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不再把「退休」當做職涯的終點站,在經濟條件許可下,退休可以是一段職涯「轉型期」,把工作從賺錢的手段,變成實現自我、追求成就感的舞台。
不懂程式也能秒會!Sofia 用 Vibe Coding 走出挫折,開設《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文科生也能做網站、APP。
美國零售商沃瑪爾人力資源長近日接受 CNBC 採訪時指出,有一種人即便能力不差,也會因為態度問題而無法獲得主管信任。
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與Google合作推出11堂專業課程,涵蓋數據分析、專案管理、UX設計等熱門領域,這些課程多數為初階,不需背景即可學習。
「要不要調升為主管職?」對很多人而言,這樣的問題根本不用多花腦筋考慮。你對公司事務瞭若指掌,準備如魚得水的大展身手;你有參與代表作的機會,為自己的履歷增添幾筆戰績;更可以期待的是,你的薪水袋會變得
輝達黃仁勳預言AI進入「實體AI」新時代,強調物理學將成未來人才關鍵。他點名3種人最易被AI取代,提醒善用AI、持續學習才不會被淘汰。
職涯不是一步到位的選擇,而是一段持續摸索與調整的過程。當你在現實與熱情之間感到拉扯,試著從 Ikigai、性格傾向與「機會心態」切入,重新理解自己。
當你工作卡關、懷疑方向,問題往往不只是選擇錯誤,而是缺乏能幫助你對焦、整合經驗的系統。《打造職涯優勢地圖》陪你在每個職涯階段,持續釐清真正想走的路。
EMBA、MBA、MBA 在職專班差在哪?台灣一年能產生超過三千位 EMBA 畢業生,不乏上市櫃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為什麼專業經理人、企業家重返校園?
PUA是什麼?PUA手法有哪些?常見的職場PUA是不斷否定你的表現,讓你喪失自信,進而願意順從主管指令。該怎麼避免這種心理操縱的情況?
在專案進行中針對每個工作項做確認與追蹤,在每一場會議前做足準備,並引導會議進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做好這幾件事,就是「獨當一面的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感到職業倦怠,是不是表示該考慮離職了?其實離職、換跑道,都不是唯一解方!5 面向調整心態、做出行動,就可能迎來契機:
密西根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珍.道頓說,極少數人能夠獲得一份熱愛且擅長的工作;多數人都做著一份「還可以」,甚至只是為了糊口「不得不」工作。
生涯規劃怎麼做?離開校園、走進職場的第一天,許多人如此期待未來:28 歲當組長、33 歲升經理、36 歲做副總⋯⋯然職涯真的能規畫嗎?職涯規劃怎麼做?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為了求得工作順利,高達 87.1% 的社會新鮮人曾進行過「命理諮詢」。
邁入40歲的Check-list「40歲並不是30歲的延長線,而是180度轉變為完全不同的方向,是人生的轉捩點。」《40歲,好日子才開始》將人生比喻成一場馬拉松,40歲正好位於折返點上,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年過 30,你是否也開始懷疑:我還要做這份工作多久?不妨先停下來問自己:我真正想換的,是工作,還是生活的主軸?
為什麼有些人工作總是充滿熱情,而你總覺得被消耗?也許你只是還沒找到真正適合的職涯節奏,了解自己的潛能、優勢和價值觀,才能在職場中找到持續成長的方向。
我們總說想轉職、想突破,但你有多久沒重新盤點目標?工作做得再多,若沒對齊真正重視的事,也只是在繞圈。進行下一步前,不如先自問:我在意什麼?我想成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