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賀大新 / 攝影

沒受過訓練,靠自學用聲音「演」出一片天!王牌配音員賈培德的故事

2018-06-20 採訪‧撰文 陳書榕

這或許是個像「職人」又不太像「職人」的故事。

賈培德,21 歲開始主持廣播節目、22 歲成為配音員,26 歲就擔任金曲獎司儀一職。至今尚有政治辯論推廣者及劇場演員等多重角色。

但不可諱言,讓最多人認識他的工作,仍是 2003 年至今,共 58 場國家級典禮主持司儀的經驗與身分。「三金御用司儀」更是外界最喜歡給他的頭銜、標籤,也是一般人給他的「職業」角色。

他對此不置可否,除卻他已不再是實質意義上的三金司儀外(於 2015 年後不再擔任金曲獎司儀),賈培德表示「不要只用一個標籤定義一個人。」

成為典禮司儀不在賈培德的預期之內,那不是幸運、也無關乎實力是否更勝他人一籌。他用「時機、默契或剛好與主辦單位長期合作下得來的工作機會,」形容這個經驗。

與主持人並肩作戰,靈活控管典禮時程

回到 2003 年,首次為典禮獻聲,問賈培德還記不記得那天的心得,「沒特別想是不是會影響未來的工作,只希望不要搞砸。」所幸,他不僅沒有搞砸,還贏得業界一致好評,也為未來無數場國家級盛會司儀之路鋪下第一塊磚。

此外,賈培德與三金承辦單位經年累月培養起的工作默契,逐漸提高了典禮司儀的重要性。他將過往僅是口頭溝通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明確規範,他甚至發展了一套「工作須知」,裡頭詳細記錄軟硬體、流程與溝通模式的需求。

他解釋,過往司儀的主要工作只需報幕,但其實「司儀是在典禮進行中,除了主持人之外唯一可以代表製作單位發聲的人,」當現場發生任何緊急狀況時,司儀的即時補位,可以協助將流程導回正軌。

舉例來說,主持人肩負精準掌握典禮時間的責任,但現場表演不可預期,可能因為各種意外,導致排程延宕。一旦需要加速典禮進行時,導演就會減少主持人現身的次數,由司儀主控流程,兩者一進一退、一幕前一幕後的搭配默契愈好,靈活調度典禮排程的彈性就愈強。

依典禮、影片氛圍調配聲線,帶動觀眾情緒

典禮司儀與配音工作之所以專業,除了現場主持之外,事前為每段入圍影片的配音,也不是易事。

賈培德解釋,每屆典禮皆有其個性與邏輯,在這個框架下,再進一步設計每個獎項需要的音調。比如說,金馬獎典禮的最高潮,通常出現在頒發最佳男女主角時,此時配音聲線一定會多「推」一點,用稍微高揚、咬字較長的方式,製造激昂感。

再下一層,配音還得顧及每支入圍影片的調性。比如第 49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入圍影片,以《女朋友.男朋友》入圍的張孝全和以《逆戰》入圍的謝霆鋒,兩支影片的氛圍就截然不同,前者深情、後者則表現在槍林戰雨中的緊張刺激感,介紹影片所運用的聲線就有所差異。

典禮、獎項、各入圍影片,三個層次就像是一個同心圓的圓靶,賈培德在為每個入圍影片配音時都必須重新聚焦,最後搭配上精準射中靶心的聲線。

這麼細緻的調度,希望呈現的結果竟是「不能讓聲音搶了影片風采,觀眾只覺得好聽是對的,我們的目的是,在無意識間提升眾人的聽覺體驗。」
但也正因如此,讓外界對配音員有「只要聲音好聽」「照稿宣念」,這些看輕專業能力的錯誤認知。

「我們真的不是老天爺賞飯吃,」賈培德強調,好的音質只是基本,配音的本質是「聲音表演」,「能否純熟控制聲音維持在一個穩定狀態,同時有多變的表演能力」則是競爭力所在。

「穩定」代表你擁有控制發聲的精準技術。一支 10 秒的廣告,絕不能只配 9.5 秒的音,配音員除了必須在釐秒之間調整語句長度、配合背景音樂發聲,這種基本的控制語速能力,還有可能必須在一支廣告中創造 3~4 種,符合內容角色個性、階層、年齡及背景的聲線語氣與腔調,才能讓客戶滿意。

賈培德說自己當年只是個喜歡模仿、朗讀各種腔調的孩子,因為與母親到警廣工作,而進入廣播界;又因為廣播同事周震宇的邀請,領他打開配音界的大門。

他沒有受過正式訓練、沒有經紀公司培養,純粹靠著自學與興趣,讓他得以靠「聲音」吃飯。這些不在「預期規畫」內的職涯發展,不像過去「職人」常以「矢志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拼勁燃燒自己做為目標,他也自言沒有崇高理想、不需強調熱情,「這些事情好玩、有足夠報酬,那為什麼不試看看?」

話雖說得輕巧,賈培德仍舊用高標準對待每項身分,或許以「職人」形容這一切聽起來太沉重,用「讓自己快樂」的心境,看待每項工作,又何嘗不可?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