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波及逾70間台廠!中國限電的原因為何?專家:可能會成常態

2021-09-30 編譯‧整理 Cecelia Hsu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在上周無預警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產業擴及重工業和輕工業,以及在全球占有極大市場份額的太陽能產業,眾多台商聚集的昆山和蘇州受到衝擊,浙江和廣東等地區也受到影響。

中國限電的原因是?

中國當局為何祭出限電措施?原因眾說紛紜,根據外媒報導,大致可歸納為 3 大原因。

其一,中國高度仰賴煤炭來發電,但煤炭供應短缺,煤價節節攀升,成為漲幅最大的大宗原物料之一。《路透社》指出,製造商和工廠都有強勁需求,但中國與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澳洲關係陷入膠著,抑制了煤炭的進口量。

《BBC》報導,購煤成本水漲船高,但中國的電價受到政府管制,不能隨意抬價,使得火力發電廠也缺乏動力來提高發電量。隨著時序進入秋冬和產業旺季,工業和民生需求同時催化,電力供不應求恐怕愈演愈烈。

其二,隨著碳中和成為國際主流,中國也必須跟上減排腳步。去年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便承諾,2030 年中國將達到碳峰值(排放量最高峰),力拚 2060 年達到碳中和。「能耗雙控」成為中國的重點政策,每年都會設定降低能源消耗的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每省和地區能耗標準皆不同。

但《BBC》指出今年 8 月中國曾發表《2021 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只有 1/3 的地區達成節能目標。

第三,疫情已經不如爆發之初嚴峻,在東南亞等地仍受疫情影響而停工時,中國在 2021 上半年就迎來報復性復甦,除了出門消費的人變多,工業需求也看漲。此次缺電嚴重的江蘇、廣東、雲南等工業生產重鎮,能耗不降反升,下半年恐無法達標,才祭出用電調控措施。

中國限電影響哪些區域?

中國各地都傳出遭到限電、停電的消息,首當其衝的蘇州、浙江、廣東,是不少台廠的聚集地。《衛報》提到,有 30 多家有發展中國業務的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停工,以遵守限電政策。

除了產業受影響,民眾的生活起居也受阻。有些地區的居民被提醒少用熱水器和微波爐等高耗能產品,還有部分地區的購物中心比平時更早關門。

哪些台商和產業受到中國限電的影響?

中國限電的影響大致可分為 2 波。

第一波受到限電政策影響的共有 8 家供應鏈台廠。包含散熱廠建準子公司昆山廣興電子、電子零組件廠康控、模具加工製造廠乙盛、印刷電路板大廠欣興電子、精密之模具與筆電周邊產品及產品噴塗製造廠欣厚、軸承廠連鋐等都表示,自 26 日起至 30 日停工。

經過一個周末,情況急轉直下。27 日後的第二波影響範圍擴大到包含晶片電阻廠凱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廠定穎、功率模組導線架業者界霖、塑膠機構件廠新至陞、連接線業者今皓、測試代工供應鏈穎崴、軸承鑫禾、光通訊供應鏈嘉基、機構件廠聯德和神基、軟板廠嘉聯益、電源線材廠商鎰勝、主機板廠神達、電子零組件廠百容、網通廠耀登、半導體設備廠京鼎、連接線廠宏致等共計 54 台廠分別公告停工。

28 到 29 日又有 9 家宣布,為配合中國限電政策停工。單單觀察 26 到 29 日,在中國設有據點並受政策影響廠家逾 71 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 71 家,還有數不勝數的廠商還在評估是否停工。

觀察受影響名單,多是在昆山、蘇州設有子公司、轉投資或是廠房的公司。目前正式公布的訊息都是以停工到 30 日為止,順便連十一連假一起放。廠商無不盼望,限電政策在十一連假過後可以有所收斂,好迎接產業旺季。

中國限電會持續多長時間?台廠該如何因應?

這次限電和停電會停多久,目前都沒有任何官方說明。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對廠商的原物料供應和生產排程都是巨大考驗,既有庫存能夠消耗多久,產能如何跟上訂單需求,都令人頭疼。此外,即便庫存足以應付需求,如何裝載及運輸也是問題。據悉,甚至有部分區域禁止啟用發電機,就連停電的備案也可能要重新規畫。不論廠商規模大小,都要比賽耐力、調度和口袋深度。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於 8 月景氣動向記者會中示警,因為「能耗雙控」中國限電恐成常態,每年都可能會發生,一旦碳排放的目標難以達成,就會再度祭出政策限電,台商須有中長期準備。

如果限電成為經常性問題,台商需要思考的會是生產無法做足 12 個月的話,產能是否需要移轉?還有什麼方式調整生產排程?是否還要有其他的產線布局?

目前時序進入產業旺季,本該是供應鏈為了西方聖誕節商機大展身手的時候,不料缺料、塞港問題未解,又有限電政策攪局,面對未知「黑天鵝」如何保持供應鏈韌性,會是廠商最困難卻最重要的課題。

資料來源 / BBC(1)、BBC(2)、The New York TimesReutersThe Guardian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