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紫炘
一場成功的交響音樂會,需要哪些元素?包括了演奏出優美樂曲的音樂家、融入樂曲的現場觀眾;當然最重要的,能帶領音樂家、觀眾合作演奏的指揮家。一位指揮家,必須建立權威,並且讓音樂家們彼此合作,激勵他們演出最好的表現。
義泰‧塔更(Itay Talgam)是一位以色列的指揮家。在10年的指揮生涯之後,他轉型為一位商業顧問。從帶領樂團、轉而帶領企業,他希望企業的工作者,也能像音樂家一樣彼此合作、像指揮家一樣懂得領導,以完美的團隊合作,奏出完美的樂曲。
在2009年TED的這場演講中,塔更以6位20世紀偉大的指揮家為例,說明6種不同的領導風格,現場笑聲不斷,很有意思喔!
卡洛斯‧克萊柏(Carlos Kleiber):感染型。散播歡樂,讓音樂家樂在其中。
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權威、嚴肅型。指示明確,掌控全場。
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樂譜至上,不要個人主義。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團對型。不給指示,希望音樂家聆聽彼此。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意義型。不需指揮棒,讓每個音樂家自己說故事。
最後一位,塔更並未提及他的姓名,但他的指揮方式,卻是所有指揮家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
迫不及待想看這些指揮家,如何在音樂會中表現出不同的領導方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