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了五十歲,就要看開一切,對小事要大度,但對大事要絕情。這正是我五十歲以後的人生原則:
退休生活不一定代表再也沒有新的嘗試,打破常見的 3 大「退休」迷思,用 Ikagai 的概念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AT&T高層安.周將退休視為「重啟職涯連線」,轉向有使命感的工作,並提出5建議:規畫、找目標、做功課、適應轉變、重視財務。
勞退是政府強制雇主提撥的退休金,勞工也可自行提領,強迫儲蓄。勞退新制與舊制差在哪?年資計算方式怎麼看?勞保、勞退差在哪?如何試算、查詢級距與退休金?
行政院 2/29 函請考試院會同核定公告,國防部、教育部建議自 113 年 1 月 1 日起調整軍教人員定期退撫(除)給與給付金額4%案,正式通過。
退場時,是否願意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才是一個人的素養之所在。那是一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人的格局。
退休金是勞工養老的依據,但日前卻成為憲法法庭攻防的焦點,究竟強制提撥退休金是否符合憲法?大法官依照憲法精神作出裁決。
現年 67 歲的比爾.蓋茲,雖然辭去微軟董事長多年,但影響力仍持續發酵。他仍呼籲個人、企業、政府,正視氣候變遷,藉由創新,為淨零碳排展開行動。
在壽命延長與科技變遷的趨勢下,人生序列模型將逐漸不適用,我們需要以新的角度看待人生進程。打破人生序列模型後,人們的一生將更有彈性,有機會做更多嘗試。
群創完成新一波「65專案」優退專案,估計有超過 300 人參加,並獲得「年資/2+3.6 個月」的方案。
人過 60 以後,不必再想著賺錢的事,反而花錢比存錢更重要。60 後錢怎麼花最值得?物質生活用減法,但5種錢不能省。
「提前退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許多人嚮往退休,又會擔心錢不夠用、生活變得無聊,於是他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破除 5 個常見的迷思:
如果想要提早退休,到底應該要存多少錢才夠?一個 4%法則,告訴你何時是時候!
你今年幾歲?打算工作到幾歲?是否曾想過退休之後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你打算 60 歲退休,直到你離開這個人世之間,你有沒有想過,你還得花多少錢?你的儲蓄、你的退休金,夠用嗎?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 30 歲左右創業,讓友嘉從全台最小、營收僅百萬的工具機廠,成長為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交出遍及 14 國、37 起併購案,與美日大廠合資 17 家企業的成績單。
小時候幾乎每個大人都曾經問過我們:「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常見的答案包括醫生、律師、老師。就這樣,我們做了一些人生計畫,進入學校取得學位或所需的訓練,找到第一份工作,然後或許會遇到人生伴侶共組家庭,如果一切順利,會在不錯的工作崗位上度過許多年。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天宣布,明年六月他將正式退休,不再下屆續任董事,也不再參與台積電的經營管理工作。
你有想過,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嗎?500萬、1,000萬還是2,000萬?還是說,其實你根本還沒有想過?如果你過去從沒想過,那麼奉勸你從現在這一刻起,就開始思考,因為這個問題將是你準備退休生活的起點
##一生勞碌的上班族vs.越來越富裕的資產家 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國民都是過著「當金錢的奴隸」的日子,美其名是中產階級的小康生活,事實上,被錢緊緊捆綁的「奴隸」,即使年薪百萬,也是一生勞碌的窮人。請看
> 年終要到啦!是時候好好回顧人生,規劃新的一年的時候了!公司也將進入發放獎金、計算年假、舉辦尾牙的時候啦! 讓我們來學學這些實用單字吧:) ###挖角 / 獵人頭 poach / headhunt
當生命漸長,彷彿是人的一生成果驗收。有些人依舊接受各種挑戰、而且成熟圓潤受周遭喜愛,有些老人已經原地踏步如同死水,孤立而悲哀。如何才能老得健康老得好?
農曆年前在路上巧遇了前主管,也就是<商業周刊>執行長王文靜,她問我近來過得如何?我說:「今年我視為退休元年,**從今以後,將要以退休的心態來好好活著!**」 今年我才46歲,談退休似乎早了
當人類平均壽命開始不斷延長,但生育率卻從70年代開始下降,許多已開發國家就開始察覺這種人口結構改變所潛在的危機。 當老人增加、但新生代卻不夠,一個國家的社福制度、醫療體系能否持續?企業
人不一定會病,卻一定會老,沒有人想變老,但是在可見的未來,這種個人的感受,將變成公開的情緒。因為,隨著戰後嬰兒潮的一代即將邁入退休年齡,老年社會將不再只是一種對前景的憂心,而是變成貨真價實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