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改造會議的技術》恍神、離題、沒結論,OUT!

2012-05-24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發言是事實?還是個人意見?

以下是某場會議的片段:
「總之,我們的會議狀況不是很好。大家只要聽到要開會,大家的動機就會低落……。就整體組織而言,必須讓會議更有生產力才行啊!」

如果繼續就上述發言進行討論,這場會議絕對不會有好結果。為什麼?因為這個發言並非基於「事實」,而是「個人意見」。將個人意見當成議題深入討論之餘,把會議目標帶往歧途,造成會議毫無生產力的下場,甚至無法藉由開會提升溝通力。當我們在開會時發言,或者聽到他人發言時,必須分辨發言內容是「事實」?還是「個人意見」?

上述例子中,發言者說「會議狀況不是很好」,究竟是「事實」或「個人意見」呢?這是發言者的「個人意見」罷了,「大家的動機就會低落」也是「個人意見」。更何況,這裡所說的「大家」又是指誰?

並非基於事實,純粹是發言者的個人意見,根本無法適當解決問題。接收到這些訊息的人,什麼也沒有解釋清楚前提下,接受這樣的個人意見,甚至成為結論,如此一來,讓與會者根本無法得到成就感。缺乏成就感,當然也就無法產生行動。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好?

不妨請會議主席這麼發問:「你覺得開會狀況變得很差,究竟什麼事讓你有這種感覺呢?至於動機低落,其他人覺得如何呢?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最好能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務必分辨個人意見與事實的不同,如果是事實,把「會議的決議事項並沒有按照計畫進行,無法達成既定目標」一一列舉出來。至於發言者,也請注意要分辨事實與個人意見的不同。

該如何做才能有所分辨呢?關鍵字是「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

當你在陳述意見時,這樣的句子非常合宜。「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我認為,整體來說是差勁的會議……」。如果這樣說顯得很矛盾的話,就要考慮這並非「個人意見」而是「事實」。因此,根據什麼事實而發言,請三思之後再發言。

分辨事實或個人意見的不同,能讓開會時的滿意度變高,也能讓會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三句話就能改造會議:原因是、方法是、具體來說

與會者中,是否有人說的話總是不知所云呢?比方說:
「課長,有件事情想跟您報告,客戶要求○○規格,但這是特殊規格,所以我拜託技術部針對客戶的這個特別需求製作,技術部說『為什麼需要那種規格?』,所以我將技術部的疑問再次打電話轉達給客戶進行確認,表明我已經確實把客戶需求傳達給公司技術部門,不過,也請客戶看看能不能用我們公司已有的一般品取代特注品,雖然,我向客戶說無論如何公司已經就特殊規格進行討論,不過又出現了交貨日期的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是否能夠請課長向技術部門的王課長拜託一下呢?」

其實,這種問題還不嚴重,不過,就是有人的發言內容,有時是電子郵件的文章,就像上述例子一般完全沒有使用標點符號的句點(。),很難讓人理解重點究竟是什麼。

如果在團隊裡出現有這樣的溝通,團隊合作應該也是有問題的。為什麼?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匆忙之間也不修飾發言內容,想要從中有新的發想也很難吧?讓發言內容活起來,這才是所謂的團隊合作吧?

該怎麼做,才能將這種很難理解的發言內容,變身為「說清楚、講明白、容易了解」的發言呢?

請務必記住以下的三個接續詞,並在開會發言時加以應用。當然,不僅是開會時做這樣的訓練,日常會話當中也請多多活用。如此一來,溝通變得容易理解,能夠讓團隊成員相互腦力激盪。這三個接續詞分別是:
1.原因是
2.方法是
3.具體來說

1.「原因是」:表現原因和結果的接續詞
比方說,「客戶希望能夠做到△△,於是我做出○○提案」,將以上的發言,試著以具有因果關係的說法:「我對客戶做出○○提案,原因是(=因為)客戶希望能夠做到△△。」

2.「方法是」:表現目的和方法的接續詞
比方說,「為了成為讓客戶更加感動的業務員,透過更多的拜訪蒐集客戶個人資料,進一步成為服務顧客時的依據」。將上述發言內容試著變成連結「目的和方法」的說法:「為了成為讓客戶更加感動的業務員,方法是(=所以)透過拜訪蒐集客戶的個人資料,以能在服務顧客時有所依據,所以想要做這項提案。」

