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Twitter

列 7 點反駁!一部 Netflix 紀錄片,為何惹怒 Facebook ?

2020-10-06 數位時代 陳建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期 Netflix 上架的全新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內容描述社群媒體造成的社會亂象,身為全球社群龍頭的 Facebook 自然成為眾矢之的,也因此罕見發文反擊,列出 7 點駁斥片中論點。

這些年來 Facebook 飽受隱私、假新聞、仇恨內容、干預美國大選等眾多爭議纏身,早已受到輿論強烈壓力,面對 Netflix 這部抨擊社群媒體的新紀錄片,更不滿認為片中的見解一點也不公允,只是在污名化社群平台的影響。

這部 93 分鐘的紀錄片中,採訪了 Facebook、Google、Twitter 等科技巨頭的前高管,探討科技成癮、假新聞及陰謀論充斥平台、操弄選舉、廣告演算法等眾多甚囂塵上的議題。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81358375_facebook_instagram_w
Facebook認為,社群媒體帶來的影響值得探討,但批評《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一片內容偏頗,只是在妖魔化社群平台。
Gil C via shutterstock

Facebook 在文中指出,社群媒體的影響是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但《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用聳動的內容,蓋過了需要討論的真正議題,「比起對技術進行探究,它扭曲了社群平台,塑造成困難且複雜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

Facebook 抨擊,這部電影立場偏頗,沒有採訪任何現正任職於社群媒體的受訪者,也沒有任何持不同意見的專家出現,並且沒有確認目前社群平台為解決各項問題所付出的努力,反而讓那些已不在業界的人士侃侃而談。

批紀錄片內容偏頗,Facebook 列 7 點逐一澄清

這篇文中主要駁斥紀錄片的7項抨擊主張,譴責社群平台誘使用戶成癮、把用戶當作商品、演算法瑕疵、隱私爭議、極端主義、被利用操弄大選及假新聞氾濫。

1. 絕無誘使用戶成癮

Facebook 澄清,他們的動態消息(News Feed)服務並非以增加用戶花費時間為宗旨,而是希望能為用戶挑選有價值的資訊。好比 2018 年時,他們就曾為創造更有意義的社群互動,調降病毒式影片等內容的推薦順位,導致每日使用時間一舉下滑 5,000 萬個小時。

2. 用戶不是產品

同時對於影片中一再強調將用戶當成商品、販售數據的作法,Facebook 強調廣告是平台維持營運的商業模式,但他們僅告知企業觀看廣告用戶的群體特徵,不會洩漏任何個人資訊。

3. 不要妖魔化演算法

而紀錄片針對演算法的指控,Facebook 回應利用演算法促進用戶體驗是很普遍的作法,演算法及機器學習技術幫助他們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就連 Netflix、或者《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本身,都需要倚賴演算法推薦給受眾。

4. 保護民眾隱私

除了強調審慎保護用戶個資外,Facebook 聲稱他們也賦予用戶管理自身資料的權限,且與敏感個資劃清界面,不允許合作夥伴傳輸醫療資訊等私密訊息,避免無意間掌握民眾隱私。

5. 最小化極端主義影響

Facebook 坦承,極端主義及民粹存在已久,其歷史甚至比社群平台更長遠,聲稱他們已採取適當措施最小化其散布及影響,如減少農場標或假新聞內容,並強調這些內容僅佔社群平台非常小一部份。

6. 避免干預選舉

Facebook 曾有被俄國利用於操弄 2016 年美國總選大選的前科,2020 年度的大選即將於 11 月到來,社群龍頭強調,他們已建立完善的防護,阻卻有心人士干預選舉。

例如,前些時候 Facebook 才刪除了中國 180 多個協同干預政治風向的假帳號。這些帳號發表有關中國對東南亞地區影響、支持反對特定美國候選人的資訊,Facebook 聲稱類似的網路他們已刪除 100 個以上。

7. 打擊假消息及仇恨言論

假新聞、仇恨言論氾濫的議題,已經困擾 Facebook 多年,2020 年爆發的新冠狀病毒(COVID 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也引發大量假消息在平台上流竄。

但 Facebook 指出,任何他們放任平台假新聞散布,甚至從中牟利的指控都是錯誤的,他們擁有超過 70 個事實查核夥伴,負責核實全球各種語言的內容,同時光是今年第二季就刪除了 2,200 萬則仇恨言論。

資料來源 / FacebookVariety;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