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當消費者決策路徑越來越複雜,傳統行銷思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台灣在地服飾品牌,過去只能憑經驗猜測什麼款式會賣,每天還要身兼廣告投手,在Google和Facebook上手動調整廣告設定。
但當他開始使用AI工具後,系統竟然找到了「摔角選手」這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客群,最終讓品牌業績暴增8倍。
這不是個案,而是AI正在重新定義行銷遊戲規則的縮影。
adGeek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黃英哲指出,隨著消費者決策模式變得越來越複雜,傳統的線性行銷思維已經無法應對現代挑戰。
黃英哲觀察到,過去我們習慣把消費者購買過程,想像成一條單一線性路徑:
產生需求→探索評估→最後購買
這個流程結構清楚,節奏也可以預測。
「但這種線性邊輯早就被打破了,」黃英哲說明。隨著手機普及、資訊碎片化,加上社群和口碑影響力增加,現在的消費者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會不斷在探索和評估階段來回循環。
黃英哲提到,平均每個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前,會經歷超過7-12個資訊管道。這代表他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和評估,試圖佐證資訊的正確性,輔助自己的決策過程。
他分析,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在乎三個關鍵資訊點:
產品功能: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需求
品牌信賴度:這個品牌是否值得信任
促銷優惠:有沒有提供新人促銷活動
「這三個資訊點告訴我們,消費者不再只是被動接收內容,而是會主動驗證和確認,」黃英哲指出。這對品牌來說意味著,必須學會在這些探索過程和接觸點中,有效接觸消費者,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AI養客三步曲:廣、深、長的智慧升級
第一步「廣」:找對人比找更多人重要
黃英哲將AI行銷策略劃分為三個核心面向。首先是「廣」,指的是針對上層流量進行優化和擴張,建立健康的開源機制。
「這不只是拉流量,而是讓品牌真正接觸到有潛力的目標族群,」他強調。許多品牌都面臨同樣問題:雖然帶來很多流量,但這些流量真的有價值嗎?
傳統做法往往只看點擊數,而不關注進來的流量是否健康。黃英哲認為,如果只追求流量數量而不注重質量,這只是比較浪費預算的開源方式。
黃英哲舉例:「『相機拍出來看起來好好吃』和『好好吃,用相機記錄下來』,表面上都在講相機,但前者強調的是相機功能,後者重點是記錄美食體驗。」
透過這項技術,AI可以跳脫關鍵字比對的限制,深入理解語意脈絡,還原用戶真正的消費意圖。
第二步「深」:24小時不間斷的智慧投手
「深」代表如何運用AI強化廣告效率,讓廣告運作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AI能自動辨識出高潛力受眾,打破人腦的盲點。「這些受眾都是靠人腦很難想像得到的高價值客群,」黃英哲說。
以開頭的服飾業為例,AI找到的受眾包括旅遊險、度假酒店、多功能休旅車,甚至還有摔角選手。「這些都是過往靠人腦非常難想像得到的服飾品牌受眾,但也因為找到這些高潛力精準受眾,幫助品牌打開了新的藍海市場。」
第三步「長」:深挖數據的延伸價值
「長」代表如何幫助品牌利用既有數據,深度挖掘背後的延伸價值,建立中長期策略。
黃英哲指出,現在是數據驅動的時代,品牌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把手上的數據有效解讀,轉換成對經營有幫助的決策。
許多品牌常遇到四個難題:不知道產品怎麼依照潛力分類、廣告目標不知道怎麼定義才有效、不知道怎麼做分眾溝通,以及素材設計無法精準打中受眾需求。
「這四個問題背後都指向一個核心關鍵:品牌有沒有好好針對現有銷售數據做深入分析,」黃英哲說明。
透過「smart Value.ai高價值智能受眾」系統,品牌可以用三個步驟找到對的人:
看徵兆:分析瀏覽天數、次數和停留時間
加好感:透過AI模型分析站內行為特徵
好好找:以最佳品質受眾為種子,擴大價值受眾規模
黃英哲認為,真正厲害的行銷不是只把產品盡力放到消費者面前,而是要找到真正需要的人,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錢買單。
AI時代的行銷新思維,找對人跟找多人可以同時達成!
「找對的人比找更多人更重要,但透過AI其實可以同時做到這兩件事,」他總結。在找對人的前提下又找到更多人,用AI幫助品牌擴大族群、強化轉換、優化整體效率。
不需要靠人力去猜測、去試,或去燒廣告預算。懂得運用AI和用戶數據,行銷會更聰明、更精準,也會更有感。
這場AI革命正在改寫行銷的基本邏輯,那些能夠及早適應的品牌,將在新時代中搶得先機。畢竟,在這個消費者行為日趨複雜的時代,誰能更精準地找到對的人,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_______________
準備好迎接 AI 轉型的黃金機會了嗎?
從 +AI 到 AI+,攜手IBM、KPMG顧問、MarTech之父Scott Brinker等40+位頂尖師資,打造跨越知識邊界的企業核心領導力訓練。
2025下半年的AI進化成長關鍵就在此刻!限時填表獲取【AI決策領導力】全系列免費課程:[這邊學習,能力立刻升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