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季 Top 15 最新文章 專題列表

懂「欣賞」是多可貴的職場技能?日高管:藝術鑑賞對工作、生活有 3 好處

SD 藝術股份公司代表董事 堀越啓
Shutterstock

為何你該有「藝術鑑賞」的能力?法國羅丹美術館指定代理商、日本頂尖策展人堀越啓分享了看法!《八分生活》與你一起慢慢培養:

藝術鑑賞能得到什麼?為何現在需要藝術?我認為,從工作與日常生活等現實面來看,藝術有 3 個用處:增加創造價值的「觀點」、形成判斷事物時的「內在羅盤」、補充心靈維他命的能量來源

為何你該有「藝術鑑賞」的能力?對工作、生活有何幫助?

1. 增加創造價值的觀點,成為有富創新、創意的人才

鑑賞藝術時如果只看題材、用色等「表象」,觀賞角度太過狹隘,也沒樂趣可言。去緬懷、想像與推測作品的背景,然後從所得到的假設(自己的觀點)中,找到有助於自己人生之處,這段過程才是藝術鑑賞的醍醐味。

深入探究繪畫,能讓你得到多方面的看法、學會靈活運用觀點。例如,若你能考慮到作品的創作者,甚至購買者,就能一探作品的時代背景與來龍去脈。相較於只能看見表象的時期,有更多觀點後,所謂的領域、界限之分,在你眼中將漸漸消失,分界線會愈來愈模糊。換言之,因為你的眼界開闊了,所以能發現任何事物的價值

職場為了創造新價值,通常會鼓勵創新。哈佛商學院教授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創新的兩難》 中提到「創新的發生,需要把看似無關的事物聯想在一起」。事實上,透過藝術鑑賞而得到更多觀點,就能在既存事物中發現新價值,也能從看似無關的事物間找到關聯性。也就是說,經由藝術鑑賞而學習到的新觀點,會成為發現關聯性、創造新價值的起點。這正是「有更多觀點」與「改變觀點」後所能得到的最重要價值之一。

▲藝術鑑賞時,有更多觀點。

尤其藝術是世間所有事物中,性質最獨特、形態最多樣的事物之一。作品則是以藝術家的觀點,將多方面的態度與表現方法可視化。因此,藉由藝術鑑賞,可讓新觀點信手拈來,思考範圍會更廣闊,也就容易產生「不一樣的點子」了

被稱為全能天才的達文西,就是因擁有多樣觀點而發現價值的代表人物。會產生這樣的全才,也許跟當時尚未專業化、分工化有關;但能進行各種跨領域研究,生產種種可稱為發明品的藝術作品,則是他擁有多樣觀點的成果。

今後的時代,正是像達文西這種擁有多樣觀點、能從多種事物中發現價值的人才,能引發社會的創新,如同「文藝復興思想家」般的全才會愈來愈活躍。我想,隨著對事物觀點的增加,會有愈來愈多人發現所有事物彼此息息相關,社會上就會不斷生產出更有價值的東西。

▲因藝術而產生更多觀點。

2. 訓練判斷力,在 VUCA 世代下找到前進、努力的方向

藝術的這項用處,使我產生開發藝術相關課程的想法。我在 2017 年看到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一書,書中提到的「美感」,我想用「內在羅盤」這個比較狹義的詞來表達。

稍微離題一下,我認為現代藝術家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透過藝術作品,為社會潛在的、尚未浮出檯面的問題,敲響警示之鐘。現代有許多藝術家扮演這樣的角色,而我們可以透過藝術鑑賞,看出社會有哪些尚未被察覺的問題,各自思考解決之道。也就是說,藝術是在今後這個時代求生存的終極方向

21 世紀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VUCA 世界。要在這樣的世界掙扎求生,必須以自己的感受詮釋所處環境,由自己判斷解決問題的方向,並起而行動。「內在羅盤」(感受)則是我們的方向感,藝術能夠使它更敏銳

▲透過藝術鑑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如果把我們生存的時代與過去重疊來看,現代可說是來到新工業革命的時期。這個世紀,科技突飛猛進,經濟、社會正發生巨大革新;藝術也來到興盛期,新文化正在開花結果;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技術革新急速推動世界的變化。活在 21 世紀的我們,似乎不得不重新思考「身為人類的存在意義」,就像 19 世紀時,許多藝術家因為相機等新技術的出現而被迫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一般。

「未來會消失的職業」成為熱門話題,我們也會為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感到不安。在這樣的時代,像藝術家般獨立思考與創造、表現自我的人,會愈來愈受矚目。讓我們用經由藝術鑑賞而學到的多樣觀點與連結事物的能力,站在自己的立足點,在這個時代堅強地活下去吧!

3. 培養韌性,重拾勇氣、懂得站在不同面向擁抱挫折

藝術可做為能量的補給來源。美術館、展覽會能滋潤我的心靈,帶給我靈感;對我來說,是可以充電,像加油站般重要的地方。藝術家傾盡全力創作作品,用作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藝術鑑賞則是與這樣的作品面對面,感受作品的能量。

我們對作品的感受愈敏銳,就愈能吸收這樣的能量。如此一來,日常的各種煩惱都會變得微不足道,還會「疑惑自己為何會為這種小事而困擾」

▲藝術鑑賞成為心靈的能量來源。

佐藤忠良是戰後的代表性雕刻家,宮城縣美術館、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滋賀縣佐川美術館都設有他的紀念廳,日本全國各地的室外空間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刻作品。不過,知道他雕刻家身分的人現在倒比較少。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是創作繪本《大顆蕪菁》(『おおきなかぶ』)的藝術家。他的身分還包括教育家,曾參與藝術大學──東京造形大學的設立工作。

我認為忠良先生的〈致學藝術的人〉,是最簡單明瞭又準確地表達出藝術必要性的文章。他的文章若用我的話來詮釋,就是「學習藝術,就會明白如何感受。了解各式各樣的感受之後,若能從中選擇,那麼,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你都能勇敢積極地向前走。所以,藝術如同心靈的維他命」。

日常生活中,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與煩心事,「跟公司的上司合不來」、「跟伴侶相處不順利」、「夢想難以實現」等。人們常因這些障礙而意志消沉,有時會感到前途茫茫,寸步難行。此時,若能選擇對事物的感受,就能以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如「跟上司不合,可以把他當做理想上司形象的負面教材」、「跟伴侶相處不順利,是因為我把討厭自己的部分投射在對方身上」、「夢想無法實現,我應該更大膽一點,改變做法,尋找機會」等。

在任何時刻,尤其心情低落時,藝術就是能改變感受的維他命。藝術或許不是效果立見的特效藥,但它會隨著時間的經過,慢慢改變我們的心,讓我們對事物產生新感受,然後,對社會的感覺也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