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結果,企業為填補1個職缺平均需花費60.3天,較2023年增加5.9天,招募非主管職平均需時53.4天,主管職則需達77.9天。
矽谷正陷入一場科技產業史上罕見的兩極風暴:頂尖AI人才獲得堪比職業運動員的「9 位數美元」天價合約;另一方面,成千上萬名工程師卻在裁員潮中失去工作。
根據 yes123 求職網最新調查,雖然近 8 成企業認為「主動提問」會有加分效果,但提問內容若不妥,反而會影響整體觀感。
外媒報導,蘇姿丰在接受《Wired》雜誌專訪時,對於 Meta 首席執行長祖克柏以高額薪資吸引AI研究員表示不以為然,認為金錢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因素。
在面試一開始就反過來請求職者先提問?這種看似顛覆常規的方式,已成為 AI 招募新創公司執行長招募時常用的技巧。
據報導,Meta 對 Andrew Tulloch 開出待遇起跳為 10 億美元,總額可達 15 億美元,堪比 NBA 頂級球星的合約。
企業紛紛揮別疫情陰霾,開啟返辦公室政策(RTO)的討論,不少企業甚至強力取消混合辦公及遠端工作的彈性制度。
Meta 29 日宣布將在其編碼面試中允許部分求職者使用 AI 助理,這一舉措旨在更好地反映未來工程師的工作環境。
根據 104 人力銀行發布的《2025 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非主管職的薪資表現位居產業高檔,其中以「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最為突出。
一場糟糕的面試,讓朋友寧可拒絕高薪、高職位,也不想再繼續。那麼身為面試官的我們,該注意些什麼才不會因小失大、損失人才?
熟悉 AI 工具的工作者平均擁有 23% 的薪資溢價,特定職種甚至達到 36%。想在履歷中表現「AI 工具職能」,該怎麼寫?
一個人如果想加薪,應獨立舉證自己的貢獻,述說可以加薪的理由,而不是別人加薪了,我也要比照。「比較」不是個人加薪的理由。
年輕人究竟傾向選擇哪些工作?從 Yourator 長期觀察來看,5 種職位格外受到關注:
面對AI對全球就業市場的衝擊,研究報告揭示10大AI不易取代的高薪職位,主要集中於醫療保健和應用科學領域。
高盛資訊長 Marco Argenti 近日透露,公司正與新創公司 Cognition 合作,預計初期部署數百個自主軟體工程師 Devin。
Meta Platforms 一名研究科學家在一篇內部文章中嚴厲批評AI部門文化,描述團隊內部的文化與組織性失調,並直言沒人想久待。
亞馬遜績效考核制度大變革!從今年開始,將 16 項領導原則正式列入 KPI,文化契合將影響加薪與升遷。背後的原因為何?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環境部與 104 人力銀行共同發布的《2025 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在企業需求帶動下,綠領職缺的月薪中位數首次達到 4 萬元。
勞動部公布113年度勞動條件專案檢查結果,全台 1800 家事業單位中,有 448 家違反《勞動基準法》,違法率高達 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