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該不該跟同事交朋友?看看這3個歷史名人,怎因交友而成功

2016-12-24 整理.撰文 高士閔

朋友有兩種,一種是人生的朋友,這種朋友可能幾個月也不會見一次面,但每次見面後,總能迅速升溫,熱切討論以前的回憶;另一種,則是職場上的朋友,這種朋友能協助你在職涯上步步高升,趨吉避凶。

然而,相對於人生的朋友少,但找的方法相對容易,聊得來就好;職涯上的朋友雖多,但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好朋友」,卻很難辨識。《羅織經》制敵卷就列舉一系列古人在官場上高升的交友秘訣,讓我們借鏡歷史故事,看看他們是怎樣因交友而成功或失敗:

王安石的晉身之法:沒有朋友,比認不清誰是朋友好得多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總是從朋友相助,戰勝敵人開始。但「沒有朋友」和「分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後者比前者危害更大。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在臉上貼上敵人的標籤,人總是以朋友的身分出現。這就更使鑑別朋友的重要性,成為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和前提

王安石在未任宰相之前,雖然也很有才能,但因資歷名望尚淺,朝中大臣並不以他為重,皇上更無對他青睞之意,王安石一時鬱悶不已,壯志難酬。

有一天,他跟朋友喝酒,談及眼下的困境,他的朋友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枝微末節,你知道你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嗎?」

王安石真心不解,並說到:「我對所有人坦承以待,誰知他們並不領情,這世道太混亂了,怎會如此呢?」

他的朋友打斷他的抱怨,指點他說:「並不是對所有人真心誠意,別人就會對你好的。你所交往的哪些人,都是典型的小人,你卻把他們當作朋友,這樣即便你花再大的功夫,又有什麼用呢?他們唯恐你的地位高過他們,又怎會為你說好話呢?敵友不分,才是你身處困境的原因。

王安石經過他的指點,如夢方醒,連連稱是。他的朋友於是幫他出了個主意:「韓、呂兩家,乃朝中大姓,天下之士不出於韓家,就出於呂門。韓、呂勢力鼎盛,且為人謙虛,易於接近,你若以他們為友,多費心思,他們自不怕因推薦於你而有損他們的利益,事情就好辦多了。」

王安石自此百般結交韓、呂兩家子弟,對朝中其他人,他也區別對待,不似先前那般不分敵我,一味討好。這種方法果然有效,韓、呂兩家開始推薦王安石,其他人見王安石態度改變,也心生畏懼,不敢明目張膽地輕視他。

宋神宗還是潁王時,老師就是韓家的韓維,他最喜歡聽韓維講解各式經典,一再誇獎韓維講的精妙。每到這個時候,韓維便會對宋神宗說:「王爺不知真情,我也不敢欺騙您。其實這些都是我朋友王安石的見解,我只是借用一時罷了。」

宋神宗十分吃驚,日積月累下來逐漸對王安石產生深刻印象。後來,他即位稱帝,果然重用王安石,任命他為宰相。王安石大權在手,才得以施行他醞釀多年的改革變法,名垂千史。

秦檜的死黨:小人也有小人的好處

一個人名聲的好壞,對他事業的成功,仕途的發展和追求的實現,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得出這個結論,在歷史上便可得到驗證。

中國古代,雖然標榜仁義道德,並以此為考察人之良善、忠孝、信義的標準,可真正實行起來,卻從來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相反的,許多名聲不好的奸小之輩,往往身居高位;而名聲卓著,有口皆碑的正人君子,竟常受迫害。

南宋秦檜當權時,最喜歡網羅黨羽。他本是個奸邪的人,故他選人的標準也是邪氣十足,正義之士往往一個不用,聲名狼藉者卻反受重視。

當時,有個素有惡名的文人王次翁,多次上門求見秦檜,百般想巴結他。秦檜的兒子怕此人的名聲連累父親,所以每次都將他拒之門外。

秦檜得知此事後,不僅痛罵兒子,還親自到門口迎接王次翁。兩人密談後,秦檜對王次翁說:「你苦寒已久,做些不體面的事也在所難免。但我想把你引為知己,舉薦於你,還希望未來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厚望。」

王次翁感激涕零,甚至好幾次想要向秦檜跪下,說到動情,竟是嚎啕大哭起來。秦檜見他如此粗鄙,更決心要引他為援。他的兒子問他:「這個人舉止不正常,長得也不怎麼樣,而且所有人都在罵他,父親為何如此看重他?與這種人交往,可能有辱您的聲譽。」

