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資料中心成長動能至少還能持續5年。然而隨市場高速成,新進業者也積極投入,瞄準這個長期由台灣企業主導的領域,台灣企業該如何守住競爭優勢?
2024年,世界健身(World Gym)以900萬美元「現金」,買下美國母公司,取得品牌全球經營權,旗下超過250個據點的加盟權利金也收入囊中。
洗車要等20分鐘?KeePer和CAFE!N把這段時間變黃金時段!從女性客群翻倍到搭餐率飆升,他們如何用「洗車+咖啡」的跨界複合店模式,打開新市場?
市值超過 3 兆美元的Apple,正面臨成立以來最複雜的地緣政治挑戰。美中對抗正在加劇,在川普關稅政策進逼下,蘋果能夠去中化嗎?
移工族群達 84.5 萬人,業者開始摩拳擦掌想加入市場,例如移工匯款業者正在增加,不過東聯互動早在 9 年前布局,連續兩年營收獲利破新高,怎麼做到?
UNIQLO與GU雖然同屬迅銷集團,但兩者策略大相徑庭。UNIQLO主打高品質、專注於機能與耐用;GU則以快速流行設計與平實價格,鎖定年輕族群。
迪士尼體驗事業部門負責人達馬羅憑藉驚人業績,成為CEO的接班熱門人選。他如何推動樂園的營收成長?
攤開國巨現今主要產品事業群的高階主管,大多來自曾併購公司;全球 4 萬 5000 名員工,有 8 成是外籍員工,他們怎麼讓被併購公司的人才留下?
據《MarketWatch》報導,設計軟體公司 Figma 7 月 31 日 IPO 後股價飆漲逾 250%,創下規模較大 IPO 的新紀錄。
解決手機電量焦慮悄悄變成現代人的剛需,共享行動電源品牌ChargeSPOT 如何從觀光商圈打進日常生活,靠著借電生意,成為台灣共享行動電源的市占冠軍?
在台灣零售通路快速整併之際,全聯與大潤發全面採用寄售制,成為品牌商無法忽視的制度風險。這種看似合理的銷貨付款方式,實則將現金流風險全面轉嫁給供應商。
「全台最貴 buffet」饗 A Joy 開業至今已過 2 年,仍然一位難求、場場爆滿。饗賓集團為什麼總是能突破自我、在高端 buffet 屢創戰積?
星野佳路說:「永續是旅遊最重要的趨勢,」他認為,如果只看成長率,促進每年旅客持續成長,卻可能造成過度旅遊,導致環境無法負荷。
統一在信義區開出DREAM PLAZA,董座羅智先表示花費是市場預期的3倍,專家點出2優勢、1挑戰,說明它可能怎麼在百貨林立的信義區立足。
陪伴台灣消費者近 30 年的「大潤發」即將走入歷史,改名「大全聯」的決策背後有何品牌戰略考量?國際企業併購更名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案例?
你有吃過漢來海港或島語嗎?漢來2023年推出漢來海港「升級版」buffet品牌「島語」,2年來場場爆滿,推升2024年營收突破59億,漢來怎麼做到的?
日本綜合商社巨擘三井物產,影響力遍及全球,不僅在日本基礎食糧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更將事業版圖擴展至全球醫療健康領域。
許多零售業都跟銀行合作推出聯名卡,像是遠東 SOGO 與中國信託、家樂福與玉山、好市多與富邦等。為什麼零售業這麼喜歡推出聯名卡?聯名卡對業績有何幫助?
疫情改寫了餐飲市場版圖,也重塑了消費者的胃口。築間如何在吃到飽市場兵家必爭之地,打造全價位品牌矩陣?3種策略帶你看懂它如何吃下市場、留住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