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什麼是「正義」?你會為了救五個人而讓一個人犧牲嗎?

2015-12-07 出自 MyOOPS開放式課程

你會為了救五個人而讓一個人犧牲嗎?

Michael Sandel教授:這是一門探討正義的課,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假設你是一個火車駕駛員,而你駕駛的這輛車正快速在軌道上行駛,時速六十英里,而在軌道盡頭有五個工人在工作,你試著想要煞車,但卻做不到,你的煞車失效了。你感到十分緊張,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撞上這五個工人,他們必死無疑。假設這是一個確定的結果,因此你感到非常無助,但接著你發現右邊有條岔路,而那條岔路底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還可以控制,車輛還可以轉向,可以轉向岔路,撞死一名工人,但閃過五名工人。

Michael Sandel教授:第一個問題是:你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你會怎麼做?我們來投票吧!有多少人會把火車轉向?開向那岔路?請舉手,有多少人不會轉,繼續往前走?選擇繼續往前走的請把手舉起來。有一些人這樣選擇,大部分的人則是選擇轉向。現在,我們要開始分析,瞭解你為何如此判斷,判斷這是正確選擇的原因。我們先從那些想要轉向的人開始討論。你為什麼會想要轉向岔路?你的原因是什麼?誰自願說明?請站起來。

學生:因為當你可以只殺一個人的時候,選擇害死五個人是不對的。

Michael Sandel教授:當你可以只害死一個人的時候,害死五個人是不對的。這個理由很好,這個理由很好,還有嗎?大家都同意這個理由嗎?請說。

學生:我想這事件有類似的案例,對那些讓飛機墜毀於賓州田野的人們來說,我們視他們為英雄,是因為他們選擇犧牲乘客而不是害死更多大樓內的人。

Michael Sandel教授:所以這立論,也就是跟發生的選擇一樣,這是個悲劇,但若是殺一人就能救五人,這就是大多數人認同的邏輯,也就是那些選擇轉向人們的看法,對吧?讓我們來聽聽少數人的意見,那些不願意轉向的人。

學生:沒錯。我認為這樣的思考模式正是合理化了種族屠殺和功利主義的理念,為了拯救一個種族,你可以消滅其他種族。

Michael Sandel教授:那麼在這個故事裡面你會怎麼做?為了避免種族屠殺的陰影,你選擇撞死那五個人?

學生:的確如此。

Michael Sandel教授:你確定?

學生:是。

12/9讀經典,何飛鵬社長、呂秋遠律師,導讀《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帶你學會邏輯思考!

要不要為了救5個人,把一個人從橋上推下去?

Michael Sandel教授:好的,還有嗎?剛剛的答案很勇敢,謝謝。讓我們思考另一個火車案例吧!看看剛剛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繼續堅持他們的邏輯,「寧可殺一人,不可殺五人。」這次你不是火車的駕駛員,你是個站在橋上的旁觀者,你正觀察著鐵軌上的狀況,軌道上來了一輛火車,軌道的盡頭有五名工人,煞車同樣失靈,而火車正要撞死那五名工人,由於你不是駕駛員,你覺得非常無助,直到你注意到旁邊有個人,在橋邊站著一個非常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會掉落軌道,正好擋住該輛車,他會死,但他的犧牲可以救那五個人。好的,有多少人願意把那胖子推下橋?請舉手,有多少人不願意?大多數人們不願,原因是什麼呢?這個「寧可殺一人也要救五人」的理念呢?剛剛幾乎全部人贊成的理念呢?我想要聽聽你們的理由,我想要聽聽剛剛站在大多數立場人的解釋,你可以解釋兩者之間的差異嗎?請。

學生:我猜第二個案例裡面包含了主動的介入選擇,牽扯到推落一個第三者,而一般來說他本來不會參與這個狀況,所以選擇牽扯到他,而他本來可以逃脫這危險,所牽扯到的選擇跟之前並不相同,這三組人包括了駕駛和兩組工人,我認為已經牽涉入這個狀況。

Michael Sandel教授:但在鐵道岔路上工作的那個人,他在岔路上工作時跟那個胖子一樣,沒有選擇要犧牲自己,對吧?

學生:沒錯,但他人是在鐵軌上。

Michael Sandel教授:而那個胖子是在橋上!沒問題,如果你想繼續討論是可以的,這問題很困難,你做的不錯,做得很好,這是個很困難的問題。誰可以解釋這兩個狀況?解釋這兩狀況中大多數贊成意見的差異。請。

學生:我認為第一個案例中分成一個工人和另外五個工人,這是兩組之間的選擇,而你一定得要做選擇,因為火車必然會撞死人,你的選擇無法改變這結果,火車已經失控,而你是在做危機抉擇,而推落胖子是個直接的行動,對你來說就是謀殺,差別在於一個你有控制力,另一個案例則是沒辦法控制火車,所以我認為這兩者有所不同。

Michael Sandel教授:好,還有誰有答案?有誰可以說明?誰想回答?這是解脫的方法嗎?

