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台灣通過全球罰款最高的「Uber條款」,可開罰2500萬!一次看懂Uber與政府之爭

2016-12-16 採訪.整理.撰文 陳書榕

台灣立法院今日審議《公路法》修正案,其中最受人矚目的「Uber條款」三讀通過。未來對Uber的罰款,將從現行的5萬到15萬元提高至10萬到2500萬元,也可同時勒令業者歇業,罰款金額成為全球最高。

對於提供載客服務的Uber司機,只要檢舉人備齊相關資料,可以舉證司機有營業事實,就有可能吊扣其駕照和車牌將4個月到1年,或直接吊銷,2年內不得重考駕照或重領牌照。該項罰則最快可能明年元旦上路。

對此台灣Uber在臉書上公開回應表示,一定有更智慧的方式能有效監管車輛分享平台,也可以同時保障乘客或駕駛的利益,並且對於和政府討論任何可能的選擇充滿期待與意願。

至於稅務問題,Uber 官方回應,由於台灣宇博公司負責行銷業務,Uber向每位駕駛收取約20%-25%的平台費用,其金流是回到荷蘭總公司。因此在跨境電商稅法三讀通過後,會全力配合財政部新法。但目前和交通部對於「產業認定」看法不同,因此營業稅部分仍有待進一步對話。

其次,台灣Uber仍舊堅持消費者應該要有更多的選擇、智慧科技能強化行程的安全以及效率提升能為駕駛人帶來更多的經濟權益。台灣Uber進一步表示,三十年前訂立的運輸體系已滿足不了進步的數位網路社會,呼籲台灣政府能以新法納管共享平台。

今天下午條款三讀通過,Uber司機不禁感嘆「好不容易有個新的生計來源,又要斷炊」,一方面痛批台灣政府對於新創企業的保守態度、閉門造車,「如果台灣不開放Uber,也孵不出滴滴打車,那何來扶植新創或科技產業之說?」

另一方面也不諒解Uber不納管的強硬態度,資訊不公開、不透明,如何取得市場與官方信任?「而在兩方都不討好的情況下,最終受害的仍是消費者。」

一次看懂Uber 到底為何有爭議?

1.稅收問題:

Uber在台灣主要營運的業務為交通運輸,台灣代表為宇博數位服務公司。宇博在多數的媒體報導中表明,台灣宇博只是協助美國Uber在台招募、訓練司機,並且提供線上服務平台的「資訊服務業」。因此,只需繳納台灣政府營業稅及營業所得稅。

但台灣交通部認定宇博有提供叫車服務,認定產業為汽車貨運業,因此得依照乘客車資繳納5%營業稅。

此外,由於Uber司機也有營利問題,因此應該依照一般計程車司機所得,課收營利事業所得稅。

拆解管理主題,《經理人月刊》訂一年送一年,應用新管理知識>>

2.對司機沒有勞工保障:

承上點,由於Uber認定自己為資訊服務業,因此與司機之間沒有實質的勞雇關係,因而不用向司機提供勞健保、休假或是相關法定員工福利,更不需要為員工繳稅。

而這項爭議在勞工權益高漲的歐美各國,都引起相當程度的反彈,2015年美國加州、2016英國法院都已經出現,裁定Uber與司機之間確認有勞雇關係,需依法提供相關保障以及繳稅等相關案例。

3.乘客保險在哪裡?

Uber在全球各服務據點都表示,乘客的每趟乘坐行程,都受到全球保險的保障,但投保的國際保險公司、保單內容都未曾完整交代清楚或公開。也因此造成台灣政府與消費者非常質疑乘客若在乘坐過程中發生意外,到底要向誰求償、如何求償。交代不清的後果,也讓市場對於Uber的負責態度打上問號,而截至今年12月為止,媒體報導台灣Uber正在跟富邦產險討論台灣保險方案。

Uber帶來的好處有哪些 ?

1.迫使政府正視新商業模式帶來的衝擊:

當Airbnb提出「出租家中閒置的房間」,Uber、Lyft等交通運輸業者喊出「順便載人回家」等概念,希冀利用「現有資源」為世人提供更便利、實惠的服務,讓提供服務者,獲取額外報酬的時候,便在市場不知不覺間打破了產業競爭的疆界、法規的限制。

共享經濟的出現,幾乎有泰半的原因得歸功於,人們愈來愈懂得善用科技工具。而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幾乎可以確認,當未來的科技工具只會更進步的時候,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只會一直不斷的出現,為各產業與市場帶來更不可預料的衝擊。

我們現在能要求一個Uber守法,但當未來的日子裡,有第二個、第三個「類Uber」的商業巨獸崛起,台灣政府又該如何在「扶植新創產業」與「要求業者守法」間取捨呢?

2.迫使既有市場業者正視現實:

即便Uber不守法,但為什麼仍能廣受台灣消費者青睞?答案出現在許多媒體報導的討論串中——台灣計程車業者的素質,實在良莠不齊。當市場既有的供給者素質不佳,只要後進者找到破口,就很容易超越,這是非常簡單的商業市場規則。

當競爭者的各項條件與優勢都比自己強,業者該怎麼存活?價格競爭、提升服務品質、做出產品差異化等等等,都能夠迫使既有業者從消極經營中甦醒、積極成長,最後得利者,也一定會是全體使用者。

Uber亞洲市場發展大事記

2013年7月,Uber正式在台灣台北市營運

2014年3月,Uber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在上海召開官方發布會,宣布中文名「優步」,並與支付寶合作,同年也進入香港市場,台灣政府於7月公開表示,將會開啟調查Uber在台營運的合法性。

2014 年 12 月,韓國政府起訴Uber執行長,逼退Uber
韓國政府以違反交通運輸法為由,起訴 Uber執行長Travis Kalanick。Uber在2015 年退出韓國市場,只留下UberBLACK 服務,提供有駕駛執照的高級載客服務。

2015年,Uber在中國市場糾紛不斷
整年度Uber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都不是那麼順遂,從廣州、成都到北京都有收賄、消費者糾紛及非法經營等官司纏身。

2016年7月,中國發布網約車相關法規,Uber出現合法化的契機
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代表著Uber以及其他類似服務的提供商在中國有合法化的管道,但新法令仍要求服務車輛必須先取得營業登記,因此UBER是否合法仍有爭議。

2016年 8月,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
中國大陸最大的線上交通系統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定,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資料等所有資產。

2016年8月3日,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撤銷Uber投資許可
投資審議委員會於裁決決議撤銷Uber投資許可,台灣Uber表示將提出訴願。

2016年8月5日,台灣Uber發起「讓Uber留在台灣」網路連署
邀請民眾網路連署Uber留台,連署人數逾四萬人。

2016年11月,餐點外送UberEATS在台灣登場
同月台灣交通部希望要求Android及iOS兩大平台業者,將Uber APP自系統下架、財政部向Uber追稅金額達1.35億元新台幣。

2016年12月 Uber表示正在跟富邦產險討論台灣保險方案

資料來源 / wiki、Uber臉書
製圖 / 高佳吟

拆解管理主題,《經理人月刊》訂一年送一年,應用新管理知識>>

延伸閱讀 /

1. Uber強勢攻佔市場,台灣大車隊怎麼接招?計程車龍頭的轉型與變革

2. Uber中國燒掉20億美元後,正式被「滴滴出行」收購!

繼續閱讀 商業模式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