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地球圖輯隊

反送中被操弄的真相|當假訊息在網路漫天飛舞,資訊戰如何分化香港社會?

2019-08-16 地球圖輯隊 泥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兩個多月前,反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俗稱《送中條例》)的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也引爆許多人對社會現況的不滿。隨著香港民眾示威抗議進入第十周,警民衝突越演越烈的當口,網路上也就漫天飛舞的真假資訊展開角力戰。

回到元朗那一夜

7 月 21 日,香港元朗地鐵站衝入大批白衣男子,對民眾發動無差別暴力攻擊的畫面震驚香港,當時有一名倒在地上的女子照片隨即在社群網路廣傳,該貼文描述畫面中的女子是一名孕婦,並譴責這些白衣人連孕婦都不放過,隨後更有消息表示該孕婦已經流產——種種消息都不斷加深民眾的怒火。

然而,很快就出現反擊言論表示,這名女子根本沒有流產、甚至沒有懷孕,一切都是出於政治目的製造出來的謠言。

最後,當地媒體證實這名女子確實有懷孕,不過胎兒安好,只是「事情的真相」在許多人心中已經有了定見。

收發訊息的工具也能製造紛亂

類似的情況完全是冰山一角,也顯示當許多人仰賴社群媒體、聊天群組來傳遞或接收資訊時,那些未經證實的網路謠言是如何在不同立場的群體之間流竄、製造混亂。

「人們只相信想要相信的」

「事實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人們相不相信才是重點。」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系助理教授鐘劍華說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也抱持類似想法,他說: 「不論有沒有證據,我們總傾向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東西,忽略不想相信的事物。

好像有點真?是假的

進一步看這些資訊,它們多半是從已經存在的恐慌、憤怒等情緒發展而來,而且看起來也不會荒謬到像是假消息。

像是從今年 6 月開始,就不只一次有消息表示中國將增派解放軍進入香港,又不斷有各方媒體在進行事實查核後闢謠;與此同時,也有陰謀論指控香港示威是受到美國勢力干預,還附有關係圖「揭露」美國國會是如何金援香港的社運團體——但這並沒有實質證據。

不論真假,結果已達到

這些訊息究竟是從哪裡傳出的已經不可考,但不論如何,它們會造成的結果都極為明確:當假消息出現在這個逐漸兩極化的社會,不同陣營的人在接收訊息後不僅能加強自身信念,又能對另一個陣營埋下不信任的種子,進而達到分化社會的目的。

像前面提到的解放軍訊息雖然不是真的,卻會在無形中加深示威者對於「香港政府屈從北京」的想法;而反示威者看到跟美國有關的陰謀論,也會更加認同中國當局稱「外國勢力正在干預香港事務」的說法——種種情況都會讓不同立場的人更難接受不同聲音。

當社群媒體、聊天群組成為資訊平台

特別是當越來越多人會仰賴社群媒體、聊天群組當作收發資訊的平台時,上述情況就越有可能發生。鍛治本正人也補充,如果這些訊息是在一些私密群組裡流傳,它就更不容易受到其他事證挑戰,還會以很快速的方式鞏固閱聽者的既有想法。主流媒體若是把這些假消息拿去報導,也可能造成煽風點火的作用。

「狼來了」太多次會累

漫天飛舞的謠言或陰謀論除了會激化不同立場的人,「不斷接收到新訊息、又發現是假的」的過程也會讓很多人倍感困惑,甚至產生不信任感。

「在一個充滿太多資訊的世界裡,要(能辨認)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非常微妙。」支持反送中的示威者傑弗瑞(Jeffrey Ngo)說道。

這對掌權者來說尤其有利,因為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要理解一件事太麻煩,就乾脆不去理解了。

有在查核,但不容易

其實有些示威者已經注意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在受訪時表示,自己看到網路上的訊息時,會先交叉查證、確認訊息來源後,再選擇要不要傳播資訊;如果發現某則資訊是假的,他們也會協助轉傳澄清訊息。

不過 21 歲的喬伊(Chrysilla Joy Villanueva)在受訪時坦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謹慎,有些人甚至「想都沒想」就會把假消息轉傳出去,她說:「社群網路就是這樣,如果人們看到相關訊息,就會馬上相信它。」

辨識假資訊_地球圖輯隊
在識別假訊息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用這幾項指標來評估接收到的資訊。
地球圖輯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今天不上街,明天會後悔」 香港年輕一代為何上街?
MIT 研究:假新聞比真相傳播快
【薛丁格的地球 24小時】08/12 要警察「還眼」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