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識破建商沒說的事:公設比 3 成的建案,值得買嗎?花園不算公設?

35 線上賞屋 主持人 Ted
moviecollectionjp@youtube

這些問題你可能也曾苦惱過:公設比怎麼看?為什麼都超過30% ?同樣的公設比,為什麼有些建案的公設特別豐富?公設比多少才合理?

買房時,銷售一定會介紹社區的公共設施,順帶告知公設比,當你一聽到超過 30%,多數人都會皺起眉頭,想著總房價裡,竟然有 3 成是買不在室內可使用的面積,這樣划算嗎?

*延伸閱讀 / 釐清 3 件事,才不會當冤大頭!35 線上賞屋的看房祕訣

公設比怎麼看?為什麼都超過 30%?

隨著新建案林立,有關公設的問題也愈來愈被重視。公設的全名是「公共設施」,據公部門解釋,是指全體住戶共同使用的部分,包括樓梯間、電梯、出入大門、管理室。

公共設施又可以細分為「大公」,即全社區都會使用到的空間,除了上述提到的區域,還有常見的運動與遊樂設施、地下避難室等,由全社區的所有權人持分;另外也有「小公」,是僅供社區某些特定住戶使用的空間,例如同棟共用的電梯間、梯廳等。

公設比怎麼算出來的?必要與非必要公設差在哪?

根據 營建署 的解釋:建物權狀中共同使用部分的持分坪數 / 建物總坪數 * 100% = 公設比 。這也是多數人看房時最在意的數字,公設比愈來愈高,導致室內可使用坪數變低,不少人認為公設比高的建案多是建商想要從中獲利的結果,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早期台灣的居住環境裡,並沒有詳細規定公共空間的寬度與比例,為了居住舒適與安全,才逐漸立法規範,包括逃生梯、地下室與防災空間的面寬、空間比例,都必須要符合規定,使得公共設施的面積不斷增加。舉例來說,2005 年 7 月 《建築技術規則》 規定,8 層樓以上的建築物就必須多設置一座逃生梯、12 樓以上就必須具備救災中心與防火措施。因此這個時間點以後所新建的大樓,公設比都會比過去的建築物多 3% 到 5%。

不過,公設除了大公及小公外,又分為必要公設非必要公設,前者是基於安全、民生、防災的基本要件下,必須擁有的法規基本公設,例如逃生梯、消防設備、防空避難室等。而非必要公設就是建商為了提高建築包裝或銷售率而增加的項目,例如游泳池、健身房、交誼廳等。簡單來說,只要跟安全、民生與防災這三項脫離關係,通常就可被列為非必要公設。

公設之所以會演變出這麼多類別,有兩大原因: 一是現代人對自己的生活及住宅品質的要求皆慢慢提高;二是建商可以藉由公設,做出更多可吸引人的行銷手法。

同樣的公設比,為什麼有些建案的公設特別豐富?

你或許也會有疑問,去同一區域看房時,明明 A 案及 B 案都是 30% 公設,為什麼 A 案只有一間管理室及大廳,但 B 案卻有游泳池、宴會廳、圖書館等五花八門的設施呢?相關法規限制非常複雜,但我簡單跟大家分享一個重點,如果你想要入住很多公設的社區,基本上這個社區的基地面積至少要有 1500 平方公尺,也就是 453 坪。

但也不是面積夠大,就能擁有這麼多公設,而是至少要擁有上述大小的基地面積,才有資格申請「獎勵容積」。獎勵容積是政府為刺激房地產市場,放寬原先的法定容積大小,只要符合獎勵條款,就能在原本的土地上蓋較大的坪數,像是 4.5 坪變成 6 坪等。

以建商的角度來看,基地是最貴的成本,自然會希望所有的地都能拿來蓋可賣掉的東西,當基地愈大,愈容易申請額外的容積,便能拿來蓋這些所謂的 VIP 公設。

再者,小基地與大基地雖然同樣列出 30% 的公設,但小基地一樣需設置逃生梯、消防通道、水塔等,再加上戶數少,跟大基地相比,每戶平均分攤的必要公共空間自然比較多,也就難有餘裕提供其他非必要的公設了。

公設比多少才合理?和車位的權狀面積也有關

或許會有人問,那多少公設比才是「合理」的?就我的立場來看,我認為 28%~32% 是可接受的,但也要看其所規劃的設施,對你來說是否實用或符合需求了。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是,在看公設比之餘,也要注意車位坪數登記的權狀面積,這個坪數一定是愈大愈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車位的坪數若小,代表其公共面積被拿去分攤到其他公設上了,那就會造成房子的公設比被提高。合理的車位坪數大概是 8~12 坪,有些建案可能是 13 坪以上,如果低於 8 坪,代表其登記的方式對消費者來說較不利,一定要留意

太多公設的房子,可能是用防空避難設施換來的?

有些建商為了迎合消費者想要很多公設的心態,「可能」會犧牲一些防空避難所的面積、水箱或是配電箱等多餘容積,移來做二次施工,蓋一些視聽室、KTV 等,這其實違反安全規定,但一般消費者卻很難在買賣過程中發現,一旦被檢舉,這些項目都會被拆除。

上述狀況除了在社區大樓發生,也有可能會在老公寓、華廈中遇到,住在最頂層的住戶在頂樓加蓋游泳池或是其他設施,都算是二次施工,這不僅會影響所有住戶的權益,也攸關居住安全。

最後,公設愈多可能管理費就會愈高,管理費是由所有權人與管委會一起協調後決定的,當社區裡需要維護、清理的公共空間變多,每坪的維護與營運費用也就會愈高,這項成本記得也要列入買屋的考量裡。

小提醒:中庭花園、露天泳池,都不是公設

看房時,如果遇到銷售人員或房仲說:「這裡的公設比很高,是因為擁有這麼大的花園,舒適又愜意。」或是強調社區內的公設包括露天游泳池等,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請大家一定要留心!

因為所有「沒有遮蔽物的公共區域」都屬於「法定開放空間」,當然不會被歸在建築物的建坪裡,所以不會列入公設。如果有人告訴你「中庭花園」是公設,那一定是用來誤導你的。

(本文整理、摘自《35 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