學生:我不認為這個理由很合理,因為在兩者的狀況下你都必需做出選擇,選擇要殺死那個人,因為轉向會殺死一個人,而你的轉向是一個明知後果有意識的行為,另外則是你選擇要推下那個胖子,這也是一個主動、有意識的行為,所以兩者你都做出了選擇。

Michael Sandel教授:你要回答嗎?

學生:我實在不太確定是否真是如此,我還是覺得這兩者有所不同,將一個人推下鐵軌事實上變成是你殺害他的,是用你的雙手推他下去,動手推人的是你,這才是差別所在,這跟駕駛火車撞人造成他們死亡是有差別的,現在說起來似乎不太對勁。

Michael Sandel教授:不,不。很好,很好。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Andrew

Michael Sandel教授:Andrew好,Andrew,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好,假設在那個橋上的胖子旁邊,我不需要推他,因為他站在一個機關門上,我只需要像這樣轉動轉輪就可以打開門,你會轉動開關嗎?

學生:不知道為何,聽起來好像更不對了,對嗎?我是說,也許可能不小心壓到轉輪、打開開關之類的,或者火車正開向一個會啟動那機關門的開關。那我就同意。

Michael Sandel教授:沒問題,夠清楚了,你說在第二個案例感覺不正確,但在第一個案例聽起來是正確的。

學生:我的意思是說,在第一個案例你是直接參與了事件的發生,而第二個狀況中你也是個旁觀者。是的,所以你有選擇要不要介入的權利,關鍵在於要不要推那個胖子。

取走一個健康的人的器官可以救五個病人,你做不做?

Michael Sandel教授:好吧,我們暫時先放下這個案例。很好,讓我們想像另一個不同的案例。這次你是在急診室的醫生,同時來了六名病患,他們是一場恐怖的火車意外中的傷者,其中五個人傷勢中等,一名重傷,你可以花整天的時間治療那名重傷患者,但另外五名患者會因無人照顧而亡。或者你也可以照顧那五位患者,治好他們,但同時那一名重傷患者會因為無人治療而死亡。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有多少人會救那五人?有多少人會救那一個人?極少數人,只有幾位。我假設是同樣的一對五條命的邏輯?再思索另一個醫生的案例,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的醫生,面對五名病患,每個人都非常需要器官移植,否則就活不下去。一個需要心臟、另一個需要肺臟、第三個需要腎臟、第四個人需要肝臟、第五個人需要胰臟,而你因為沒有捐贈者,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亡。然後你突然想到,隔壁房間有個只是來檢查的健康的人,他正要...你看來很喜歡這點子...他正要睡一覺,你可以悄悄的溜過去,取出五個臟器,這人會死,但你可以救五個人。有多少人會這樣做?有人嗎?多少人?會這樣做的人請舉起手來,樓上有人嗎?

學生:我會。

Michael Sandel教授:你會?小心點,別把身子太伸出來,有多少人不會?好,你的原因是什麼?樓上那位,請講。你會去取走器官,為什麼?

學生:我想要嘗試一個稍有不同的可能性,是否可能從那五個需要移植的患者中找一個會先死的病患,來利用其它四個健康的器官,以便救其他四個人。

Michael Sandel教授:這點子不錯,這點子很好,唯一的問題是你破壞了整個哲學討論的關鍵。讓我們先跳脫這些故事和爭論,分析一下我們的爭論所揭露的概念。從我們剛剛的討論中,某些道德信條已經開始出現,讓我們思索一下這些道德信條是什麼樣子。在討論中第一個出現的道德信條認為,所謂符合道德、正確的事,標準在於你行為所造成的結果,最後的關鍵,即使殺一人救五人也是對的,這就是結果論的道德推論方式。

結果論主義者的道德推論,將道德定位在結果對於世界的影響上,也就是世界因你改變的結果如何。但是當我們繼續深入討論其他案例時,各位就不太確定結果論的道德推論法,當人們開始遲疑是否該把胖子推下橋,或者是搶奪那個無辜者的器官時,人們的立論開始轉向。行為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不管結果如何,人們就是有所遲疑,人們認為這就是錯的,行為上就是錯的。殺死一個人,危害一個無辜者,即使是為了拯救五條人命,至少人們在我們的第二個案例裡面都會重新思考,這是第二種分類型的道德推論類型。

道德推論法將道德定位在某些絕對的道德標準上,不管結果如何,都將道德定義在某些類型的責任和權力上。未來的課程我們將會分析結果論和絕對論道德理念之間的差異,對於結果論型態的道德推論法,最有名的就是被發明出來的功利主義,是由Jeremy Bentham在十八世紀發明的。他是一名英國的政治哲學家,而最重要的道德絕對論哲學家,則是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Immanuel Kant。我們會看看這兩個不同的模式,我們會針對不同的道德推論法,並且加以評估,同時分析其他的方法。

