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查數位內容服務負責人李全興認為,「中年轉型並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然。」隨著人的壽命愈來愈長,所有人都會面對這個題目。
在職場打滾多年後,我們往往習慣用職業來定義自己:「我是工程師」、「我是行銷主管」。但當中年將至,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時,這個以職業為核心的自我認同便開始動搖。如果拿掉現在的工作頭銜,你是誰?
還在跟 AI「對話」處理文書?學習 Vibe Coding,讓 AI 成為協作夥伴,將重複庶務自動化,真正解放你的生產力。
台灣知名導演李安拍出第一部電影《推手》時,已經36歲。在那之前,他在家當6年家庭主夫,經歷一段有志難伸的歲月。大器晚成的故事聽來振奮人心,但在現實職場,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劇本。
年紀輕者,會高估對未來的滿意度,中年人則會低估對老年的滿意度。當中年過得比預期狀況來得糟,對未來期待又低,這段不快樂的時期,就是中年危機。
人生下半場,卻在工作職涯遇到瓶頸?該離職嗎?還是要轉換跑道?知名 Podcast 節目大人學:這 5 個真相才是導致你職涯卡關的主因!
「如果沒有外派新加坡的這3年,我可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在2017年,UNIQ指派黃郁慈成為第一批前往新加坡的區經理,協助當地長期虧損的店鋪轉虧為盈。
「我最怕被問3~5年計畫,因為我是不太了解就會先衝的人,覺得做計畫沒有用。」攤開陳蓉萱的履歷,曾任職Nike、New Balance和Netflix,工作地點從台灣、北京、上海,如今落腳新加坡,在社群媒體平台X擔任行銷經理。
攤開于沁汝(Nico Yu)的履歷,從微星、台灣Uber Eats產品經理做起,再跳到新加坡總部,負責北亞區市場經營;接著歷經美國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現為美國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所營運經理。
「我是日文系畢業,學的是文學和語學,到了職場後,要如何活用這項技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大同住重減速機副總經理朱書蔚在台灣出社會後,有感於文科畢業後找到理想工作的不易,於是決定利用語言專長,赴日就讀經濟學研究所,為職涯重新定向。
潛在客戶信箱,每天都被上百封 AI 寫的垃圾開發信塞爆時,靠「多打幾通電話」、「多跑幾個客戶」就能成交?別傻了。這是一場全新的戰爭,武器是 AI。
Google 推免費證照!Gemini 認證教師證書3考點一次掌握!純線上 37 題測驗、兩年效期,目標是在測驗人才對生成式 AI 基礎概念理解能力。
「我原本沒有意識到我可以往海外找工作。」線上設計工具Canva首席產品設計師林易聖表示,自己的海外職涯,不是一開始就計畫好的。
當繁瑣庶務與技術高牆成為日常,一群被認為離程式最遠的文科行銷人,正悄悄地透過與AI「對話」,為自己打造客製化數位工具,將工作效率提升超過60%。
AI 浪潮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席捲而來,顛覆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愈分工,愈強大」的舊秩序,面臨被「逆轉」的關鍵時刻。
AI席捲職場,誰是最大受害者?如今有研究指出,22~25歲的Z世代工程師,可能是其中一位。
生活中看得見的通膨很可怕,而職場上的通膨,更像是一種看不見的慢性傷害。因為物價漲,你還看得到;但職場的「技能貶值」,往往等你察覺時,已經晚了。
數位產業署發布的《AI 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定義 3 種 AI 人才的專業與職責,只要掌握關鍵技能,就能找到 AI 職涯起點。
談到寫程式,許多人才可能就關起耳朵。但有一些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能透過 Vibe Coding 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