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理性市場神話破滅,拆穿經濟學家謊言

2010-02-23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編譯‧整理 / 廖舜茹    資料提供 / 財信出版

賈斯汀•福克斯(Justin Fox)為《時代》(Time)雜誌金融經濟專欄作家,並負責《時代》網路部落格專欄「愛探究資本家」(The Curious Capitalist),同時固定出現在CNN等電視節目,分享個人對於經濟活動的觀察心得。

福克斯為谷歌(Google)員工介紹其著作時談到,1990年代他便以「市場是否理性領軍,答案是否定的,不過人也不理性,所以別以為你可以騙倒市場」為主軸,為財富寫作不少文章。2002年,福克斯應出版商邀約依此主軸寫作,伴隨著《理性市場的神話》的書寫軌跡,見證經濟市場的蓬勃發展,直到金融海嘯淹沒一切。

「理性市場」的濫觴:經濟學大膽假說

福克斯觀察歷經整個世紀的「理性市場」興衰,發現通往災難的起點,竟然是一個大膽的構思。經濟學教授們先是說服學術界,接著與華爾街合作解決金融操作難題,多年來不斷揮舞效率市場理論的旌旗,直到金融海嘯吞沒理性市場所建構的沙堡。

本書是以許多觀念衍生歷程,說明經濟學教授們在過去一個世紀,如何主導「理性市場」的蓬勃興起,最終導致金融體系於新世紀初大崩盤。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說過:「這個世界為少數人所壟斷,講求實效的人總以為自己能夠跳脫別人想法,卻經常陷入過時經濟學家建立的窠臼」,《理性市場的神話》便是由這樣一位與凱因斯同世代的學者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的故事講起。

費雪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數學系獲得經濟學博士,說明他如何為經濟學貢獻出貨幣理論,不過他的諸多定見卻造成日後全面破產甚至連累家族的悲劇。

1930年代統計學和數學找到方法切入經濟市場主流,包括出身投資世家的經濟學家菲特烈.麥考利(Frederick Macaulay),可能是第一位將股市波動和丟銅板結果比較的人,進而將丟銅板的統計數據導出「人類行為並非全然的隨機,許多時候投資客會像綿羊一樣聽話」的結論。經濟學家郝爾布魯克‧霍京(Holbrook Working)的經歷更是有趣,他的博士論文探討馬鈴薯需求曲線當中的統計學特性,讓農產品期貨價格長期做為經濟學者顯著的參考數據。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導入風險概念

至於投資當中所使用的「現代定量方法」,則源自於「撲克策略」(poker strategy)與二次大戰武器的應用,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提出「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成為1990年諾貝爾(Nobel Prize)經濟學獎得主之一。馬可維茲是第一個讓風險成為投資組合管理核心議題的人,主張投資是對未知將來的一種賭注。當時尚未成為理論的「理性市場」觀念,讓大眾很容易就能進入股市,就連馬可維茲也要對引用他著作的學生抱怨說:「大眾讀我的文章卻不讀我的書」;當每個人被經濟學家說服,認定市場價格波動完全是隨機時,說實在的,誰還需要學者們鑽研風險與報酬呢?

不過隨機理論(也就是效率市場的根基),最大功臣首推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他個人興趣廣泛甚至自稱「經濟學最後一位通才」。依著他的研究,讓股市波動多半無法預測的概念,由學理上的好奇轉為學術研究的重心。

接著金融學者發現測量與控管風險的方法,同時也了解到這會是一門好生意。費雪.布萊克(Fisher Black)游走於學術與華爾街之間,設計選擇權定價與避免損失的方法,這個操作模型被華爾街金融分析師奉為圭臬。理性市場理論的高峰,就在於尤金•法瑪(Eugene Fama)的「有效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讓人們選擇自己所相信的一切。

對理性市場的不信任投票

不過經濟學家不免屢屢回頭,想想為何理性市場也有行不通的時候。鮑伯.席勒(Bob Shiller)指出,金融市場是理性的觀念其實缺乏實質證據。遑論一群專業投資者無法擊敗市場,但並不表示其他的專業投資者做不到,當中的翹楚包括了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愛德.索普(Ed Thorp)等人,何況1987年股市崩盤讓金融市場對於風險的看法露出嚴重破綻。但卻在亞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領軍的美國聯準會(Fed,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全名為「聯邦準備理事會」,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伸出援手下,錯失全面審視自由主義與理性市場的機會。

批評有效市場的議題,經常點出不理性市場的力量,有時候就像理性市場般非常普遍,安德瑞‧施萊弗(Andrei Shleifer)以社會學科觀點,說明不理性行為如何影響市場。本書時間主軸橫跨多位學者的發跡、定調與轉變及其時代背景,最後作者不免語重心長做出結語「我們來到歷史轉捩點,這不止是理性市場理論的崩毀,金融市場也已經分崩離析。」

福克斯於書中強調:「蒙受金融海嘯災情的經濟學者應該確實領悟,他們無法仰賴自己所建立的經濟模型」。金融市場當中,學者的風險控管觀念讓資產管理公司無中生有創造出衍生商品,讓人們以為自己安坐於理性思考所編織的強韌的網。

經濟學家忽略現實執意展現完整理論的動機何在?純粹驗證或者這是一條簡單的道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所寫的書評表示:「我們還需要一本講金融危機的書嗎?是的,因為《理性市場的神話》這本書不一樣。凡是想要了解自己究竟掉到何種泥沼的人,都應該讀福克斯的著作」。

《理性市場的神話︰華爾街追求的風險、報酬與妄想》
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 A History of Risk, Reward, and Delusion on Wall Street
作者:賈斯汀•福克斯(Justin Fox)
中文版出版社:財信出版
中文版ISBN:9789866602757

目錄:
前言:這個體系過去運作極為順暢
第一篇:早年發展
1. 費雪(Irving Fisher)先遺失手提箱,接著大大破財
2. 隨機漫步——從麥考利(Fred Macaulay)到霍京(Holbrook Working)的貢獻
第二篇:理性市場崛起
3.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把統計學引進股市
4.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與隨機漫步
5.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iani)與米勒(Merton Miller)找到簡化的假設
6. 法瑪(Gene Fama)提出經濟學中最好的主張
第三篇:征服華爾街
7.柏格(Jack Bogle)攻擊績效文化獲得大勝
8.布萊克(Fisher Black)選擇研究機率
9.詹森(Michael Jensen)促使企業向市場低頭
第四篇:迎接挑戰
10.泰勒(Dick Thaler)為經濟人帶來人性
11.席勒(Bob Shiller)指出最明顯的錯誤
12.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索普(Ed Thorp)聯手打敗大盤
13.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阻止華爾街隨機慘跌
第五篇:曲終人未散
14.施萊佛(Andrei Shleifer)超越教士經濟學
15.詹森對企業的看法改變
16.法瑪和泰勒相持不下
結語:剖析金融危機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