如果你看看我們的課程大綱,將會注意到我們會讀很多本偉大且知名的書,由Aristotle, John Locke,Immanuel Kant, John Stewart Mill等人所寫的書,課程大綱中也提到了,我們不只會讀這些書,我們也會拿當代的政治、法律的爭議來探討哲學爭議,我們會爭辯公平與不公平、平權措施、言論自由和仇恨言論、同性婚姻、徵兵制度等等實際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只希望閱讀這些理論性的書籍,更希望能夠搞清楚目前的關鍵問題,特別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政治的哲學,因此我們會閱讀這些書籍。我們將會針對這些議題辯論,我們將會試著看看彼此之間的關連與互相的邏輯。

為什麼要學「哲學」?

聽起來也許很有趣,但我得先警告各位,要讀這些書當作自己心靈上的鍛鍊是有某些程度的風險的,這風險不只對個人,也有政治上的風險,這個風險是所有政治系的學生都該知道的,這風險是來自於哲學的目的。它教導我們,並且讓我們思考,而所藉由的事實卻是我們早已知道的,這才是諷刺之處。本課程的困難之處,在於我們所教導的事物你都已經知道,目的是將我們帶離原先熟悉、不被質疑的設定,讓它成為另一種嶄新的環境,也就是我們採取這些範例和假設的原因。這些例子讓你從有趣的角度認真思考,這些哲學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哲學讓我們跳脫熟悉的環境,其方法並非提供新的資訊,而是藉由邀請和刺激讓你有新的觀察切入點,但這同樣是有風險的。一旦你從新的角度觀察,一切就再也不會相同,這就像失去純真一樣。不管你覺得多麼不妥,知識是不可能倒退再來的,這嘗試困難又刺激之處,在於道德和政治哲學就像是故事一樣,你永遠不會知道這故事的發展方向,你唯一知道的是這故事與你有關,這是個人需冒的風險,但政治風險又是什麼呢?

這門課的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讓你覺得透過閱讀這些書,辯論這些議題,你會成為一個更好,更負責任的公民。你會更認真的檢驗公共政策,你會努力磨練自己的政治判斷,你會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公共事務。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完全而且誤導的,政治哲學只能這樣看,它並不是這樣運作的,你必須要考慮政治學的其中一個可能性,它可能讓你成為一個更糟糕的公民,而不是更好,或者至少在你變得更好之前,你會先變差,而這是因為哲學本身的疏離感,甚至是因為它本身的弱化感。

回到蘇格拉底的年代,有段對話,蘇格拉底的一位朋友Callicles,針對Gorgias,試著叫他不要再用哲學化思考了。Callicles告訴蘇格拉底說,人生中的某一時刻,若適度沉迷哲學,它是個美好的玩具,但如果過度沉迷,這就會變得毫無意義。Callicles說,「聽我的忠告,放棄爭辯。」學習主動過生活,不要效法那些斤斤計較的爭辯者,而是學習那些好好過人生,生活幸福,名譽卓著的人們。也就是說,Callicles對蘇格拉底說的真義是,「不要再討論哲學了,面對現實,去讀商學院吧。」Callicles的確有理,因為哲學會讓我們遠離慣例,遠離廣為人接受的假設,遠離已不受爭論的信念,這就是我所提到的個人和政治性的危險。而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可以有避免的方法,這避免的方法叫做懷疑論方法,大致如此。

我們並不會對每個案例或是理論下結論,若Aristotle,Locke,Kant與Mill經過這麼多年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過是在Sanders禮堂中花一學期的時間,怎麼可能解決呢?所以,這可以只被當成每個人獨自的理念探索,他人無法說嘴,也不需要論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閃避,所謂的懷疑論閃避法。而我的回應則是,沒錯,這些問題的確經過反覆辯論,但這些爭辯從來不曾消失的事實也許告訴我們,這些爭辯一方面無法結束,但卻也無法避免。而它們無法避免,無法逃避的原因,則是我們每天都處在這些答案所構成的生活中,所以懷疑論不過只是舉起雙手,放棄道德反思,這不是解決之道。

Immanuel Kant非常適切的描述了懷疑論,他說道,懷疑論適合讓人類的理性休息,可以讓人類反思獨斷的邏輯,但卻不是永久放棄結論之處。他說,單純仰賴懷疑論永遠無法滿足對理性思考的渴望,我試著透過這些故事,以及這些爭辯和危險及誘惑,討論這些挑戰和可能性。簡單的說,這門課的目的是要喚醒諸位的理性渴望,看看會獲得什麼結果。非常感謝各位。

@@ACTIVITYID:451@@

(本文出自「MyOOPS開放式課程」,原文請點此

首張圖片來源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