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搭飛機上學,跨國學管理 EMBA旅行的意義

2012-01-10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你念EMBA了嗎?

根據統計,101學年度(2012年)全台共91所大學開辦EMBA課程,錄取人數從40人到225人不等,相當於一年可產出超過7000名EMBA畢業生。回顧2005年,全台EMBA院所不過40間,畢業人數也只有2000人。

EMBA教育的驚人成長,反映出台灣經理人社群的動態與需求。對許多中、高階主管而言,EMBA帶來的學習、人脈與升遷,讓EMBA和高爾夫球一樣,變成一種再熟悉不過的群體運動,大家「不是在念EMBA,就是在往念EMBA的路上」。

只是,這樣的「盛況」已經開始改變。

**跨國EMBA****學程,異軍突起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調查,自2009年起,全球EMBA課程數量供過於求,導致報考人數逐年下降,許多知名度低的學校甚至面臨招不到學生、無法開課的窘境。從教學面來看,由於許多指標企業的高階經理人,早已隨著第一波EMBA熱潮取得學位,考生來源的銳減迫使學校必須降低入學門檻,接受資格不符的考生入學,拉低了學生水平和教學品質,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在EMBA教育一片慘綠中,卻有一類課程異軍突起、報考人數不減反增───跨國EMBA學程。這類課程多半由兩所以上的商學院共同合作,在兩個以上的地點授課,提供學生雙聯、甚至三聯學位。雖然學費較傳統學程高出近兩倍之譜(以倫敦商學院為例,傳統EMBA課程學費為255萬台幣,但於美國、歐洲等地跨國授課的EMBA-Global課程卻高達442萬台幣),加上學生為兼顧工作與上課,必須頻繁地搭機往返,其間所耗費的金錢、體力與時間難以估計。但即使如此,全球經理人依然對此類跨國學程趨之若鶩、搶著埋單。

根據EMBA委員會(Executive MBA Council)的數據顯示,2008年,只有不到6%的EMBA學生,其從家裡到學校的路程超過400公里。但到了2010年,卻有近18%的學員必須通勤超過400公里,其中更有6.5%必須跨越國界至他國上課。

**飛機通勤,投資全球人脈
**你可能很難理解,讓這些經理人甘願長途跋涉、狠心付下高額學費和機票錢的原因何在?《金融時報》的EMBA排名可以給你答案。2011年,《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中,前5名皆為多國授課的跨國學程(見【附表】),顯示對這些經理人而言,名校學位和全球人脈,就是他們旅行的意義、就是時間和金錢的投資標的。

事實上,不只是國外,這股「搭飛機上學」、出國念EMBA的風潮也在台灣慢慢興起。2010年,臺灣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開辦的「台大─復旦EMBA專班」,讓學生經由台北、上海兩地課程、取得雙聯學位,就是最好的例證。甚至早在台大─復旦開班之前,台灣經理人為拓展對岸人脈而就讀大陸EMBA,甚或攻讀歐美名校的例子也絕非少見。

海外EMBA教什麼、學什麼?要價400萬台幣的學位,真的值得嗎?此次特別企畫,我們走出台灣,透過兩位海外EMBA名師、6位擁有海外EMBA學歷的經理人,看6個離開舒適圈的選擇、和6個旅行的故事。

從他們的眼裡和口中,進一步探究海外EMBA的真貌,和他們每一次起飛降落,所換來的犧牲與收穫。

(採訪‧撰文 / 郭子苓,編輯 / 劉揚銘,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2年1月號)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本期經理人月刊「改變自己」,全國超商書店熱銷中!

《經理人月刊》12期 + 20吋時尚硬殼登機箱,只要2,800元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