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說顧客聽得懂的話,不打廣告也銷售倍增

2011-08-02 採訪‧撰文 陳芳毓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產品品牌知名度偏低,怎麼辦?」碰上這個問題,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打廣告」,用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強化消費者的印象。但是這麼做,真的能把行銷預算有效轉化成業務收入嗎?

這是台灣聯想總經理梁百鋒剛上任時,所遭遇的第一個難題。

打品牌:電視廣告只適合市占大的品牌

2006年,聯想向IBM買下個人電腦事業,把商用筆電市場的經典系列「Think Pad」納入旗下品牌。「專注」固然是有效的競爭策略之一,但這也意味著,深耕商用市場的Think Pad,放棄了更廣大的消費型市場。

為了成長,梁百鋒決定將形象沉穩、被上班族暱稱「小黑」的Think Pad,推進消費型市場。但在與團隊討論該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時,內部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許多同事認為,由於幾家筆電大品牌如宏碁、華碩,都推出了電視廣告,聯想應該效法競爭對手。

「好,打廣告!但消費者看到廣告後,要去『哪裡』買?」梁百鋒先是一口答應,但緊接而來的問題,卻問得大家啞口無言。問題背後的問題,是「打品牌之前,通路的基礎建設做到位了嗎?」

梁百鋒分析,「雙A」(指宏碁與華碩)分居台灣筆電市場的一、二名,打覆蓋率高的電視廣告效益較大;但尚處於成長期的聯想來說,這麼做會導致兩個問題:第一,聯想通路集中在光華商場。就算消費者看到廣告後想去網路或3C賣場詢問,也找不到產品。第二,即使消費者在光華商場指明買聯想,但店員只要隨口說幾個艱深的專業術語,「你要多少CPU?」「Ram要多大?」就可能把一般人嚇得打退堂鼓;或是一句「為什麼要買這一台?另外一台比較好!」就可能在「最後一哩」劫走消費者,使行銷功虧一簣。

巡通路:跑第一線了解消費者需求

「建立品牌,要先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梁百鋒觀察,要改善這兩種情況,得從通路開始──因為它左右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是品牌的地基。

梁百鋒舉例,和銷售介面成熟的FMCG產業(快速流通消費性商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例如化妝品)相比,3C產品的「可親近性」尚待提升。他回憶,今年母親節,他與妻子去挑選給母親的臉部保養品。為了怕老太太搞混,專櫃小姐貼心地在每罐保養品上,貼上主要功能與使用順序,降低購買與使用障礙。但3C產品卻缺乏這種銷售介面,「產品看起來很棒,卻不知道去哪買」或「聽到很炫技術,卻不知道功能是什麼」的採購經驗,許多人都不陌生。

於是,去年底確定接任總經理後,梁百鋒跟一位通路商要了他旗下15個門市的地址,幾天內親自跑遍台南、高雄、屏東三地。他自稱是「聯想新請的通路巡點員」,不只跟店長攀談,還對著筆電展售專區猛拍照。

「銷售時遇到什麼困難、消費者要什麼,唯有走到『最前面』去看才會知道!」梁百鋒認為,在國際企業裡,地方市場主管對產品功能、外觀能置喙之處有限;他最能展現影響力的舞台,就是通路陳列。跑完通路後他發現,現行的通路商品展售方式,並無法提升消費者的使用經驗。原來,由於通路商擔心筆電被「玩壞」,用保鮮膜裹了一層又一層,消費者根本無法操作。但是,「親身試用」可能是消除疑慮、觸發購買意願的唯一途徑。比如說,習慣用滑鼠與觸控板的消費者,難免對Think Pad的特色「小紅點」(Track Point)感到遲疑;但使用之後,就會明白它的功能。

練話術:用消費者聽得懂的語言來銷售

於是,聯想開始通路改革計畫。第一步,將通路從光華商場,擴展到據點遍布全台的3C通路,如燦坤、全國,提高與一般消費者的接觸廣度。第二步,將展示機耗損併入行銷預算,讓通路願意大方地讓消費者試用機器。

此外,為了避免店家只想趕快成交、沒有耐心詳細介紹產品,聯想重新訓練現場銷售人員的話術,不只能用專業術語向高端消費者介紹規格,也會用最淺顯的語言賣電腦給阿公阿嬤。

梁百鋒喜歡在逛賣場時,「偷學」銷售員的銷售語言。有次,他聽到印表機業務員向客人解釋,「別牌的印表機,紙會在裡面轉兩轉(同時用手畫一個「8字形」);我們的只會轉一轉(用手畫一個弧形),不容易卡紙。」客人立刻就聽懂了。這讓他深信「用消費者聽得懂的話來銷售」,才是對的做法。

比如說,「USB3.0」的「白話文」,是「以前需要傳輸1分鐘的檔案,現在只需20秒」;提到「SSD」(固態硬碟),則可以是「快、輕薄、不容易壞」。否則,大剌剌地說出「這有USB3.0功能」或「SSD是新一代的存取技術」,只會把消費者弄糊塗。

最後,聯想把握每一個接觸消費者的機會。當對手產品待機畫面都是優美風景圖片,聯想放的則是Think Pad從高處墜落的實驗測試、或Think Pad與競爭對手PK開機速度的影片,藉由實驗強化「小黑」穩重耐操的形象,對消費者更有說服力。

一連串的通路改革執行一季後,成效立竿見影。重新訓練現場銷售人員的門市,比單純陳列產品的店頭,銷售額成長一倍。對後進品牌來說,與其投入動輒上億元的電視廣告預算,從通路下手,反而是更有效益與勝算的選擇。

繼續閱讀 行銷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