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光靠努力,也不能做完更多事!聰明人都懂這些原則,一次完成所有事

2016-05-05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打造高效率生活!訂《經理人》一年12期,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立即訂閱>>

一名全球頂尖外科醫生、大學教授與世界衛生組織委員,除了要面對病人複雜的病情外,還一邊定期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一邊負責送醫療愛心器材到低開發國家的非營利組織。除此之外,還要照顧老婆以及 3 個小孩,同時寫了 3 本暢銷書,經常一派輕鬆地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受訪。

這是身兼著名外科醫師、哈佛醫學院外科教授、暢銷書作家、非營利組織領導人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工作與生活的真實寫照。看完他充實的人生,也許你忍不住感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從容地身兼多職,成就許多事情?反觀自己,整日忙得焦頭爛額,成果不如預期,生活也一團混亂。

為探究影響人們生產力高低的背後原因,《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走訪了企業執行長、百老匯作曲家、將軍等成功人士,藉由他們的親身經歷,從中找出提高生產力的祕訣。

杜希格研究發現,高生產力絕不是愈血汗、愈努力工作,就能夠做完更多的事,就像在電腦桌前比別人多待好幾個小時,並不保證一定會帶來更高的產值。相反的,具有高生產力的人通常都是善用體力、腦力與時間,用最少的付出,獲得最有意義的報酬,讓自己不用很痛苦、壓力很大,就能把事情做完,而且不必犧牲自己所愛的人事物。

這種乍看聰明人才做得到的事,杜希格將它們歸納成 8 大因素:動機、團隊、專注、目標、管理他人、決策、創新與吸收資訊,其中又以動機與目標最為關鍵,並用於自己寫作新書的計畫上。

人一旦擁有掌控權,就會比較想做事

動機是提高生產力的頭號因素,想要做一件事情,就必須對那一件事情產生掌控的感覺,才會有強烈動機去完成它。

杜希格以親身經驗為例,既要忙《紐約時報》記者的工作、寫書,還想努力當個好爸爸、好先生。結束工作回家後,還要整理新書章節草稿、陪孩子上床睡覺、洗碗、以及處理眼前一堆等待他回覆的 e-mail。此時任何的激勵,對於精疲力盡的他來說,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直到某天,他靈機一動,想起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了訓練新兵自主思考的習慣,一改過去由專人從旁指導的方式,由他們自行決定該如何度過難關,讓新兵將眼前苦差事化為自己的選擇,藉以鼓舞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奪回主控權。這個方式意外激起新兵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也說明了當人們覺得掌控權在自己手上時,就會比較想做事。

於是杜希格決定,用最快的速度在每一封邀請他參加會議的來信上,不假思索地寫下「我可以參加,但 20 分鐘後就得離開」,再寫出完整的回信內容,不到 35 分鐘內就清空所有收件匣。

換句話說,杜希格在回覆每一封信時,都在不斷地提醒自己「眼前的選項由我來選擇」。例如,一旦在螢幕上寫下第一個句子後,要寫出完整的回信就簡單許多(踏出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一個回覆的句子都讓人覺得掌控權在自己手上,就會比較有動力去完成這件事。

除了擁有掌控權可強化做事的動機外,透過強迫自己解釋究竟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也可以提醒自己眼前的瑣事,只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就像杜希格的目標是寫新書,快速回覆 e-mail 這件苦差事,是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寫書,如此一來,便有更強烈的動機去做這件事。

設定大目標、擬定計畫,有助於提升生產力

但光找出完成事情的動機,並不足以提高生產力,還必須有其他條件配合,像是「設定目標」就是其中一個。

杜希格提到,由於寫書的目標千頭萬緒,若沒有設定目標的話,很容易陷入不知如何著手的窘境。於是他將寫書的目標分成兩種:

1. 登月目標:

將內心渴望完成的長期目標寫下來。例如,杜希格將新書的某一個章節,鎖定以飛航故事為目標,並期望將來能夠完成;

2. SMART 目標:

實現登月目標的具體計畫,也就是詳細列出待辦事項清單。例如,確認登月目標後,接下來便可據此開始搜尋相關論文,找出飛航專家(specific,明確);每天早上打電話給 4 位專家,直到找出正確的故事(measurable,可衡量);排開早上所有事務,9 ~ 11 點都不要開信箱(achievable,可實現);周一花 1 小時搜尋飛航專家,列出要打給哪些人,10 點 15 分打 4 通電話給專家,談完後詢問每一位專家還能找誰(realistic,實際);一天打 4 通電話,到周四已打了 16 通電話,周四如果還找不到完美故事,再擬訂新計畫(time-related,時間線)。

設定登月目標的好處是,時時提醒自己大目標所在,避免分心;SMART 目標則可讓自己知道接下來該做哪些事,比較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擾,有助於提升生產力。

「一個人的生產力會高,是因為他們強迫自己做出其他人懶得去想的選擇,」杜希格強調,人們選擇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設定工作與生活,將決定是否具有生產力。

延伸閱讀 / 15條秘訣,讓你今天就有高效生產力!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打造高效率生活!訂《經理人》一年12期,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立即訂閱>>