秦檜這樣說道:「我有權有勢很久了,但這樣也累積了許多敵人,若不多找些援手,關鍵時刻誰來救我?尤其王次翁此人,名聲不佳,所以做事沒有底線,如果我身陷困境,這種人反而有機會幫我平反。」

後來,秦檜奉行的投降政策失敗,導致金人大規模入侵。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聲討秦檜的罪行,讓他的地位岌岌可危。

此時,王次翁的功用就顯現出來了,他私下見了皇帝,無所不用其極的為秦檜開脫,還無中生有的說道:「秦檜任人唯才,早已招致許多人的忌恨。所以現在政策稍有挫折,他們就借題發揮,分明是置國家生死於不顧,發洩私慾。同時,如果現在更換丞相,新上任的人必定會清除異黨,任用私人。在眼下危急的情況,換丞相只會讓時局更加不穩而已。」

王次翁的話聽起來好似合情合理,皇帝竟然就相信了,因此保住了秦檜的地位。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反受迫害,趕出朝中。

後來,秦檜常以此事為例對兒子說道:「好人有好人的壞處,壞人也有壞人的好處,名聲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做大事的人又怎會因小失大呢?」

忠奸不辨的項羽:最深的禍患,就是把敵人當朋友

敵人有明有暗,明處的敵人,人們防範意識強,對付起來也直截了當;暗處的敵人,我們不知其虛實,對付起來就困難得多。更可怕的是,他們往往就藏在你身邊,等待機會給你致命一擊,這就更要求人們要仔細分辨。

西楚霸王的失敗,就在於他不只把敵人當朋友,還把朋友當敵人

他最重要的謀士為范增,范增對他也忠心耿耿,項羽也尊稱范增為「亞父」。劉邦等人皆視范增為強敵,每每想把他除去。

所以當劉邦困守榮陽,就想到一個計謀。他先派使臣與項羽講和,等到項羽派人回覆時,他在裝作酒醉,讓下屬去應付來信大使。

下屬把大使帶到客館,對他十分恭敬,先是問他范增近況,後又問他是否帶來范增的書信。大使大感莫名其妙,只說:「我是替項羽做事,不是范增,大人一定是誤會了。」

下屬一聽,假裝非常失望的樣子,冷冷地對大使說:「不是范增的使者,也不早說?」就命令下人把精美的食物都撤走,換上粗茶淡飯,使者甚至發現菜竟然有點發臭。氣急敗壞之下,馬上跑回去跟項羽說:「范增跟敵國交好,我只是因為不是范增的使者,竟受到百般委屈,大王應當小心防範。」

項羽一聽馬上頭腦發熱,要把范增叫來質問,周遭大臣連忙勸他冷靜。怎麼知道好死不死,范增剛好也要上朝,勸項羽趕快加緊腳步進攻榮陽。

項羽聽了大怒,並說到:「你的主意果然不錯,只怕榮陽還沒有攻下,我的性命被你送掉了。」范增聽到後,心知項羽對他不再信任,便告老還鄉。項羽也不挽留,任他離開。最後使得范增死在回家的路上,項羽就這樣失去他唯一的謀士。

另一方面,項羽的叔父項伯,其實早已跟劉邦訂了兒女親家,又和張良為友,鴻門宴時就已經幫劉邦大忙,使他免受傷害。對這樣一個身邊的敵人,項羽卻毫不察覺,每有大事必與他商量。

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對峙之時,劉邦想施緩兵之計,提出講和的要求,並讓項羽放了他的父親與妻子。項羽猶豫不決,又把項伯找來商議此事。

項伯超怕項羽不答應這件事,先在言語間把他捧得高高的,再說:「大王仁愛,一統天下,盡在此舉。此議若成,大王不只可得美名,又可以積蓄力量,休生養息。如此人心歸附,兵強馬壯,他日必可一戰功成。在此先向大王祝賀。」

項羽就這樣輕信項伯之言,答應講和,又放了劉邦的父親與妻子。劉邦沒了後顧之憂,才發動了對項羽的全面進攻。項羽在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後,全軍覆滅,自刎而死。

延伸閱讀/

1. 我從三國歷史領悟的職場之道:老闆有這7種特質,就趁早離開吧!

2. 歷史經典人物的向上管理學!3 大祕訣,讓老闆聽你的話做決策

3. 遇到昏君,你要當忠臣、還是良臣?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羅織經:有史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