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你和工作多有默契?3 角度思考,給想離職的自己「客觀建議」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幾乎每位職場人都會遭遇這項難題:「不適應目前的工作,該堅持下去,或果斷離職?」在進退維谷時,我們也許會諮詢父母親、身旁好友或職業顧問,但大多僅能從你的主觀角度看待問題,無法客觀剖析利害。最後,真正的關鍵仍回到我們本身,那麼,這時的挑戰就來了 —— 要如何能客觀評估目前不適應的工作情境,來做出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決策呢?

自我認知+特定工作情境,讓「不適應」的真正原因現形

不適應,往往源於自我感知到的「自己」,與工作情境產生契合度的落差,使得我們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或沒有共感。面對這樣的情境,我會建議先從「自我認知」開始梳理——你自認有何強項、弱項?想發展什麼個人價值?或你的人生信念是什麼?

並且,你可以先挑選出某一個「特定工作情境」,也就是你深刻感受到外界評價與自我認知互相衝突的情境。譬如,是你策劃了一系列的行銷活動,這可以是一個具體的工作情境。

接著,把對這個情境的自我與外界認知拉出來,譬如,認為「傾注全力達到目標」(該情境的自我認知評價),卻被主管評價「缺乏策略思考」(該情境的外界評價)。

再來,將兩者交叉比對,會更有基準去看到這個情境本身,是如何存有差距(gap),當你能具體去到差距,將會為自己更能判斷差距的由來?何謂關鍵的議題?讓自己有更好的決策基準,能由此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

3 個角度,思考工作與你的契合度

比對「自我認知」與「特定工作情境」時,職場人可以試著在比對過程中,從以下 3 個角度來從中思考:

1. 關鍵能力是否契合?

如果個人的技能強項,與完成關鍵任務所需的能力不符,我們就容易覺得懷才不遇,價值感低落。這種情形,特別好發於職場新鮮人與新手主管。

新鮮人求職時,通常較注重公司品牌、職位、同事是否投緣,卻沒有評估自己能否在組織發揮優勢。例如,甫任行銷職務的新鮮人,工作幾周後才發現公司最看重的是網路廣告投放技巧,而非自己最擅長的行銷文案,因此慘遭冷落。至於新手主管,則常在上任後發現最能創造價值的不再是專業知識,而是激勵員工等等領導能力,不適應角色轉換。

如果你正是如此,可試著從身邊找出一位能客觀評價你的個人特質、經驗、工作風格的人選,請他幫助你修正自我認知。或者,你也可以依照目前工作的要求,補強較弱的技能,發展更多元的能力。

2. 組織文化與環境是否契合?

組織文化與環境,會影響我們工作時溝通、決策、協作、創造價值的方式,因此即使是相同職位,只要搭配不同國籍、規模的企業,甚至不同團隊,所需的關鍵能力與必須達成的任務,就會大異其趣。例如,曾在美商服務的技術主管轉換至日商,注重輩分與規章流程的文化,就可能使我們覺得有志難伸。

此時,不妨試著主動調整自己的適應性。仔細觀察公司的決策依據、偏好的溝通方式,主動學習。或在組織內建立支持系統,請適應良好的同事,分享他們與老闆、客戶溝通的技巧,讓你能更順利利運用原有的專業技能,來順暢地貢獻價值。

3. 可能根本「入錯行」?

如果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工作,且是為了「擺脫現職而找新職」,那癥結可能是沒有認清自己真正擅長、熱愛的事物,並未依自身條件「理性」地選擇正確產業或職業。

若是如此,我們也可以運用如 MBTI、蓋洛普優勢識別器(Gallup)等評測工具,來加深自我認識,輔助我們梳理過去「非理性」的職業選擇,釐清產生矛盾的成因。藉此修正自我認知後,再搭配特定工作情境,就能建立另一個新的職涯決策基準。

沉澱後,決定離職……

如果仍決定另尋出路,那為了降低再次找到不適合工作的可能性,建議職場人可以持續思考:自己對工作的期望是否需要修正?是否要調整理想職涯的方向?如何依自身優勢選擇職業?等關鍵問題。

我曾有位前來諮詢的客戶,藉由協助他回顧職涯、盤點自我,經過策略性的自我探索過程後,發現自己極為注重團隊合作,也意識到如果把自己擺在注重團隊的工作環境中,是更能夠發揮潛能的。

於是在求職面試時,他開始會主動詢問主管:「請問您期待帶出什麼樣的團隊?您會如何形容您的團隊氣氛?公司是以具品質的過程共識為決策導向,或是以快速達到結果為決策導向?」由此可知,一旦求職者有明確的自我認知,就能更主動篩選契合的工作機會

養成反思習慣,降低人生試誤成本

「面對不適應的工作,到底要不要轉身離職?」這項難題,我認為顯示出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特別是 30 歲以上的求職者,普遍會被公司要求擁有更高的自我覺察能力,期望他們不需協助就能調整工作風格,自動融入組織。

因此,如果能及早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交叉比對自我認知與職場現實,就有更多機會縮減認知落差、增進適應性,降低職涯的試錯成本,走在更順暢的職涯道路上

(本文出自 獵頭的日常 Diary of a Headhunter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一張圖學會「思考斷捨離」!把大目標拆成小步驟,2026 願望不再空談

2025-11-1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商管 LAB 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80% 新年目標撐不過兩月!專家:掌握9招打破年年立志、年年放棄的循環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6!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