾夫球,近兩年來,他每隔一、兩周,就會和同班同學、宏光展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程光儀打高爾夫球。

徐嘉聲說,他以前熱愛籃球、棒球,隨著年齡增長,比較難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才接觸高爾夫球。開始打高爾夫球後,他發現一車 4 個人,可以一邊打球、聊天,即使到了 60、70 歲也能保持運動習慣。

高爾夫球更重視的能力:冷靜思考、耐心、沉著的心態

打高爾夫球,「第一個學習是,不管結果好壞,都要把它打完。」徐嘉聲說。高爾夫球是「自己和自己比」的運動,像籃球、棒球要跟其他人合作,必須傳球、接球,講究臨場反應和團隊意識;高爾夫球不一樣,一場球好幾個小時,「你要想辦法跟這顆球互動,」也是在磨練自己的耐心。

在職業選手比賽中,如果第一洞打不好,選手必須練就在下一洞立即修正的技術,補救桿數。但對業餘玩家來說,轉換心情沒那麼容易。徐嘉聲說,如果沒有耐心,很容易愈打愈著急,像是這桿失誤了,把球打到長草或沙坑區,下一球又很焦躁,再次失誤,陷入負面循環。

另外,天氣狀況和風向也會影響揮桿,即便是同一個擊球位置,也都不會每次都打到自己想打的落點。徐嘉聲說,有一次他在某一洞表現很好,開球、推桿都很順利,擊球手感不錯;沒想到下次比賽,明明在同一洞、位置也相近,應該得心應手,卻花了更多桿數。「上星期打的好,不代表這星期也會一樣!」這些體悟,讓他學習到,遇事要更有耐性、更沉著。

以徐嘉聲的工作來說,慧與科技銷售伺服器和資訊設備給客戶,以往講求的是速度,「我一聽到客戶要什麼,就馬上出貨給他。」所謂的耐性,則是他在過程中,仔細聆聽顧客的需求,在意對方需求背後的動機,為什麼需要這個規格,要在哪種工作模式下使用,是否可以推薦對方更適合的產品。當他「慢慢」理解,反而能更「快速」回應。

程光儀則說,打高爾夫球,幫助他更冷靜思考。律師處理的每個個案都不一樣,這也跟打高球一樣,每一球都要穩穩處理,「你把一顆打歪的球救回來,就好像對造辯論中,議題被對方拉偏,我把他拉回來一樣。」

在不同狀況,使用不同桿法,也像在不同情境中選擇策略。例如,在果嶺上推桿要慢,和處理事情一樣,「有時候你要把問題慢慢丟出來,給對方(客戶)時間反應,再一起解決問題。」程光儀說。

徐嘉聲(圖左)、程光儀(圖右)認為,打高爾夫球能幫助磨練耐心,訓練冷靜分析的能力

打高爾夫球,有助於拓展社交圈、觀察對方性格

另一方面,兩人也都認為,高爾夫球有助於經理人擴展社交圈。徐嘉聲說,高爾夫球的門檻比較高,即使有會員,打一場球也要 2500~3000 元,圈子裡通常都是中高階經理人或企業負責人。

其次是,打一場球需要 4 小時左右,很難不聊天、互動,「你從家裡小狗開始聊,聊到政經形勢,再講一下下一洞怎麼打,一定會更認識對方。」徐嘉聲指出,有些球場還會附設溫泉,打完球一起泡湯,相處時間更長。

程光儀說,從相處過程中,能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你可以看到這名客戶失誤時會怎麼反應,是很暴躁、罵髒話,還是不疾不徐、重新調整和大老闆打球,他是在意整組的成績高低,還是只跟自己比,也能看出這個人的競爭意識

總結來說,接觸高爾夫球的過程,能認識各行各業好友,彼此不一定有利益關係。徐嘉聲就說,他認識很多金融業的業界前輩,都已經 60 多歲,但在球場上沒隔閡,只要一台車、一袋球桿,就能暢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