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頭腦被Google養笨了?6大處方,找回你的邏輯分析力!

2009-06-02 整理 陳芳毓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全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
「日本全國有多少支電線桿?」
「人孔蓋為什麼是圓的?」

你一定曾在《如何移動富士山》一書中,看過這些著名企業徵才時常出的考題。乍聽之下雖然讓人瞠目結舌,不知從何思考起,但它們要考驗的其實是受試者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就是所謂的「費米推論法」(Fermi estimate),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在1938年提出,原意是指在極短時間內,以相關數字計算乍看之下摸不著頭緒的物理量;後來延伸為只要透過某種推論的邏輯,就可在短時間內算出正確答案的近似值,被廣泛應用在企業徵才時的考題。以「日本有多少支電線桿」為例,費米推論法的計算過程如下:

1.設定方法:先把日本全國分為「市區」與「郊區」,再依這兩個區域的單位土地面積上,各有多少支電線桿,藉以推算出全日本的電線桿總數。

2.模型化分解:如果知道各地區「單位面積電線桿支數」和「總面積」,就可算出電線桿總支數。所以,如何把計算對象分解成單純的要素(如分成「市區」和「郊區」),就是答題的關鍵。

3.進入計算:在日本,市區是「每50平方公尺1支電線桿」,郊區則是「每200平方公尺1支電線桿」,將這兩個數據「模型化」,就可得出市區「每平方公里約有400支電線桿」,郊區「每平方公里約有25支電線桿」。

日本的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而「日本面積約有四分之三是山地」則是一般常識。透過這些數值,即可算出電線桿總支數為3000萬支,與標準答案3300萬支非常接近。

6大處方,重建邏輯分析力

患有「邏輯分析能力缺乏症」的工作者,通常會有6大症狀:

★ 症狀1:搜尋引擎中毒

  • 「動腦」之前先「動手」,不經思考直接透過網路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尋找答案。
  • 對於搜尋結果囫圇吞棗,直接以搜尋得來的答案作答,造成思考退化。

處方箋:綁住自己的雙手

  • 建立「找答案之前,先以頭腦思考」的態度。
  • 若忍不住想上網搜尋答案,就想像「綁住自己的雙手」,不准自己上網找答案。
  • 養成「建立假設之後,再開始收集與分析資料」的習慣。

★ 症狀2:完美主義

  • 為了追求品質,常常超過期限。
  • 在尚未取得充分資訊以前,絕對不進行下一個步驟。
  • 堅信「如果得出來的結果精確度太低,倒不如不要做」。

處方箋:學習時間限制的思考方式

  • 容許某些時候,必須有「速度比品質優先」的彈性。
  • 養成一旦決定工作截止期限,絕不能超過期限的習慣。

★ 症狀3:囤積資訊

  • 經常在設立假說之前,就開始蒐集資料。
  • 不能用的資料堆積如山。
  • 偶爾會被資訊洪水淹沒,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處方箋:在資訊極有限的情況下建立假設

  • 養成蒐集資訊前,先建立假說的習慣。
  • 秉持依照假說內容蒐集資訊的原則。

★ 症狀4:盲目躁進

  • 根據自己的想法橫衝直撞,偶爾需要旁人加以阻止。
  • 主觀評斷他人說明或報告的內容,讓人難以理解。

處方箋:客觀考量整體狀況

  • 養成凡事退一步查看整體情況的習慣。
  • 不以自己的主觀觀點看事情,而是用客觀角度去看。

★ 症狀5:本位主義

  • 未意識到最後應該呈現的整體成果,只專注於把自己負責的部分做到完美。
  • 結果做得太過細膩,導致耗費多餘的心力。

處方箋:學習維持各項因素良好平衡的計算方式

  • 經常意識到要達成的最終目的。
  • 了解自己的部門在整體企業中扮演的角色。

★ 症狀6:經驗至上主義

  • 完全按照個人的經驗,決定自己該有什麼言談舉止。
  • 過分相信自己的處境獨一無二,固執地認為無法從別人身上學習。
  • 討厭將事情轉化為一般人可理解的模式,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處方箋:善用「一般化、模型化」

  • 體認到自己所處的狀況未必是特殊的,堅信自己可從他人身上學習。
  • 透過一般化(generalize)或模型化,尋找多數狀況或對象可通用的解法。

    善用費米推論法,不僅能對症下藥,治好「邏輯分析能力缺乏症」;應用費米推論法的處方箋,則有助於改善各種症狀,輕而易舉地解決生活與工作的問題。

    (取材自《鍛鍊你的地頭力》,細谷功著,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 / NHN_2009 via Flickr, CC Licensed

繼續閱讀 思考術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