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成長歷程,有沒有一位像是林育信般的身影,一個比自己更相信自己的人,可能是父母、師長,甚至是主管?
缺工、年輕人「躺平潮」下,有愈來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推行 IDP(個人發展計畫),企業主管該如何做好員工的個人發展計畫?
中信在全球有370個據點,橫跨14個國家,超過5000名海外員工。2024年獲利494.24億元,年增20%。
聯發科技早在2019年就啟動「新任主管培訓計畫」,這個計畫已培訓超過650位主管,更獲得美國人才發展協會(ATD)肯定。
以為被叫去賣便當,其實被派去當社長!從賣豬肉員工到掌握兆元帝國!LAWSON 社長竹增貞信,到底經歷了什麼?三菱商事如何靠「育才」成就霸業版圖?
近年台灣企業海外布局從中國轉向歐美,企業角色也從代工轉向設計代工,總部需承擔協調管理職能。跨文化管理成為首要課題,企業必須建立機制、培育人才並協助團隊
水泥業被貼上破壞環境的負面標籤,擔心員工受挫,亞洲水泥把 ESG、永續經營觀念納入培訓課程,學習如何對外溝通,希望能改變大眾對公司的印象。
2019年台泥制定生物多樣性政策,包括復育珊瑚礁、礦區生態調查。生物多樣性研究員,是台泥新開的職缺,幫助評估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復育生態。
許多公司在導入 AI 過程中面臨挑戰,原因之一為員工的 AI 技能有待提升。而許多領導者未提供學習資源。BCG 發現僅 6% 的企業表已助員工提升技能
DeepSeek開放原始碼,讓AI技術透明化,更多人可以低成本投入AI。人的經驗跟傳承,也應該「開放原始碼」嗎?
2025 年企業最愛大學排行榜揭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少子化與 AI 熱潮雙重衝擊下的轉型,調查顯示企業愈加重視畢業生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與抗壓性等能力。
愛爾蘭和台灣同樣身為蕞爾小國,曾淪為「歐豬五國」其中一員,仍靠著 6 個成功因素,澈底擺脫金融海嘯的陰霾。
近年混合辦公、遠距工作愈來愈普及,遊戲化培訓的內容開始與時俱進,採取線上進行,甚至導入新科技。
《張忠謀自傳》下冊內容提及 2009 年,張忠謀返任台積電 CEO 後,召回「被離職」員工、整頓「派遣人力」的方式。張忠謀認為:做對的事,常有好報。
致力培訓台灣科技人才的創新教育機構 ALPHA Camp(AC)表示,將於 2025 年停止營運,將暫時退出市場並探索新的方向。創辦人陳治平坦承: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為什麼要放棄不去?乍聽之下無法理解的情境,正慢慢變成英國年輕人的日常噩夢。最新調查指出,英國 Z 世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
主管為了鼓勵好人才,往往會給他們機會管理團隊或接更大的任務,雖然出於一番好意,但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加速人才陣亡。
根據 KPMG 2024 年全球 CEO 前瞻大調查,76% CEO 相信,雖然人工智慧(AI)技術在加速發展,但不會對企業員工數量產生影響。
報告指出,全球約 20% 的員工正「偷偷」使用 AI 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卻不向同事或主管透露。讓主管知道不好嗎?為何有五分之一的員工要偷偷使用?
美國職業資訊網Glassdoor針對1000人以上企業進行員工匿名調查,輝達在2024年美國百大最佳工作場所的第二名。輝達企業責任報告書指出,2023年自願離職率為5.3%,低於全球半導體業平均(19.2%),顯示輝達雇主品牌力強大。
上班第一天就遇到組織變革,是什麼體驗?在AI浪潮下企業無不紛紛推動轉型,但當員工生產力被解放後,企業應該讓他們做什麼?IBM鼓勵員工找到新價值和舞台。
數位轉型對中小企業而言,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過程,更是重新定位和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透過數位策略和有效的人才管理,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調查,美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的勞動人口正在迅速減少,將無法滿足製造或服務的量能。
BCG 報告指出,AI 時代,「就業保障」及「學習與職涯發展機會」對員工的重要度提升。這代表雇主必須提供完整 AI 培訓計畫,以吸引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