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工作愈拖延只會愈煩,動手清空是唯一解答

2015-04-21 整理.撰文 吳硯文

如果你想要改善拖拖拉拉的壞毛病,不妨先了解一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蔡格尼效應」。

1920年代後期,俄國心理學家布魯瑪.蔡格尼(Bluma Zeigarnik)到餐廳用餐時,觀察到一個現象:侍者在未用紙筆記錄的情況下,能夠輕易地記住一大群客人的需求,並正確送上每個人點的食物;但是,如果事後要求侍者回想剛剛的點餐內容,他卻會像失憶一般什麼也想不起來。

蔡格尼因此受到啟發,想了解能否衍生出更一般性的原則。她著手一項實驗,觀察人們在拼圖時被打斷的情形,發現中途被打擾的受試者,比起其他一鼓作氣完成任務的人,在回憶起拼圖內容時,竟然更加印象深刻。

這項實驗與其他研究者後續的研究,都證明了「蔡格尼效應」的存在:未完成的工作和未達成的目標會盤旋在心中,唯有等到工作完成、目標達成,不斷提醒的狀況才會停止

類似的生活經驗並不少見,像是你在聽音樂時,如果突然關掉,片段旋律便會不停在心中環繞,因為大腦將其視為未竟的任務,不斷提醒你去完成它,直到你聽完一整首歌,腦袋才會將這個「待辦事項」槓掉。

因此,如果你有惱人的拖延病,不妨善用「蔡格尼效應」的心理驅力,因為只要你願意動手開始做,大腦便會不斷趨使你繼續做下去,直到完成任務。即使面對的是無法一次性完成的棘手項目,也可以先將其分割成數個小任務,選擇最容易完成的部分下手,降低進入的門檻。

時間管理工具「Sandglaz」的部落格文章指出,如果你在執行A任務到一半時,突然改去做B任務,大腦會對未完成的A項目產生懸念與焦慮,進而剝奪你的注意力,使你無法專注在B任務上。

因此,文章建議,工作者應該對手邊的任務「保持專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有效提升效率,避免一心多用,最終落得兩頭空。

蔡格尼效應
俄國心理學家布魯瑪.蔡格尼發現,人們對於已經完成的任務較為健忘,未完成的工作則會在腦海中縈繞不已。

參考資料:《增強你的意志力》,經濟新潮社出版;《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人性心理全知道》,雅各文創出版;
〈The Zeigarnik effect:the scientific key to better work〉,sandglaz blog

本文出自於:
@@BOOKID:126089@@

圖片來源 / anitacanita via Flickr, CC Licensed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