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TED via YouTube

不到 50 歲,卻好像過了普通人的幾輩子!Elon Musk 的傳奇故事

2018-05-28 數位時代 顏理謙

夢想總是在不經意處萌芽,誰會想到一本科幻小說,竟然成為人類實現太空探索的起點呢?伊隆.馬斯克對宇宙的好奇和執念就是由此點燃,他的目標是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真正實現翱翔於星際間的夢想。

世界上大概很少人可以跟他一樣,明明不到 50 歲,卻好像已經過了尋常人的好幾輩子。他的頭銜很多,PayPal 執行長、SpaceX 創辦人、Tesla 執行長、SolarCity 創辦人。從金融、航太、運輸到能源領域,短短數十年之間,他旗下的公司在這四大領域都有驚人的突破。這個人,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熱愛閱讀在小說裡發現宇宙

馬斯克出生於南非。和許多科技領袖一樣,他自學程式,12 歲時就把自己開發的遊戲軟體以 500 美元賣出。不過,馬斯克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對閱讀的熱愛。「我一度把學校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的藏書都讀完了,還曾試圖說服館員幫我訂書。」

馬斯克曾說,《魔戒》、《基地》系列和《怒月》都是他喜歡的書,而其中,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更是他的最愛。這部科幻小說中提到,在幾百萬年前,超智慧生物老鼠建造了一部超級電腦,想知道「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終極答案究竟是什麼。經過長時間的計算,超級電腦得出的答案是「42」。但超級電腦卻說,它只能算出答案,原因必須由另一部更高智慧的電腦解釋,而這部電腦,就是地球。《銀河便車指南》在科技迷中一直是經典著作,更啟蒙了馬斯克對於宇宙源源不絕的好奇和執念。不久前,他在社交網站 Reddit 上接受網友提問時,還曾用上這部小說裡的梗,幽默回應。

1989 年,他前往母親的故鄉加拿大讀大學,兩年後轉往美國賓州大學攻讀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位和物理學士學位。後來,他飛到加州史丹佛大學讀應用物理和材料科學博士,但是入學兩天就毅然決然地輟學。

多年後接受採訪時,他說,自己在皇后大學和賓州大學時,已經開始思考未來世界的發展。而他從這個思索過程中得到的答案是:網路、再生能源和太空。馬斯克認為,這是未來幾年會出現重大變革的領域,也是他可以發揮力量、創造改變的戰場。「我在大學時,就認真在想這件事。」他說,

「我不是個做投資的人,我喜歡把我認為對未來重要的且在某些方面很有用的技術,變成現實。」

第一個戰場淨賺 2.5 億美元

馬斯克的第一個戰場在網路金融。在他 28 歲時,參與了創辦線上支付公司 X.com,後來與另一間公司合併,並更名為 PayPal。而在 2002 年的時候,eBay 以 15 億美元收購 PayPal,馬斯克從這筆收購案中淨賺了 2.5 億美元,讓他瞬間成為億萬富翁。不過,荷包滿滿的他,決定冒險投入下一個豪賭,而這也是他畢生追逐的夢:太空。

他曾經自嘲:「我常被人們笑說:『你聽過一個人從太空事業得到小小財富的笑話嗎?而且他是從一筆大財富開始的!』而我會告訴這些人,我曾經在尋找一個方法,能夠把一筆大財富很快速地燒光。」

的確,相對於 PayPal,馬斯克在 31 歲成立的 SpaceX,在當時看來根本就是一個瘋狂又不切實際的主意。太空產業之所以難以跨入,主要是因為火箭升空之後,這些造價高昂的玩具就報廢了。可是馬斯克相信,如果 SpaceX 可以建造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太空探索的成本就可以下降許多。

但就如同一般人預料,SpaceX 的起步並不順利,前幾次試射的結果只能說是一塌糊塗。這段期間,馬斯克不僅經歷了與第一任妻子的混亂離婚,同時公司財務出現龐大黑洞,不論私生活或工作都來到最低谷。

2008 年 9 月 28 日,SpaceX 來到第四次發射。乘載著所有員工的期望與不安,獵鷹 1 號終於成功到達太空軌道,成為第一個完成這項任務的私人研發火箭。這個勝利,離最初馬斯克成立 SpaceX 的那一刻,已經過了八年。而到目前為止,SpaceX 開發了兩座可回收火箭獵鷹 1 號和獵鷹 9 號,並且和 NASA 簽署大型開發合約,設計下一代載人航空器。

