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50 後的理想人生:想清楚 3 件事,以後才不會後悔

2017-11-25 美國退休協會執行長 喬安 ‧ 金斯

小時候幾乎每個大人都曾經問過我們:「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常見的答案包括醫生、律師、老師。就這樣,我們做了一些人生計畫,進入學校取得學位或所需的訓練,找到第一份工作,然後或許會遇到人生伴侶共組家庭,如果一切順利,會在不錯的工作崗位上度過許多年。

接著我們到達某個時間點 — 不論是在我們自己心中認定的某個年紀,或是身邊的親友同事開始到達某個年紀,總之,我們認為放慢腳步悠閒過日子的時候到了,這是我們應得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們發現自己並沒有準備好進入什麼也不做的生活。我們不僅還有很多年可以活,而且有大把生命等著我們去享受。

問題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為這個階段的人生做規劃,而且由於平均壽命大幅延長,所以並沒有很多父祖輩可以做為仿效的對象。有些人可能為晚年生活存了一些錢(不過大部分人存的錢遠遠不夠),但是有多少人確實計劃過想要利用延長的中年期做什麼?

你要開始問自己:「下一步是什麼?」

  • 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進入空巢期後,下一步是什麼?
  • 到達退休年齡、離開長年服務的職場後,下一步是什麼?
  • 結婚多年後重新恢復單身,下一步是什麼?
  • 養兒育女的同時發現年邁的雙親現在也需要人照顧,下一步該怎麼做?
  • 如果想要在這個人生階段做一些別的事,卻不知道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要怎麼找出適合的事。下一步該怎麼做?
  • 退休已不再是人生終極目標唯一的選擇,甚至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對很多人來說更是不可能的選擇。下一步該怎麼做?

思考上面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不只開始質疑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也會質疑自我。我敢說很多人會開始體認到,我們年輕時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只是要做的事,與真實的自我無關,也不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非常幸運能夠在全力發揮所長的地方工作,我在工作中得到的樂趣遠超過我的想像。但是,

很多人在事業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就後,卻發現並沒有帶來原本期待的幸福快樂。我們想要更充實的人生,於是開始尋找別條路來達成這個目標......

《赫芬頓郵報》創辦人的故事

這正是發生在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身上的情況。我第一次見到雅莉安娜,是在 2014 年退休協會主辦的「五十後人生」博覽會上,她告訴我,她可以擔任顛覆年齡想像的代言人。

她原本是成功的作家及評論家,2005 年在 55 歲時創辦了《赫芬頓郵報》,當時她並不那麼了解科技產業,但她知道網路是傳播重要訊息的最佳方式。她努力學習新科技,和這一行的好手交流,她推出的「赫芬頓郵報」部落格在 2008 年被《觀察家報》(Observer)評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格」。

Arianna Huffington
Chicago Tribune

雅莉安娜站上了功成名就的頂峰,不僅名列《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也躋身《富比士》雜誌世界百大最有權勢女性。雜誌封面和電視節目都看得到她的身影,聲望如日中天。2011 年,雅莉安娜以超過三億美元的價格把網站賣給美國線上(AOL),並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赫芬頓媒體集團總裁暨主編。

故事聽起來很簡單,實際過程卻並不容易。2007 年《赫芬頓郵報》剛起步不久,雅莉安娜就因為過勞和睡眠不足而崩潰。這件事敲醒了她,讓她重新思考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她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賺得了名聲、財富和權力,但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也沒有帶來她所追求的成就感。

她體認到為了過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必須重新定義對成功的看法,於是她開始探索「美好人生」的真正意義。她的結論是,金錢和權力並非評斷成功人生的唯一依據,還包括身心健康,也就是照顧好自己

3 個自我提問,幫你過上理想的生活

大部分人在考慮退休計畫或是考慮辭掉正職工作的時候,會找理財顧問一起坐下來討論,開始計算數字:

  • 社會安全福利金有多少?
  • 有沒有退休金?金額是多少?
  • 個人存款和投資有多少?
  • 還有什麼其他收入來源?

然後我們會計算基本生活開支要花多少錢,再判斷自己能不能負擔這種生活、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犧牲。但是,這種從數字出發的規劃方式有兩大問題:大部分人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離開正職工作以後的生活花費是多少,而且現在的情勢是我們有很多進度需要補上,因為我們早在數十年前就應該開始規劃了。

哈德福基金(Hartford Funds)資深副總裁約翰.狄伊(John Diehl)和客戶商談對未來的投資時,一開始就會請他們回答三個出人意表的簡單問題:

  1. 誰來幫我換燈泡?
  2. 我要怎樣買到甜筒冰淇淋?
  3. 我會和誰共進午餐?

這些問題是和麻省理工學院老年實驗室聯合開發的提問,乍聽之下或許有些傻氣,但其實經過特別設計,讓人去思考老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1. 誰來幫你換燈泡?

這個提問導向一個更大的問題:你要住在哪裡?我們大部分人想要留在家中,住在原來的社區,但要實現這個願望,必須考慮如何處理隨之而來的日常雜務,以及如何維護住宅。你有辦法自己做這些事嗎?可以仰賴鄰居或家人的幫助嗎?還是需要雇人來幫忙?要花多少錢雇人?

2. 我要怎樣買到冰淇淋?

假設你想要繼續享受生活中單純的樂事,你要怎麼移動到做這些事的地點?你要繼續養一台車然後開車嗎(要開車到幾歲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果有的話)?靠朋友接送?搭計程車或類似的交通服務?以上這些選擇都有其成本考量。

3. 你要和誰共進午餐?

這個問題關係到老後要如何維持社會關係,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這裡指的是會和你固定碰面、讓你的生活保持健康活躍的朋友。你會和這些朋友在咖啡店碰面,會一起去看電影、聽音樂會、購物,是你在教會或讀書會的朋友。

很多人沒辦法想像自己未來的情況,沒辦法想像老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對於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我們抱有夢想期待,但是談起來的時候往往感覺像是在說別人的事。

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得有意義。—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管理學大師

(本文整理、編輯自《50+好好:顛覆年齡新主張》,天下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退休
相關文章

50+好好:顛覆年齡新主張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