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蔡仁譯 / 攝影

Google台灣第一號員工簡立峰宣布退休!當年他如何一手催生Google台灣?

2020-01-17 整理‧撰文 陳彥丞、陳芳毓

Google 在台灣的第一號員工、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宣布要在本月 31 日卸下職位。

Google 表示,簡立峰退休後不會擔任 Google 任何職位,而是把時間留給家人,以及持續投入台灣新創產業,給予相關協助。未來 Google 台灣會轉為多位主管制,一處辦公室由多位不同核心職務的主管(Site Lead),共同決定發展方向,目前已知的主管,只有 2019 年底接任 Google 台灣總經理的林雅芳,其餘皆尚未公布。

Google 台灣第一號員工,催生出 Google 台灣辦公室

簡立峰從 2006 年加入 Google,過去曾擔任過台灣大學資管系教授、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執掌期間積極招募人才,並替台灣爭取母公司的投資與雲端資料中心。

一直被視為 Google 台灣重要掌舵手的簡立峰,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一手推動 Google 台灣辦公室的誕生。時間回到 2006 年,《經理人月刊》專訪簡立峰談他接下的重任:把 Google 搬來台灣。他一個人被丟到 Google 總部一個禮拜,公司除了給予「Google 台灣負責人」的頭銜,其他什麼幫手都沒給,全得靠自己。

一個禮拜要面試上百位,找到願意而且能幫助自己的人

千頭萬緒,簡立峰得立刻找出哪些人,是能幫他建立台灣 Google 的關鍵人物。在總部那一個禮拜,他認識了好幾百人,「當別人向我介紹,這是誰、從事什麼業務,我就要在三、五分鐘內判斷出來,他能不能幫我。」

簡立峰會先跟這個陌生人聊起台灣,看他有沒有感覺;沒有感覺,就把話題放大到中國;再沒有感覺,就放大到亞洲,「萬一再沒有感覺,就掰掰!因為這個人幫不了你,你也叫不動他!」

接下來,簡立峰有效率地分類這群人:關心亞洲的人,讓他幫忙到亞洲層級的事務;關心中國的,讓他幫忙到中國的層級;關心台灣的,就讓他幫忙到台灣的層級。最後,成功找到具備不同專長、並願意幫忙的同事,建立法務、諮詢、採購、技術等 10 幾個辦公部門。

簡立峰說,那時每天都要花近 10 個小時面試,用的還是他當年身為教授的方法:從面試者的眼神、表情與語言中,了解對方的喜好、個性與目的。但要了解數百位面試者並不容易,他也特別請美國 Google 的台灣員工幫他初步篩選,沒有文化隔閡,才能客觀地評量台灣面試者的優劣。

面試了上百位頂尖軟體工作者,簡立峰發現,多數面試者的知識面都不夠寬。「我覺得是教育的問題,我們教的是知識,而不是解決自己周遭的問題,」簡立峰觀察,紐西蘭幼稚園教小孩的是怎麼用傳真機、怎麼打電話,但台灣幼稚園教的卻是怎麼算數學,「教小孩很多技藝,比解 10 題數學有用,因為解了 10 題數學,你會的還是只有數學。」

把大問題拆解成數個小問題,再找適合的人來對應解決

從小到大,掛在簡立峰身上的頭銜是「問題解決者」,但事實上他解決問題的方程式只有一種: 把一個大問題拆解成很多小問題,再找適合的人來對應解決這些小問題,把它們各個擊破。問題拆得愈細,就愈容易解決。

要把大問題拆解地面面俱到,需要廣泛蒐集資訊,用知識和經驗來分析。簡立峰認為,資訊蒐集不全,往往來自人們的主觀,因為大家往往較重視書面等實體資訊,「但是我比較關心人,因為一個人的知識,寫下來的比較少,放在腦袋裡的比較多,所以你必須問,把別人隱藏的資訊挖出來!」

然而人生有涯,學無止境,問不到也沒遇過的事,簡立峰用「想像」來彌補。「你可以一次想三步、五步、十步的時候,做選擇就沒有那麼難,難是難在你不知道有那麼多可以分析的環節。」所以,對於沒做過的事,想清楚就變得格外重要,得時時在生活上「看別人的故事,學自己的經驗」。

一般人通常是從「錯」或從「做」中學,認為只要去做就會想清楚。但心思細膩的簡立峰並不同意這種方法,「如果那件事不複雜,可以這樣做。但管理一個組織,有問題是不能隨便拋出來的,這是一種對人心的傷害,否則方法找到了,人也跑了。」簡立峰每隔一段時間,會在紙上寫下目前面對的問題,再拉線、畫箭頭,把事情因果串聯起來,之後做事就會更有效率。

問題拆解後,最終仍需要人來解決。所以,「了解問題不如了解人重要,」簡立峰說,Google 的組織扁平,主管很少,就是因為 Google 相信,在解決問題的流程中,主管遠不如員工清楚自己適合在哪個位置,讓員工自己決定他想做的專案,反而能讓專案完成得特別快。

一路走過來,簡立峰一直都在從事「解決學習問題」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別人的問題,並給予建議。小從一個研究生慌張地撞進研究室,語無倫次地說出他論文寫作的困難,大到一個企業詢問他科技上的專業問題,「我希望當他走出我辦公室的門,至少會往正確的方向走。」

多年來,簡立峰與台灣許多政府部門、產業組織和學術單位,保持著緊密的交流互動,為台灣的 AI、軟硬體產業、以及教育發展政策貢獻諸多心力。現在,他將卸下 Google 的職務,以這套解決問題的技術,持續輔導台灣新創產業,給予諮詢等相關協助。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