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x明台產險

國家公園署首位企業夥伴 明台產險簽訂MOU推動生物多樣性


全球環境都因為氣候變遷而受到嚴重衝擊,不只對生活造成影響,也危及動物生存空間,不利於生態發展。長期推動ESG發展的明台產險,一直積極投注資源為環境永續而努力,繼6月參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陸蟹保育聯盟城西家園清境活動」,又於9月與國家公園署簽訂ESG相關合作備忘錄,展開長達3年的黑面琵鷺棲地治理保育計劃,透過棲地保育還給動物們一個安全成長的空間,為維持台灣生態多樣性而貢獻一份心力。
明台產險副總經理李志昌表示,因深感台灣自然資源的珍貴和重要性,故積極參與相關生態保育行動,而作為全臺第一個率先響應黑面琵鷺主棲地生態保護工作的企業,明台以能夠成為台江國家公園的合作夥伴而感到自豪。相信通過此次合作能夠為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和復育做出實質性貢獻,並引領更多企業加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台灣棲地保育,成黑面琵鷺存續關鍵
每年一到10月,在西南沿海一帶的溼地經常可以看到一大群水鳥佇立不動,牠們全身白色,但那仿似琵琶形狀的嘴巴和細長雙腳卻是黑色,相當吸睛,這是飛來台灣過冬的黑面琵鷺,也是全球瀕危物種之一。
1990年代初期,全球黑面琵鷺僅剩300隻左右,引起世人關注並積極進行保育,多年下來已有顯著成果,根據香港觀鳥會統籌發布的資料,2024年全球黑面琵鷺達6988隻,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台灣亦首次突破4,000隻大關、占全球總數的64%,主要出現在台南、嘉義、高雄、彰化及雲林等地。
由數據可知,台灣是全球黑面琵鷺最大度冬棲地,其中又以台南是首選,每年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超過5成會停留在台南,尤其台江地區更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度冬棲息地,近年度冬最大數量幾乎都超過1000隻。
透過棲地治理,讓黑面琵鷺吃得健康又安心
身為黑面琵鷺的重要度冬棲地,台灣的棲地保育對黑面琵鷺存續至關重要。為此,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自2019年開始啟動生態友善棲地營造計畫,邀請漁民協助營造生態友善棲地,確保食物來源穩定性,讓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等國際遷移物種,可以吃得健康吃得安心。而明台產險則是國家公園署升級成立後,全台第一個率先響應棲地保育、簽訂相關合作計畫的企業。
其實,明台產險與台江國家公園的合作始於更早之前,2024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台江國家公園舉辦「陸蟹保育聯盟城西家園清淨活動」時,明台產險便積極參與,為陸蟹媽媽提供一條從棲地到海邊的安全道路。在陸蟹棲地保育的合作後,雙方皆認知到還有很多生物有棲地保育需求,需要外界投注更多資源和力量,為此,台江國家公園邀請明台成為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指標物種保育工作之友,並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為打造台灣生態多樣性而努力。
隨著永續浪潮興起,政府亦要求上市櫃公司需撰寫永續報告書,以發揮自身影響力及善盡社會責任,而明台產險雖然不屬於上市櫃公司,但在推動環境與生態永續上亦責無旁貸,此次參與棲地保育計畫,不只可以透過綠色採購或資源挹注的方式,落實ESG及SDGs目標,更能向國際展現台灣在生態保育上的努力與成就。
多元合作計畫,促使更多民眾與企業加入棲地保育
目前,明台產險正計畫透過員工參與、在地行銷、經費贊助等方式與台江國家公園合作,達成保護黑面琵鷺及鼓勵漁民建立友善棲地魚塭的目的。
舉例來說,在員工參與上,明台產險計畫成立內部幹訓班或舉辦生態保護區參訪活動,搭配現場專家的專業解說,讓內部同仁了解黑面琵鷺保育相關知識,使其具備生態保育知能。未來也希望鼓勵員工參與棲地治理,在不是黑面琵鷺繁殖季時,除了公司提供經費贊助主棲地進行抽沙、抽泥等整治或保護工作,明台產險也規劃以員工內部活動形式,組織同仁參與環境清理整治之志工活動,讓同仁能夠將永續實踐於生活之中。
此外,明台產險亦規劃結合內部資源協助漁民行銷與銷售在地水產品,希望鼓勵更多漁民參與棲地保育計畫,並贊助部份經費予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原有的建立「綠色廊道」計畫,即在合作漁塭旁設置意象牌,讓這些代表著黑面琵鷺生態友善棲地魚塭的意象牌,可以在地圖上串連成一道生態友善綠色廊道,促使更多民眾與企業支持友善魚塭。
未來,明台產險將持續投入生態與環境保育計畫,加強員工對永續的貢獻及意識,並期盼藉此發揮企業影響力,為社會帶來更大的環境教育影響,加速推動台灣生態多樣性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