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教練式領導
2010-05-11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奇異的人才管理,還行得通嗎?
2010-05-11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編譯‧整理 / 陳芳毓
一年30多億新台幣的訓練費用,及每月、每周的人才評估,讓奇異(GE)在人才培養領域,始終被視為最頂尖的企業。但金融風暴後,奇異的內部和外部都出現改變的聲音。
外部人士對奇異的人才培養系統有意見。他們認為,奇異最大型的績效評估C會期(Session C)需要兩個月,資深高階主管在工作的前15年,要至少花1年做教育訓練,既耗時且過時;也讓奇異和惠普(HP)等巨型企業相比,顯得笨重而缺乏創新。
但奇異內部的討論重點,則在於定位「21世紀領導者的特質」。執行長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輪流請185位最高主管到家中晚餐,進一步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想法;他也與內部主管與外部顧問會面,進行領導辯論;過去被視為補救性質的個人教練,現在,只要是高潛力人才都能夠參與。他甚至考慮打破傳統,讓員工加入董事會。
伊梅特並不認為,奇異人才培養的美好傳統需要改變。克羅頓維爾(Crotonville)(奇異的企業大學所在地)教育訓練和C會期都是非常好的訓練工具。需要更新的並非形式,而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