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新冠肺炎|首輪公費疫苗意願登記今 17 時截止!莫德納疫苗2劑需隔10周以上才能打

2021-07-12 經理人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 24 例病例,分別為 23 例本土及 1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1 例死亡。

本土新增 23 例,新北市 10 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 9 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 23 例本土病例(其中 9 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 13 例男性、10 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 10 歲至 90 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 11 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 10 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 9 例,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及臺中市各 1 例;其中 17 例為已知感染源、4 例關聯不明、2 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 1 例死亡,為 60 多歲男性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 1 例死亡個案,為 60 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於 5 月 11 日出現發燒等症狀,5 月 19 日就醫採檢,5 月 20 日確診並住院治療,6 月 11 日解除隔離並出院。7 月 10 日因其他原因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 月 11 日至 7 月 10 日累計公布 1 萬 4019 位確診個案中,已有 1 萬 1850 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84.5%。

新增 1 例境外移入,自瑞士入境

今日新增 1 例境外移入個案,為克羅埃西亞籍未滿 10 歲女童,6 月 28 日自瑞士入境,持搭機前 3 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7 月 10 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首輪公費疫苗意願登記今 17 時截止!

首輪公費疫苗意願登記將於今(12)日下午 5 點將進行第一輪結算,未來 3 周均為 AZ 疫苗,如果之前施打意願有勾選 AZ、7 月 13 日到 15 日收到簡訊者,可以做第二階段的預約接種登錄,最快可在 7 月 16 日接種疫苗。如果只有勾選莫德納,要到第四輪結算才能接種到。

05_210712疫苗接種平台.jpg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延伸閱讀:疫苗意願登記,12 日將第一輪結算!唐鳳:有選AZ、符合資格,最快7/16打得到

莫德納疫苗第一劑施打完畢後,將改為間隔 10 至 12 周接種第二劑!

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儘速提升疫苗第一劑涵蓋率及我國群體保護力,並因應政策需要,昨(11)日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第 4 次臨時會議決議,自即日起調整現階段 Moderna COVID-19 疫苗之第一、二劑接種間隔,除第一類接種對象、國籍航空機組員及孕婦的第二劑 Moderna 疫苗維持於間隔至少 28 天後接種外,其餘對象均調整第一劑與第二劑接種間隔 10 至 12 周,並依疫苗供貨情形滾動調整。

指揮中心指出,截至昨日疫苗(包含 Moderna 及 AstraZeneca)累計接種 356 萬 5840 人次,疫苗涵蓋率約 14.87%。依據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Moderna 疫苗完成接種第一劑 14 天後保護力約為 81%,另依據 WHO 建議接種間隔最晚可至 12 周,指揮中心考量政策需要並參考 ACIP 建議,亦將 Moderna COVID-19 疫苗接種間隔調整為 10 至 12 周,並持續視疫情狀況及疫苗供貨情形,滾動調整接種政策。

指揮中心提醒,前往接種第二劑疫苗前,請確認備妥「COVID-19 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若「COVID-19 疫苗接種紀錄卡」已遺失,民眾可返回第一劑接種之醫療院所補發,再完成第二劑接種。此外,籲請民眾完成疫苗接種後,須持續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以全面保護自我與家人的健康,有效降低染疫風險。

延伸閱讀: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到預約接種 4 步驟!開放第9、10類對象登記,你符合嗎?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163 萬 9921 例新型冠 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其中 1 萬 5273 例確診,分別為 1203 例境外移入,1 萬 4017 例本土病例,36 例敦睦艦隊、2 例航空器感染、1 例不明及 14 例調查中;確診個案中,累計105例移除為空號。自 2020 年起累計 741 死亡,其中 733 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 369 例、臺北市 283 例、基隆市 25 例、桃園市 21 例、彰化縣 12 例、新竹縣 9 例、臺中市 4 例、宜蘭縣、苗栗縣及花蓮縣各 2 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及高雄市各 1 例;另 8 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繼續閱讀 時事追蹤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