3.「具體來說」:是將發言內容具象化的接續詞
比方說,「為了增加團隊的溝通力,先定期聚餐,或者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召集大家一起打掃,有必要找個時間地點讓大家自然而然交流」,將上述發言試著變成具體的說法:「首先,增加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量,大家覺得這個意見如何?這麼一來,有必要找個場所方便大家交流。具體來說,定期聚餐或在固定時間與場所大家一起打掃。」

接著,請試著在團隊裡進行「讓人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溝通訓練。成員之間彼此能夠以說清楚、講明白但不傷人的方式暢所欲言,進一步從中激發新的發想。以主管與部屬為例,當部屬向主管做出更容易了解的報告時,主管也能更容易做出適當的判斷,部屬接收到清楚的指示,也就更容易採取適當的行動。經年累月之後,就能引出成員潛力、增加團隊力量。

書名:改造會議的技術:引出團隊潛力的會議溝通術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作者:宇井克己(Katsumi Ui)
現職為知識實踐顧問公司(Knowledge Practice Consulting Co., Ltd.)社長。以「活化會議」「強化業務力」「強化領導力」「經營支援」等方面,提供顧問服務。在會議改革、培養領導者等領域獲得客戶好評。作者網站:知識實踐顧問公司:ui-kpc.com/

買書去>

繼續閱讀 會議

改造會議的技術:引出團隊潛力的會議溝通術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深耕亞灣,攜手國際夥伴打造智慧港灣與AIoT人才樞紐

2025-09-15 經理人X晉泰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高雄亞灣區在政府「亞灣2.0」政策推動下,正加速發展為台灣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產業的創新重鎮。晉泰科技看準南部智慧產業的成長潛力,宣布投入新台幣5億元推動AIoT技術創新與實證應用,於亞灣設立「AIOT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並選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智慧港灣示範場域,積極導入關鍵技術與應用,打造具國際規模的智慧港口典範。

推動高雄港智慧升級,三大平台落地實證應用

晉泰科技致力於將高雄港轉型為AIoT智慧港示範基地,透過「數位孿生」、「AI視覺辨識」與「資安防護」等技術,推動港區營運智慧化與安全升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示範場域,將驗證各項創新應用於真實環境中的效益,並以在地實證為基礎,拓展至更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

為支撐這些創新應用的落地與擴展,晉泰串聯15家技術夥伴,橫跨AI、物聯網、資安與數據治理領域,共同打造三大核心平台:

  • Smart+ AI 智慧應用平台: 提供垂直產業智慧化應用能力,支援多元場域導入與應變彈性
  • GSS+ 智慧服務平台: 強化營運監控、異常預警與數據可視化能力
  • 全球維運支援平台: 串接海外據點,打造跨國營運協作網絡

這三大平台不僅是技術架構,更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支撐智慧港灣日常運作,並作為高雄智慧產業升級與台灣AIoT輸出國際的重要基礎,展現晉泰在智慧應用落地與產業轉型推動上的整合能量。

【新聞圖片】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
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實現人員安全、貨物安全與品質保證等多元應用。
晉泰科技
【新聞圖片】思科與晉泰科技攜手於高雄啟動「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三大創新平
晉泰科技整合三大創新平台,推動 AIOT 解決方案試煉與智慧應用落地
晉泰科技

AIoT人才扎根高雄:啟動5,000人國際證照培育計畫

在推動技術應用之外,晉泰也同步展開大規模人才培育計畫,預計兩年內培育5,000名AIoT人才,並協助1,500人取得國際認證,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在地人才庫。此舉將為南部產業升級提供即戰力人才支援,並吸引更多創新資源匯聚亞灣,形成正向循環。

高雄出發、布局全球:國際鏈結擴展至美日東南亞

此外,晉泰科技與全球企業網路與資安領導品牌思科(Cisco)展開策略合作,引進全球資源與技術能量,強化在地AIoT解決方案開發,並加速國際市場佈局。雙方合作將使台灣研發成果有機會輸出至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產值規模。

【新聞圖片】思科攜手晉泰科技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
晉泰科技與思科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慧產業落地與打造亞太資安人才樞紐。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在亞灣的深耕布局,象徵的不只是企業成長與轉型,更代表一股推動台灣智慧基礎建設、人才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力量。以亞灣為起點,晉泰將持續扮演技術整合者與創新加速器的角色,攜手打造具永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AIoT生態系。

[本文由 經理人 與 晉泰科技 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