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x 彰化縣政府

以「演化」取代「變革」:彰化的公衛新典範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全球要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台灣則宣示,將提前於2025年完成C型肝炎根除。彰化縣2019年即建立C肝防治網,除了是亞洲第一、也是全國第一個以縣市層級全面動員的C肝根除計畫,更於2022年底提早達標,成績傲視全台。
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的葉彥伯,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也是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在他帶領下,衛生局經常獲得全國性大獎肯定,究竟彰化縣如何透過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穩定推動各項公共衛生工作?
一張撕不掉的紙 突顯公務體制管理困境
「有次環境稽查,牆上貼著一張紙。身旁的同仁向稽查人員說,他會通知負責的同仁來把紙撕掉;但幾天後紙還在,同仁說他有通知了,會再通知一次;隔天我再去看,紙依然還在。」葉彥伯分享,「要解決這件事其實很簡單,但政府機關分工明確,大家不敢隨意替其他人處理事情,組織的橫向聯繫困境就像這張紙——有時候要鼓勵同仁直接撕下來就行了。」
以2019年啟動的C型肝炎根除任務為例,盤點高風險族群包括注射藥癮者、愛滋感染者與矯正機關收容人;老年人、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及早期因醫療資源不足、密醫盛行的偏鄉風險也較高。異質化風險族群的背後,這一切,考驗的是跨科室、跨專業,如何打破既有的分工架構,經由溝通協調,重組成更富有彈性的矩陣式組織。
為此,衛生局經過考量後,運用既有的人力資源和服務管道,採用「+C」篩檢模式──例如,於矯正機關場域中,將C肝與原有的愛滋篩檢整合,不需多做抽血,同份檢體只需再加驗C肝;另外協調請原已在支援的腸胃肝膽科醫師成立C肝行動醫療站等,如此一來,不僅減少行政作業的重複,也有效提升健康服務的整體效率和效果。
培養橫向合作習慣 用演化取代變革
葉彥伯表示,合作觀念及培養各科室橫向聯繫的習慣,衛生局很早就開始建立,正因如此,過去在Covid-19爆發時,才有辦法協調各科室間互相支援進行大規模疫調,「平常組織文化一定要有合作觀念,如果沒有,突然要做事會很困難,障礙也會更大。」
有了分工之後,組織內一定要有先行者,並親自帶頭示範,一個科室執行沒問題,再擴散到另外一個科,「最重要是主管本身要親自演示,做技術指導,靠著經驗分享,日積月累,自然能改變組織氛圍。」
「我從來不會跟他們講『變革』或『創新』。」葉彥伯說,公務員是公共服務的穩定提供者,公共利益本來就很難用經濟市場或績效來衡量,科層組織要大規模變革與創新的難度也很高,「變革是Revolution,應該把R拿掉,用Evolution、演化的角度比較適合公務機關,從關鍵點介入,從日常生活中做調整,它走到這一步,自然就會再走下一步。」
致力城鄉健康平等 迎戰高齡化社會
迎戰高齡化社會,葉彥伯坦言,這場仗不好打,「偏鄉沒有專科醫師怎麼辦?就慢慢布建資源,王惠美縣長也很支持我們推動長照衛福大樓、衛生所空間翻新改善,提供足夠空間做外展服務,有腸胃科醫師到衛生所做超音波,有眼科醫師去做視網膜篩檢,之後還會有營養諮詢門診、心理諮商門診,以平衡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
彰化全國首創於衛生所設置「不老健身房」,有運動指導員為長輩做體適能檢定、提供個別化肌力訓練指導等,及相關預防保健資源逐步納入社區,葉彥伯說,「其實國外專家來彰化,我們都不帶他們去看大醫院,因為國內外水準差別不大,在鄉下,有護理師做糖尿病照護服務、有運動指導員做健康促進,這對國外學者才稀奇,也呼應健康平等的觀念。」
在衛生醫療政策上,「彰化經驗」已成為全國標竿,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 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縣內的扶養比已高於全國平均,因此縣府積極布建長照及社會福利資源,腳步不停歇,透過多元創新的政策和積極的資源整合,希望為縣民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影音連結:
【彰化縣政府廣告】
[本文由 經理人 與 彰化縣政府 共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