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齊立文 劉揚銘
彼得.杜拉克的畢生管理智慧,都在這 28 個忠告裡!
分享
如何在工作中做出貢獻、達成目標?怎樣當一個有效率、有效能的經理人?如何溝通、用人,做個領導者?如何自我精進,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給未來經理人留下最真切的建言。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畢生管理智慧
做出貢獻
你只能盡一切努力建立起自己的績效紀錄,而這也是增進別人信任及支持的唯一條件。
埋頭苦幹,不為全體負責者,無法成為高階主管。
知識工作者如果不自問「我可以有什麼貢獻?」不但可能會訂定過低的目標,而且可能會追求錯誤的目標。因為他們可能把自己的貢獻定義得太狹隘了。
你只需學會對毫無貢獻的事情說「不」。
高效能的管理者會把焦點放在有所貢獻上。他們不會一味埋首於工作中,而會抬起頭來向外看,關注應該達到的目標。
追求成效
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無法管理。
集中時間與心力,「一個時間裡只做一件事」,而且那件事必須是「最重要的事」。
任何知識工作者(無論身分為何、職位多高)都能把要求他花時間投入的活動刪掉四分之一,而看不出任何影響。迄今為止,我還沒看過任何人辦不到。
決定先做那件事,是誰都能做的事,最困難的工作在於: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緩辦」,但是又不用擔心「現在不做,明天會後悔」。
最棘手的事情莫過於沒有在一開始就把事情處理好,而拖延到最後才處理。
成員一天到晚都在開會的組織,就是沒人在做事的組織。
任何工作不成為組織活動與行為的一部分,就不能得到完成的機會。
反覆發生的危機是經理人辦事不力的表現。
領導力
有意願、有能力,而且會自我要求傾聽別人的意見。
不要為自己找藉口
願意溝通,直到你被了解為止
要知道,相對工作而言,你個人是多麼微不足道。
老闆的一言一行、隨口說的評論、習慣,甚至他的癖好,在部屬眼中都被認為是經過老闆的設計、安排,而且充滿意義的。
相較於沒有把工作做好的經理人,未能用心制訂人事決策的主管,風險更高。他們將失去外界對該組織的尊重。
經理人指派某員工擔任某項工作,結果對方無法勝任,那是經理人的錯。
組織內一旦人員過剩,就可能會妨礙工作成效,因為人們必須花愈多時間在「溝通」,而非用於執行任務。
組織的目的在於:使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管理人才是件「行銷工作」
自我管理
管理者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沒有辦法或不願意為了因應新職位的要求,而改變自己。
對於你不太勝任的領域,要盡可能花費最少的力氣。
高效能的管理者會自問:「有哪些事情在其他人眼中相當棘手,而我似乎總是能應付自如?」
一旦覺得自己對例行性的公事開始熟悉後,那就是該強迫自己有所改變的時機了,就像植物一樣,需要被換盆子栽種。
根據自己擅長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正是一個人日後有所表現的關鍵,不能這樣學習的人,注定成績平庸。
延伸閱讀 /
看完杜拉克給經理人的這95個忠告,等於讀了一部管理經典!
杜拉克關鍵60問!問自己以後,所有管理的難題都有解了......
圖片來源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