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想讓人培養的員工,還是一顆爛梨子?取決於總是滿嘴不行,或永遠試著解決問題!


所謂的「hashtag」,就是在特定關鍵字前加上「#」符號,好讓關鍵字能輕鬆被識別。我在社群網路上經常使用這些標籤:#美食 #棒球 #書 #讀書會 #人文古典 #esg #人權
光看這些標籤,應該可以推測得出來我是什麼樣的人。如同此概念, 一個人的名字前面跟著哪些關鍵字也很重要 。此外,如果在職場上經常要寫文章,那你一定會很想知道, 他人在看報告時,會想到哪些「關鍵字」(代表他在看報告時重視什麼) 。
只要能夠好好了解,在職場上不管是寫報告或其他文件,都能夠提升寫作的水準。我們雖然不能單純把所有看報告的人視為一體,但仍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可以將他們串在一起:#不想看報告 #煩死了 #耐心到極限了 #國字都不會寫嗎? #為何要用報告整我
第一個標籤居然是「不想看報告」,各位不覺得很意外嗎?但這是真的,你我周圍就有這種真實案例。我確實聽過一個負責某大企業組織文化諮商的人分享,著實嚇我一跳。
他說:「你知道韓國企業的高階主管,在一天的行程中,哪個令他們覺得最難受嗎?就是聽底下員工報告。」其實,光是要聽一個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報告就很令人頭痛了,接下來還得下決定,而以後還必須為那個決定負責任,所以非常難受。
現在你大概也明白為什麼有「#不想看報告」了。沒錯, 大部分的主管之所以會總是臉色鐵青的聽簡報,是因為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選擇,然後還得替這個決定背負責任,當然有壓力 ;一整天要聽無數個報告、每個報告各有不同的風格、每回聽報告還得重新適應,當然有困難。
換句話說,各位要記得,聽報告的人心裡就是會想著:「聽報告很累!」
沒人喜歡滿嘴不行的員工,試著解決問題
如果你抱持「我很努力準備報告了,主管應該會寬容大量,好好聽到最後」的想法,那不叫正當期待,而是「盲目的錯覺」。倘若你考量到他們的處境,就要注意一些部分。
所謂的報告不能只列出問題點,主管已經有夠多事情要煩惱了,你還來煩他,塞一份滿是待解決事項的報告給他,組織裡沒幾個領袖會喜歡這樣的員工。
回想一下,組織裡,職涯一帆風順的人當中,幾乎沒有悲觀主義者。用比較口語的方式來說,就是在公司裡「混得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樂觀主義者。很羞愧的,我只有滿腹的不滿和抱怨,我不談解決問題的對策、不管問題本身,只有滿腔憤怒,這就是所謂的悲觀主義者。
然後呢?我沒能獲得認可,實在沒臉辯解。到這邊就算了,我可以硬說是每個人性格不同,但就連報告等文書,我也只會揪出他人的問題點,告訴大家議案不可行。
提出問題並且叮囑組織必須盡快解決問題相當重要,但那是聽報告的人該做的事。你只要展現積極、正面努力解決自己業務上的問題的模樣,不,只要把解決方法好好寫進報告裡就可以了。
如果有想要補充的部分,就以「建議事項」處理,這是上班族的寫作sense。以前我的一位高階主管也經常告訴我,絕對不要放棄樂觀思考。
舉出100個不可能的理由很簡單,但上級想要聽的是「一個可行的理由」。就算有眾多不可能,總會有人做出成果,而公司就是想要找那個人。
我們要把「我會這樣試著解決看看」的意志展現在報告裡,如果報告充滿「這個因為這樣不行,那個因為那樣不行」,沒人會喜歡這種員工。
你是一個「讓人想培養的人才」還是「爛梨子」,取決於你的內容有多少樂觀成分。記得別迷失在尋找不可能的理由中,要問問自己真的沒有辦法可行了嗎?倘若有一點可能性,就把它寫進報告中,這樣的人才是組織想要的,有寫作sense 的人才。
(本文出自《工作的DNA》,大是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