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比早起更重要的五個簡單睡眠習慣

2019-11-13 作者 電腦玩物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們容易只關注醒著的時間、醒來後的任務,卻常常忽略了,睡眠與工作或其他日常活動,有同等的重要性。

比起晨型人,或許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好好睡覺的人。

有朋友問我,回到家已經很累了,如何在下班後去實踐各種生活目標呢?許多人為達到心中的生活目標,撐到很晚才睡,還逼自己隔日一定要早起,結果弄得晚上很累、早起更累。人在疲倦時,做起事情相對沒有效率。最終,目標依然無法有效率地實踐。

因此我的建議是,不如就去「好好睡覺」吧!這樣隔天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一件事情。讓自己好好睡,早上有一點時間去實踐生活目標,中午有力氣去實踐一點生活目標,晚上回家很累了,那就做最簡單的事,然後早點休息。

這樣一來,不僅不用陷入體力上的掙扎,還更容易進入正向的生理時鐘循環。更多有精力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完成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1.設定簡單睡眠習慣的目標

有效的睡眠目標,不是故意晚睡或強迫早起;不是想著犧牲睡眠以擠出更多時間,而是確保自己醒來時能保持精力與生產力。

更簡單的睡眠目標,也不是刻意早睡,而是把「睡眠」本身當作一個有趣、舒服的任務來執行。舒服的去睡,醒來時舒服,在睡眠時間得到身心滿足,醒來的一天也會更有精力。

我自己曾經設錯目標:故意晚睡、強迫早起、刻意早睡,反而讓自己陷入習慣養成的掙扎。後來我把目標設定得簡單一點:

  • 不要撐到很累了才睡
  • 把睡眠當作晚上回家後的重要任務來安排
  • 透過生活流程的改變讓自己舒服地去睡
  • 於是自然在正向循環下,舒服地醒來,保持一天的精力

是不是早睡,是不是早起,反而不那麼重要了。切記,無論是睡眠,還是休息,都不是任務的剩餘時間,我們應該把「休息、睡眠」視為待辦清單上的重要任務:「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2.測試並認識自己最舒服的睡眠時間

設定了「簡單睡眠」的目標後,就要先知道讓自己睡得舒服的時間。把「簡單睡眠」當作重要任務,無論如何要把睡眠需要的時間規劃留下來。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讓自己最有精神的睡眠時間。這可以花一點時間去做測試,覺察下面這些問題:(可搭配這個表格做觀察: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 回家後,什麼時間點會開始想睡?
  • 自己有沒有刻意撐過這個時機點,而錯失睡眠時機?
  • 睡多久,自己醒來時不會覺得頭痛,會覺得很有精神?
  • 刻意早起有沒有讓自己早上反而更沒有精神?
  • 一直賴床,醒來時是不是反而更疲累?多久的時間醒來後精神最好?

直接使用鬧鐘 App 不是好策略。首要之務,是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最舒服的睡眠週期:
- 需要睡多久?
- 需要幾點起床?(畢竟我們大多數都要工作)
- 於是知道需要幾點前睡?

如此一來,就可以進行後面的步驟,開始設計行動流程,幫助自己在回家後,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前入睡。

當然,我不是說要把睡眠時間變成硬性規定,而是當自己有了前面的測試、認識與覺察後:

平常上班日,知道自己回家後必須幾點前睡,才能舒服的去上班。

特別需要早起日,知道自己前一天必須如何提前睡眠行動。
假日可放鬆日,如果想要跟家人晚一點睡,也知道明天應該如何安排起床時間與行動。

3.日常工作時的策略:舒服去睡,舒服起床

要好好睡覺,就像要好好執行一個任務一樣,不會是設定好一個時間,就以為任務可以自動被執行,而是前面要先做好很多準備動作,甚至調整工作流程,任務才會在需要的時間被執行。

睡覺也是,不是設定好時間就可以自動去睡,而是必須搭配回家之後一系列的生活安排與行動,才能舒服地去睡。

  • 因應明天的上班時間,我打算幾點前入睡?
  • 所以幾點前我要進入放鬆可睡眠的狀態?
  • 那麼我應該幾點前完成生活雜務?
  • 於是我一回家應該如何採取一系列行動?

做好這樣的規劃,才可能真正做到「好好睡覺」。(我最近在引導孩子的睡眠習慣時,也有同樣的體悟:如何改變孩子睡前作息,如何改變大人習慣

甚至我自己會搭配一個練習,測試能不能讓自己在鬧鐘響起前起床?

