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時間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我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4 個改變生活作息方法與心得

esor huang(異塵行者)
2017-12-2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今天看到 Apple App Store 推出了一個專題「優質睡眠,揮別熊貓眼」,我自己在電腦玩物也常常撰寫跟睡眠、早起相關的工具,也喜歡分享 生活習慣 有關的心得文章。所以看到 Apple 這個主題覺得很有趣,而且裡面許多 App 也是我推薦過的,像是正念減壓的「紀念碑谷團隊最新作: Pause 讓你在指尖上練禪」。

這個專題也讓我開始回想,自己在電腦玩物撰寫過的「改變生活作息」工具、方法裡,哪些是我長期實踐並且目前依然在實踐的?以及我為什麼覺得這有效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借題發揮。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Apple 專題到「優質睡眠」,也是我自己很注重的一塊,好的睡眠對生產力有正向的幫助。以前我會覺得可以「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工作時間,不過現在的我不再這樣想,反而覺得是先有良好睡眠,就可以在更少的工作時間獲得質量更好的產能。(可以參考我的:紅眼航班與優質時間

所以我一直在實踐著「睡眠追蹤」的管理,有兩個工具是我使用時間最長的,分別是「Sleep as Android 智能鬧鐘 app 睡眠時間錄音改善睡眠障礙」和「 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這類工具可以追蹤睡眠時間、記錄睡眠品質、調整睡眠週期與起床時間,幫助自己睡得更好,也讓醒來後更有精神。 雖然主要來說只是「睡眠數據統計工具」,但這樣的數據統計是有效的,可以隨時提醒我自己應該改善睡眠的各種問題,像是環境噪音、睡眠長度、時間節奏等等,並提醒我不要過度工作。

2. 養成早起習慣

以前我確實覺得早起是最能掌控自己時間的方法之一,因為早晨時間沒有人會干擾你,也是最少其他誘惑的時刻,所以在這段時間裡運作關鍵的事情,最容易獲得專注。而且當早晨就能完成今天一件重要的事情,那麼今天的成就感就已經達標,更容易面對一日的其他次要挑戰。

不過每個人的作息習慣不同,現實環境也不同,關鍵其實不是要不要早起,而是對自己一日的生活作息如果能養成某種最適合自己的規律與節奏,那麼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時間獲得需要的能量」。

無論是養成早起習慣,或是養成某種規律作息習慣,需要的通常不會只是設定鬧鐘時間,而是需要一整套流程的配合,在「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這篇文章裡就有我最完整的分享。

3. 規劃出每天固定的神聖時間

雖然我的生活型態其實一直在轉變,從單身到結婚,從有更多講座課程到有了孩子,時間的現實一直改變,不過有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我卻從來沒有放棄,就是「規劃出自己每天固定的神聖時間」。

我在「新手爸媽3個月時間管理心得:你有足夠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這篇文章裡有提到,以前我會規劃每個早起後 2-3 小時時間專心寫文章。而現在我則讓自己的通勤零碎時間完全隔絕臉書或雜訊誘惑,專心把分散的零碎時間全部變成寫文章時間。

所謂「神聖時間」,就是我設定由我完全運用,並且專注完成某件我最想完成的事情的時間。關鍵是「事先設定」、「每日約定」,就算只有一個小時也要給自己每天的神聖時間,並且這個時段是規律的、固定的,排除所有其他事情。 (可以參考:通勤族時間更多,每天三小時神聖時間幫我完成更多事

當你每天擁有自己承諾的「神聖時間」時,會發現生活作息的成就感有完全不同的改觀。

4. 前一天晚上做好明日安排

永遠先幫自己做好選擇,才不會被別人選擇。

我從多年前開始,養成一個作息習慣是:「 今天晚上就該做,明天早上不要做的 5 個數位工作習慣」,每一天結束時,清空或整理今日剩下的雜務,然後決定明日必須執行的任務。 這個生活作息的好處是,讓今日處理不完的雜事可以有效分配到未來,避免雜事愈來愈散亂,另外在第二天的一開始,也能先從重要的事情著手,避免繞遠路。

這個方法也不只是結束今天,當對明天的「想像」與「目標」很清晰時,其實也能提升明天的動力,甚至是早起的關鍵:「晚上列待辦清單,養成早起習慣跟你的鬧鐘無關」。

小結

這裡只精選出這四個方法,因為這些是我每個都實踐五、六年以上的生活作息方式,其實都不是很難的習慣,但是卻可以幫助我獲得「優質的生活」,也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談。

而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除了生活作息外,我的生產力與時間管理方法,還可以參考:「 我所養成的 10 個最有生產力習慣,以及我如何養成這些習慣」、「我用來擺脫情緒枷鎖的十種方法」、「來自 TIME 的快樂科學秘密:投入時間當下」等文章。

(本文出自電腦玩物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