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PM學位學程—唯一的跨專業學習平台

2022-01-14 經理人 x 國立臺灣大學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什麼是PM?PM碩士學程到底要學什麼?相信是許多人的疑惑和渴望了解的問題。顧名思義PM用英文而言就是Professional Master’s Program專業碩士學程。臺大PM學程中是分成PMBA,PMLBA和PMBM三個學程。實際上就是專業經營的管理、法務管理,和生物科技管理。在跨領域管理課程加上實務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希望培養不同專業人才,達到面向更寬廣的工作領域範疇。

謝明慧院長開宗明義說:PM學程希望培養出未來符合「π」+「3R」的人才

PM學程為什麼是[π]?謝院長說:『「π」就是「一」加上兩條腿,希望上面這一槓就是未來進入General Management的領域,而PM就是培養每個人不止一項專業、一個領域,而是要「跨域重構」,需要讓學生多一點斜槓。』除此之外,「3R」又是什麼呢?「Reposition, Recharge,Restart」。在工作中我們隨時需要依據環境的變動以及自我目標來調整定位 (Reposition),然後,依據新的定位所需的能耐來進行目的性的充電 (Recharge); 一旦具備了能耐,就可以再出發 (Restart), 大步向目標前進。臺大進修推廣學院副院長暨PM學程執行長郭佳瑋教授也說明歐洲早就有PM學程的脈絡,在臺灣是臺大最先設立,然後是其他大學都在規劃中,足證時代的需要性。謝院長也認為PM學程是介於MBA和EMBA之間,跨領域且多元化,招收學生異質性強、是更廣的年齡層和不同價值觀與世界觀的交融,PM學程就是要讓學生重組職涯規劃。

PM三個不同學程,師長們建議同學如何選擇適合的學程來就讀?

先來了解三位學程主任的看法,PMBA學程主任王衍智教授提醒同學這是一個多元和創新的學習,是同學互動、專業學習,是產學和產產交流。所以需要認清自己、認真學習,才能夠從學術理論中提醒自己如何在大海裏找到方向不會沉船。非常年輕充滿活力的PM學程副執行長潘令妍助理教授則是覺得目前外在環境變化快速,如果工作了3-5年遇見瓶頸,或是對未來想要更換領域和發展方向的年青人就是最適合就讀PM學程的對象。無論在實務和理論上都可以加值,而且學院會創辦新的選修課程符合想要轉型轉領域的需求。

PMBM學程副主任何佳安教授認為PMBM是屬於Biotech生物科技這方面的學程,比較有特殊性,所以課程會趨向Build up與產業連接。另外PMLBA事業經營法務碩士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程,多了一個L,就是在管理中多了法律的概念。PMLBA學程主任李茂生教授說PMLBA是規劃給企業在穩定發展、或擴展時所需要的法律知識,以免企業踩到法治的紅線。企業經營者有了法律概念在規劃未來時就會知道如何遵循法令、符合法制。因此已經是企業的法務人才、或是有企圖朝這個方向移轉、甚至只是單純對法律有興趣的同學都很適合來研讀。

PM錄取率
國立臺灣大學

讀PM之後多了一個頭腦、一雙翅膀

106PMBM陳宏申博士是北醫畢業留學深造,回國擔任東洋製藥資深經理。具備多元化背景,在BM課程中和許多Biotech相關產業的同學一起做專業討論,得到多面向的見解和在思辨過程中開拓了視野。108PMBA楊翰選醫師不但是專業醫師也是頗負盛名的「斷捨離」專家,他放下專業傲慢進入PMBA管理領域,和不同產業同學腦力激盪,他認為學習環境讓自己好像「多了一個頭腦和一雙翅膀」。110PMLBA趙曉慧同學是鴻海科技集團稽核長,這樣的高層為什麼捨EMBA而來PMLBA學習?「No Pain, No Gain.」趙稽核長認為學習是「痛苦而不是享樂」。內部稽核職務是公司的第三道防線,法律專業知識在臺大應該是頂尖人才最多的地方,為集團、為自己都是最優的選擇。雖然目前還在就讀中,但無論在法律專業知識和人脈上,都覺得自己已經收穫滿滿。

國立臺灣大學

來臺大PM學程,您準備好了嗎?

謝院長呼籲願意放下專業傲慢,願意多領域融合一以貫之:Reposition yourself, Recharge yourself,Restart your future life. Accommodate to rebuild your new career! 已經畢業的104PMBA黃瑞仁同學說:「在知識裏我們未曾偉大,但是知識會讓我們遠大,因為學習讓我沒有畏懼,只有前進」!

臺大PM學程歡迎每一位準備好的同學一起來開創您的未來,迎接您新的人生。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