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賀大新 / 攝影

給領導者的科技建言:AI、機器人,絕對不是用來取代你的員工的!

2017-12-04 整理‧撰文 葉冠玟

冬天到了,卻熱得像夏天;新型態的癌症疾病愈來愈多,症狀竟然都超出人的想像範圍,醫療上史無前例的個案持續增加...隨著不可預測的事情愈來愈多,「不確定性」在全球各個行業也逐漸造成恐慌。

實際上, 這正是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需求爆發的背景,當不確定的事情愈來愈多,愈需要機器協助蒐集和分析資訊,才能快速又精準的做出判斷。

該怎麼看待人工智慧對工作的影響,如何用人工智慧,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台灣IBM服務事業群總經理賈景光在《經理人月刊》舉辦的「未來經理人講堂」中提醒,企業領導者首先要建立以下2個觀念:

人工智慧的初衷是「共同協作」,而非取代人的工作

去年3月,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立下人工智慧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大家開始談論「機器打敗人類」的可能,但賈景光認為這是人們對AI最大的誤解。準確地來說,人工智慧其實是「一群人類的知識放到一台機器中,打敗了單一個人類」。

換句話說,如果大家願意相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道理,那麼, 未來可能是「一群諸葛亮」的時代來臨,「只會有與人工智慧共舞的人,打敗沒有與人工智慧共舞的人」

該怎麼與人工智慧「協作」?賈景光說,企業必須先將人們的知識系統化(就像是蒐集專業棋士們的棋譜),之後,讓機器用最快的方式學習(不斷餵棋譜),進而有效地分析出解法。這樣能幫企業大幅降低決策的時間,也不會出現某人因為對某領域不熟悉,胡亂做出決策。

建立夥伴關係,將資料共享,而不是獨自擁有

「過去單靠人力要算五天的事情,現在靠大型電腦,五秒就可以。」這是現今科技能達到的程度。但是,想要藉由人工智慧改善現狀,打造更有效率的產線、更精簡的工作流程,就需要有足夠的數據。因此,與其關起門來研究,不如將資料共享出來,大家互相交流數據,反而能發揮更大綜效。

賈景光表示,跟全世界相比,台灣的資料準備程度相當高,許多企業資料跟公開資訊其實早已透過企業內部系統、雲端等方式存儲起來。去年第一銀行遭駭客入侵、ATM被盜領時,之所以能透過街上的攝影機掌握嫌犯的行蹤,就是因為影像資料皆有同步儲存成數位資料,可以馬上調閱、及時處理。

但是,若在案發前,就能有相關單位共享應用這些數位資料,說不定企業或警方能化被動為主動, 主動防範犯罪行為的發生。根據IBM的研究指出,儘管大多數資料都有被有效儲存,但尚未加以使用的數據高達八成。

「『未知』」的答案在大數據中等待人類發覺,」賈景光表示,想在大量的資訊中撈出金礦來,企業不應該侷限在自己的企業內部發展人工智慧,而是適度挑選出你需要合作的行業,無論是你的上下游廠商,還是合作的品牌夥伴等,唯有透過共享專業知識和資源,才可能將數據做更「加值」的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繼續閱讀 IBM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