馬斯克的前妻潔絲汀.馬斯克(Justine Musk)曾在網路上發表一篇文章,提到她對馬斯克的觀察。「極度的成功來自一種極端的個性,而且要在許多方面付出代價。這些人往往是怪胎而且不適應社會,被迫以一種極具挑戰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其他人會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瘋了。」她說:

「而極度成功的唯一元素,就是沉迷、沉迷、沉迷。」

生活是為了追尋更永恆的存在

馬斯克對世界的探索並不止於發射火箭,他還想去更遠的地方。其實,早在創立 SpaceX 前,他就對火星移民的構想很感興趣。他曾誇張地說,如果可以選擇死亡地點,死在火星上也很不錯。

2016 年 9 月,馬斯克在墨西哥舉行的一場航太研討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火星殖民計畫。在眾人驚異和興奮的目光注視下,他說,首先要打造一艘可以乘載 100 人的太空船,運用可回收火箭推進器,先把這艘太空船送到預定軌道,再返回地球補充前往火星的燃料。馬斯克表示,第一次火星任務是 2018 年,到了 2024 年,他要運送人類上火星。他還強調,預計一趟火星之旅需要 80 到 150 天,可是這趟旅程的風險非常高,無法保證可以活下來。

「我認為這對未來非常重要,我們最終可以翱翔於星際之間。」對於火星殖民計畫,馬斯克這麼說,「我們不是為了成為依賴單一星球的物種,然後在不同星球之間搬來搬去。我們應該成為多星球物種,讓生命不再局限於太陽系,最終到達其他星系。這樣的未來振奮人心。」

「我們需要這樣的事情,讓自己每天早上開心地醒來。因為生活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應該讓你樂於活著。」

對馬斯克來說,生活是為了追尋更永恆的存在。過程中的挫折和苦澀,不足以嚇跑他。而金錢,也只是完成夢想的工具而已。Google 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是馬斯克的好友,在他眼中,馬斯克就是一心只看著目標的人。他曾說:「矽谷或一般企業領導人,他們通常都不缺錢。如果你擁有花都花不完的財富,幹嘛還要花時間在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業上呢?這是為什麼我發現伊隆是個格外鼓舞人心的例子。他說:『好吧,我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該做的是什麼呢?是解決車子問題、全球溫室效應和讓人類成為多星球公民。』我認為,他說的那些目標是相當令人信服的。現在,他的幾家公司正在實現這些理想。」

運輸、能源產業都將被他顛覆

除了太空,運輸和能源也是馬斯克醉心的領域。當年,他到史丹佛攻讀博士學位時,原本就是想研發出超級電容器,以供給電動汽車。而特斯拉,就是他改變汽車產業的工具。雖然剛起步時獲利表現不佳,但是近年來已經逐漸站穩腳步。

而無人車,也是特斯拉的目標。「就像馬現在無法被當成交通工具,未來手動駕駛車也會被視為不切實際的次級品。」他預言,在 15 到 20 年之後,所有汽車都是全自動,六年以後,無人車的安全性會比人類駕駛高出十倍。而他對自家公司充滿信心,認為特斯拉的無人車開發速度將會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被特斯拉收購的 SolarCity,則負責為馬斯克的帝國拼上能源這一塊版圖。加上 SolarCity,特斯拉成為全球唯一的垂直一體化能源公司。

2008 年,他和表兄弟林登.賴夫(Lyndon Rive)和彼得.賴夫(Peter Rive)共同創立 SolarCity,發展家用太陽能發電專案。因為馬斯克相信,在未來 20 年內,太陽能將會成為最主要的發電來源。不過,成立數年來,公司收入和債務不成正比。根據彭博社數據, SolarCity 只有 15 億美元收入,卻累積了高達 33.5 億美元的債務。

公司不賺錢,還是為了遠景撐下去,這個模式似乎可以套用在馬斯克的每一個事業。而他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在特斯拉正式收購 SolarCity 之前,馬斯克向投資者宣言:「當年人們曾經一度質疑特斯拉製造電動車的實力,但是後來,Model 3 幾個月內激增的訂單量,卻讓這些言論無聲無息,而那些曾經質疑特斯拉沒有盈利能力的人,最近也沒了聲音。所以,對於那些唱衰太陽能與電池設備的人,你還會相信他們的話嗎?」

對於這樣一個堅持不懈的夢想家,他說的話,似乎也很難讓人不信服。就像他常被引用的那句話:

「失敗是一個選擇,如果事情沒有失敗,那就代表你還不夠創新。」

這句話,讓追隨者願意跟著他這樣跌跌撞撞,但依舊堅持、持續前進,讓追隨者願意跟他一起探尋生命、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終極答案。

(本文出自創業小聚

繼續閱讀 創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