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KPMG最新調查,在銀行業的Z世代員工出現明顯離職潮,離職的主要原因,是渴望在新創公司。
外媒報導,OpenAI正在推動一項「水星計畫」,招募超過 100 名前投資銀家訓練新AI模型,目標是讓 AI 可以處理銀行初階分析師的日常工作。
Palantir以服務美國軍方、情報機構及商業客戶聞名,近期推出「菁英獎學金」計畫,直接從高中畢業生中招募潛力人才,提供直通全職職缺的快速通道。
根據《紐約時報》披露的內部文件,亞馬遜計畫大規模引進倉儲機器人,預計到 2033 年將減少雇用超過 60 萬名原本需要的人力。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最新統計,113 年同時出現資深員工退休比例增加,以及資淺員工流動率高的現象,反映台灣勞動市場「青黃不接」。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迭代,矽谷科技巨頭間的人才爭奪戰也隨之白熱化,其中 Meta 執行長佐克柏的 2 種人才策略持續被外界關注。
在今年企業管理層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這現象被專家稱為「大扁平化」。根據Gartner今年發布的報告,美國的經理人目前負責的員工數量是2015年的3倍。
AI導入後最先被精簡的職位,正是助理、行政、分析師等初階崗位。對企業而言,這似乎是提升效率的捷徑;但從長遠來看,這正掏空了整個職場的根基。
全球食品企業雀巢新上任執行長宣布,公司計畫在未來 2 年內裁員全球約1.6萬人,消息發布後,雀巢股價應聲大漲超過 7%。
當全球企業的會議室裡充滿著對 AI 的宏偉藍圖與樂觀預測時,辦公室的基層員工卻可能連方向盤都還沒摸到,這種場景正是許多企業導入 AI 時的真實寫照。
你聽過「玻璃懸崖」嗎?心理學教授指出,女性主管們更有可能在企業或組織長期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獲得高階職位,卻可能面臨懸崖般處境。
當工作年限不斷拉長,企業該如何留住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同時吸引追求彈性與健康的年輕世代?一個專為「長壽」而生的新興職位「長壽長」正悄然崛起。
AI時代學歷已不再是人才篩選的黃金標準。亞馬遜、埃森哲、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導入技能本位徵才,強調「可驗證技能」勝於學位,且將能擴大人才庫並提升績效。
根據《CNBC》周三報導,Google本周裁撤「量化使用者體驗研究」、「平台與服務體驗」及部分相關團隊,共計逾百個職位。
在新工作世界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隨著資料中心的快速增長,未來將需要數十萬名電工和水管工等技術工種。他指出,這些工種將成為未來職場的重要支柱。
說到年薪百萬,大眾多半會先想到北部的科技新貴。不過,在台積電、ASML(艾司摩爾)等大廠宣布設址後,高雄的產業轉型也正式啟動,即將成為下一個科技重鎮。
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成長正式進入停滯期?根據人力資源平台104人力銀行數據,2025年的月薪中位數為4萬元,與2024年持平。
Panasonic 9 日正式宣布,將於本財政年度內進行全球裁員,總規模高達 1 萬人,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 23 萬人的 4%。
研究顯示,加碼誘因未必能吸引高技能人才,反而可能吸引低技能者。企業應精準設計專屬高技能員工的誘因,並透過測試驗證,才能提升選才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