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撰寫行銷計畫5要件,達成行銷目標

2010-06-01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整理、撰文 / 齊立文

當企業的行銷策略制定完成之後,行銷人員或產品經理接著便要針對個別的產品、產品線、通路或客群,提出相關的行銷計畫(marketing plan),以達成他們被賦予的責任或目標。

根據科特勒(Philip Kolter)的定義,行銷計畫必須呈現出「行銷人員對於市場的了解,以及達成行銷目標的執行方案」,目的在於對行銷方案與財務配置提供指導方向。

在《這就是行銷》(Philips Kotler's FAQs on Marketing)書中,科特勒表示,他贊成所有的行銷計畫都應該運用一套標準的規畫公式,不但可以讓管理高層易於比較不同的計畫,也能夠讓他們透過有條不紊的方式,來思考成效卓著的行銷。

科特勒在《行銷管理學》(Marketing Management)指出,一份行銷計畫大致上是由以下5個部分所組成:

1.執行摘要與內容目錄:
執行摘要即是以精簡、概要的方式,說明計畫的主要目標與建議,目的在於讓高階主管能夠迅速地掌握計畫的重點。內容目錄則是指計畫內容的大綱。

2.情境分析:
這個部分主要在呈現所有與銷售、成本、市場、競爭者與總體環境力量相關的背景資料。企業可(1)先從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文化、科技等面向著手,檢視「市場整體情勢」,針對如何定義市場、市場規模多大、市場成長多快、有哪些相關趨勢會影響市場、產品提供物是什麼,以及公司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是什麼等問題,展開全面的分析;接著再分析所處環境中的「玩家」(player)有哪些,包括公司、競爭對手、配銷商及供應商等等。

完成了對於市場的分析之後,則可(2)利用SWOT工具,分析公司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以及所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

科特勒在《這就是行銷》中強調,SWOT分析其實應該要稱為TOWS比較適當,亦即依照威脅、機會、劣勢、優勢的順序,先從「外在環境」(即機會與威脅)分析起,其次再檢視公司的內部環境(即優勢與劣勢)。因為若依SWOT這4個英文字母的順序,則企業很可能會過分強調內部因素,只側重於找出與公司優勢相關的機會或威脅;然而,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釐清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克服威脅與劣勢。

3.行銷策略:
在制定行銷策略時,行銷人員必須明確地界定出公司的使命、行銷與財務目標,同時也要定義出產品所要滿足的目標群體及需求,進而確立產品線的競爭定位。

科特勒指出,每一個目標都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達成,而策略的工作就是要選定達成目標最有效的方法。這些工作都需要組織內其他部門的配合,包括採購、製造、銷售、財務與人力資源部門等,以確保公司可提供適當的支援,有效地執行行銷計畫。因此,在制定行銷策略時,也必須針對「行銷組合」(即產品、配銷通路、定價、促銷等4P)、執行時間表,以及由哪些特定人員負責等事項詳加說明。

欲知更多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6月號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