繼續閱讀 工作效率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消滅「手動」的煩人庶務!掌握 Vibe Coding 三原則:一天做完8件事,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

2025-08-18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8 年前,中文系出身的 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決定嘗試學 Python。當時,她滿懷期待地報名了線上課程,卻在最基本的環境設定就被卡住。只為了跑出一行「Hello World」(程式設計的第一個小測試,代表環境設定成功),她耗掉兩周時間,卻什麼都看不懂。

終於,她選擇放棄。這段經驗,成了她心裡的陰影 ——「學程式」,似乎是文科生跨不過的鴻溝。

好消息是,近年生成式 AI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也為許多文科人才,開啟 Coding 的新可能。

文科人才正在起飛!掌握3原則,用 Vibe Coding 解決煩人庶務、開啟全新機會

Sofia 回憶,第一次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讓 AI 生成並運行一段程式碼時,她驚訝地發現:原來語言本身,就是最強大的程式能力。 而這,便是 Vibe Coding 的核心:只要能清楚描述需求,就能讓 AI 自動產出可部署的程式模組。

Sofia 的第一個 Vibe Coding 專案,就是解決工具切換後的難題。公司決定「全面匯入 AI」後,原本依賴 Asana 的行銷工作流被撤換,她必須在 Google Workspace 裡重新建立流程。過去,四面八方的訊息透過 Asana 自動化分類;但現在,這個系統不見了。

總不能每天人工去翻吧?於是,她透過 Google Apps Script,把 Email、網站表單、社群訊息通通接到 Google Chat 的同一個 Space;接著,再用 OpenAI 的 API 自動產生摘要,判斷訊息是否有用,甚至幫忙過濾掉 spam。

結果,團隊能更快聚焦在真正需要回覆的訊息上。當訊息一口氣變得清爽、只剩下真正需要處理的內容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就是 Vibe Coding 的 first win —— 一個小小的腳本,馬上把混亂變有序,省下無數零碎時間,也讓團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AI 的威力。

這段經驗讓她體會到,寫程式的重點不在語法,而是 Prompt 是否說得清楚:要處理什麼情境、要完成什麼任務、最後要輸出到哪裡。 這三個原則,看似簡單,卻是文科生最能駕馭的地方。因為核心並不是「會不會寫程式」,而是「能不能清楚表達需求」。

關鍵原則 Prompt 說明 Sofia 的案例
明確情境 先描述清楚工作場景 客服訊息分散,需要集中管理
清楚任務 指定 AI 要完成的具體工作 自動分類、產生摘要、先擋掉垃圾訊息
具體輸出 說明要在哪裡、以什麼形式落地 生成能在 Google Apps Script 部署的程式碼

「你不需要完全看懂所有程式碼,只要理解哪個 function 代表哪段邏輯,剩下的 debug 都交給 AI 來解決。」

不事事求人、用說的就能寫程式!一套「工具箱思維」讓專業被看見

原來,Vibe Coding 的主要進入門檻,是透過自然語言把「需求」講清楚。想清楚這一點,或許會讓許多文科生豁然開朗:寫程式不再是懂 Code 人的專利,而是人人能擁抱的新機會。

Sofia 比喻,AI 像是永不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笨」,都能耐心回答。過去學 Python 時,複雜的設定和艱澀的邏輯讓她挫敗,即便找到同事請益,也會擔心打擾對方。

如今,AI 能直接協助 debug、解錯誤訊息,讓學習過程變得安全而有信心;這種分工方式,也讓她更快跟上公司的全 AI 浪潮。「AI 幫我解決了寫 Coding 會遇到的基礎、初階問題,真正無法解決時再請人協助。」

有了幾次成功經驗了後,她進一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Vibe Coding 工具箱」。在她眼裡,每一個 AI 模型、每一個小工具,就像是工具箱裡的不同零件 —— 有的擅長生成文字,有的擅長寫程式,有的更適合做跨平台整合。關鍵不是死守一個工具,而是懂得比較、測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工作的組合。

這樣的「工具箱思維」,也成為她在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的設計核心。在微型線上課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Vibe Coding 不只是 Prompt 技巧,而是一個讓你能靈活組裝的工具箱。當這個工具箱在你手裡,你就能在職場裡隨時拿出最合適的解法,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省下更多時間給更重要的事!效率鬼速提升,5 分鐘就看見成果、展現專業

Sofia 說,自從兩年前開始用生成式 AI 幫忙處理日常工作後,時間大幅縮短。過去需要一周完成的 8 件事,如今一天就能完成;這讓她能把更多心力投入到行銷策略規劃上,而不是被重複性的貼文、報表埋沒。

效率好壞,往往是團隊能否成功推進多個專案的關鍵。台灣不少公司人力有限,卻要同時承擔策略與執行。能善用 AI,才有餘裕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部分。

或許你也曾經覺得,Coding 離自己很遠;或許你也像 Sofia 一樣,曾經被複雜的語法和環境設定嚇退。但現在,新的機運之門已經打開了。

在這個 AI 時代,別再把自己鎖在 PPT 和文件裡。勇敢試試 Vibe Coding,讓你的文字與想法,成為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