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普遍有個迷思,認為推動公司改革的力量是「由上而下」,須仰賴高階領導者卓越的商業洞見,才能帶領團隊走上對的方向;然而,國外研究卻指出,成功推動企業改革的火車頭,其實就是每間公司的中階主管。
知名組織轉型專家史丹佛大學教授貝南‧塔布里奇 (Behnam Tabrizi)曾研究56家來自各行業公司的創新改革行動,發現中階主管往往是改革成功否的關鍵。在成功的案例裡,中階主管都能夠「承上啟下」主導改革方案;但失敗的案例裡,中階主管則是忙著爭功諉過,或者抱怨主管把他們當工具。
可以想見,屬於後者的中階主管就算高升,也不可能突然變得勇敢,面對組織轉型還能做出「就算破壞和諧也要生存下去」的決策,並且著手推動改革、解決問題。換個角度來說,假如掛上「將軍」頭銜卻還期待有人指導做法,那麼本質上就還是個奉命帶兵的「士官長」。
因此,從「士」到「將」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擁有背負極大壓力也能
想承擔大任,就從現在起,逼迫自己處理每件日常事務都依照這個架構進行判斷:
步驟1.掌握客觀現象:
掌握某個主張背後的背景事實。
步驟2.理解主觀事實:
理解每位關係人的立場差異,或是隱藏在主張背後的真正目標、價值選擇。
步驟3.選擇價值或規範:
選出相較之下更為重要的價值。
步驟4.基於規範對事實做出評價:
把實現價值的方法或規範對照事實或主張,分析邏輯矛盾之處。
步驟5.提出對策:
提出一個符合科學與邏輯的主張做為替代方案。
(本文取材自《小主管出頭天: 30歲起一定要學會的無情決斷力》,經濟新潮社。)
圖片來源 / the_green_squirrel via Flick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