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千大創新企業(Global Innovation 1000)榜單日前公布,前10強當中,僅4家企業的研發經費也位居前10大,顯示「創新成果」與「研發經費多寡」沒有絕對關係,反而和以下因素相關性更高:
1. 打造支持創新精神的環境
過去6年都盤踞前10強的3M,不靠新潮的科技產品,也沒有驚人的電子商務交易量,而是致力於創造一個讓員工可以盡情展現能力與創意的環境。
儘管許多領導者都鼓勵大家提供新點子,但是實際上,新的想法很容易因為組織現有的績效標準、管理階層喜好等因素而遭到扼殺。因此,3M試圖培育「不怕出錯」的文化,要求研發人員「先做再說」,如果犯錯再改就好。
2. 組織架構可以彈性調整
企業也可以依據當前所處的創新階段,來調整組織設計。在創意萌芽期,應該匯集頂尖人才組成一個小型團隊,賦予最大的彈性與自由;等到進入產品開發階段,就可以成立大型團隊,納入精實管理原則,強調流程系統化,藉此杜絕浪費。
3. 研發資源不在多寡,重點是用對地方
不同產業、規模的企業都應該根據自身特色,制訂創新策略,將資源用在刀口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3類:
需求探尋型(Need Seeker)
Apple就是這一類企業,把利基點放在優化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納入顧客參與,徹底剖析他們的需求與欲望,而不是把資源用在大規模的市場研究。
市場觀測型(Market Reader)
像Samsung這類公司,將資源挹注在偵測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動態,及時在最合適的時間點推出最受歡迎的產品,也是創新的一種型式。
技術驅動型(Technology Driver)
以Google為代表,他們不見得要緊跟外在趨勢或競爭者,而是將心力放在組織內部,透過大量研發新技術或產品,藉此開創全新的服務。
延伸閱讀 / 顧客愛你,不代表錢會自己滾進來!破除創新的四大迷思
(本文整理自2015冬季號《strategy+business》封面故事)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