不是被鬧鐘叫醒,而是舒服的自然醒過來,通常會是更有精神的狀態。

例如我今天 10 點睡覺,明天早上應該可以五點出頭起床。
我會設定一個五點半,或是六點的鬧鐘。讓自己在睡了七個多小時後可以自然醒,而不是被鬧鐘叫醒。但也有鬧鐘這一關,不會睡過頭。

反覆這樣練習,會更容易進入一個正向循環,慢慢的自己的想睡的時間、睡眠的長度、自然醒的時間,會進入一種習慣的循環。讓你每天回家可以更有效進入睡眠的狀態,隔天自動醒來。

4.明天有工作壓力時:練習清理大腦壓力

有時會遇到特別情況,例如隔天有很重要的課程,或一大早有個壓力很大的會議,手上有個很緊急又做不完的工作,或是工作生活中有正在焦慮的事情。

這時候同樣先回到第一步的簡單睡眠目標:調整心態。就是把睡覺本身也當作同等重要的任務來安排,睡眠其實跟其他重要任務一樣,不是應該被犧牲的。

問題是,如果腦中充滿了焦慮與雜事,要好好睡覺也是一大難題。這時候,「清理大腦」的步驟或許可以幫上忙。我自己會在那天晚上,安排一次「清理大腦」的活動:(可參考: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 把腦中的雜事、焦慮寫下來,這只是清空,還不是清理
  • 把雜事變成明天可做的步驟清單
  • 把焦慮轉換成之後可嘗試的行動清單
  • 把雜事、焦慮放入自己的目標管理系統,或移出自己的目標管理系統
  • 這樣就做好了大腦的清理

這樣的練習,往往可以讓我晚上更容易進入安心睡覺的狀態,有時候甚至更期待去睡。因為知道明天一早醒來,可以採取哪些改變的行動,更期待睡好再去做。

5.今晚睡不著時:練習明天讓自己進入睡眠狀態

也可能有些時候,知道自己明天要早起,但就是很有精神,或是睡不著。可是前面所說回家後的準備動作也做了、清理大腦也做了,這時還有什麼辦法呢?

還是一樣的邏輯,要睡覺時才去想怎麼睡覺,這都為時已晚。或許今晚睡不著已經無解,但我們正可以從這樣的失敗,去改變讓明天晚上可以睡得著的行動:

  • 是不是白天睡太多?或是在不適合時間睡? 導致晚上反而睡不著?可能明天練習先不午睡?或是不要在傍晚後的通勤車上睡覺?
  • 是不是睡前有喝咖啡? 可不可以把咖啡時間提前到每天中午,中午後就不喝試試看?
  • 是不是睡前做了刺激精神的行為? 試試看明天睡前不看電視?不看手機?
  • 臥室環境是不是要改善? 明天買個遮光的窗簾?周末把電視移出臥室?
  • 生活流程安排是不是要改善? 自己是不是活動不夠,明天試試看做些運動?

我想說的是,我們很難改變現在,因為現在是不能改變的過去的累積。但我們很容易改變未來,因為現在才要開始累積。有時候今天睡不著、睡不好,當然很挫折,但不是重複一樣的生活行動就可以在第二個、第三個今天讓自己睡得好。而是要試試看去改變不同的行動,讓自己明天可以進入睡得好的狀態。

以上就是我在實踐生活時間管理過程中,認為跟安排清醒時的任務、早起的計畫,一樣重要的五個簡單睡眠習慣。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延伸閱讀:[如何開始一個跑步習慣?我的經驗談]、[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晚上列待辦清單,養成早起習慣跟你的鬧鐘無關]等文章。

(本文出自電腦玩物

繼續閱讀 工作生活平衡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陳姿伶製圖

寫下你的 2026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累積 365 天小勝利,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2025-11-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 年來到尾聲。每年到這個時刻,總會冒出一句熟悉的想法:明年,我想過得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是更健康?收入更穩?心情更平靜?或是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沒有策略,「更好」常常只會停留在願望。今年,我們換個作法,用能執行、能追蹤、能累積的方式,踏實帶你走向 2026。

向大谷翔平學習: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投打二刀流的成就,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

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具體化目標,並持續行動。

這也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核心精神: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

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行動,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累積成可見成果。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經理人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6年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 4 大面向: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 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經理人

為了協助你思考,我們設計了 2 種九宮格邏輯: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AI 規劃管理師:透過提問釐清思緒,拆解目標與步驟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引,讓方向與步驟更清楚。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

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 20 分鐘」、「早晨冥想 5~10 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

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透過每日情緒、行動與反思紀錄,追蹤進步與調整方向。
經理人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 3 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 3 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你的 2026,從寫下第一格開始

經理人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