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沒了工作,存款能讓你活多久?沒這 4 個習慣,前途會一片灰暗

2020-11-18 領導力教練 尼格爾.康貝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每個月會存多少錢?調查顯示,很少人覺得自己存款夠多,而且有很多人根本就是月光族。

在美國,2018 年 bankrate.com 的調查指出,介於 18 到 53 歲的人,有 25% 沒有積蓄,無可憑藉;另外 25% 的人,積蓄只夠支付 3 個月的生活開銷。

英國的情況也相去不遠,2018 年史基頓房屋抵押貸款協會(Skipton Building Society)的研究發現,四分之一的成人沒有積蓄,十分之一則是花的比賺的多。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在 2017 年的調查中發現,全英國有三分之一的人積蓄不到 2000 英鎊(大約 7 萬 2000 台幣)。

存款是累積財富的基石。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年輕人,存錢絲毫沒有因為時代進步變得比較容易;薪水紋風不動,居住和生活成本逐漸上升,更別提周遭盡是煽動你花錢的誘惑。好消息是。你不用每個月提撥大筆收入來存錢才能改變你的財務狀況,只要養成儲蓄習慣就是具備一種富裕心態,靠著時間的複利效應,你早早提撥的小錢日後都會大有斬獲。

4 習慣,幫你養成儲蓄的心態

質疑儲蓄價值的念頭很容易滋生,尤其是當你為了存下區區小錢而感到手頭拮据。等你讀到本書最後,調整了對於財富的思考模式,自然就會想要存錢。當你了解如何(how)累積財富、要累積什麼樣(what)的財富,以及為什麼(why)要累積財富,就會明白儲蓄的必要。隨著你訂立出自己的財務目標,你也會有更明確的理由來儲蓄。

1. 薪水入袋就提撥

從小處開始勝過你什麼都不做。現在就養成提撥固定收入的習慣,而不是每個月底看天行事,支付完開銷和帳單才看還剩多少錢可存。反其道而行,薪水一入袋,馬上提撥至少 10% 來儲蓄,將其設定成發薪隔日自動轉存到儲蓄帳戶。根據史基頓房屋抵押貸款協會指出,有 25% 的英國人都這麼做。

你到底應該存多少呢?薪水的 10% 是個起點,你可以依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多存一些!只有你清楚自己的基本開銷和必要支出是多少,如果薪水較低,10% 對你而言負擔過重,那就從 5%開始。如果你的薪水還算優渥,就可以(並應該)存下比較高的比例。

2. 把「獎金」存下來

如果你的辛勞讓你在一年內領到多筆獎金,可以考慮把全部或大部分直接存到儲蓄帳戶裡,甚至把一些投進退休年金方案裡。比爾.蓋茲曾在彭博的訪問中回憶說:

不要為了炫耀而買任何東西,沒有人會在乎。

沒有人會阻止你享用新獲取的財富,但假如你已經有車子,為什麼只因為薪資增加就要把它換掉?假如你喜歡現在的房子,為什麼當投資獲利增長時,就要搬到豪宅社區?當你自動想要升級,而且一切都要是最好的時候,危險就來了。

它叫作生活方式的通膨(Lifestyle Creep),意指提高開支和承擔額,以便與增加的薪水相稱。這正是大多數樂透得主會在幾年內就把財富花光的原因。

生活方式和支出的選擇不應該用來反映你的財富和炫富渴望,應該反映自身的需求和價值,如同華倫.巴菲特。據報導,他還是住在 1958 年以 3 萬美元所購置的同一座宅邸裡,開的是 2014 年份的凱迪拉克(Cadillac)XTS。

3. 把「加薪」的部分存起來

聽起來或許太過完美,但當薪資提升,將增額的收入存下來,分毫都不要花掉。例如你每個月的稅後月收是 2800 美元,你獲增 8% 而來到 3024 美元。不要讓額外的 224 美元變成逐月的開支,而是要設定或調整成自動扣款將它轉存進儲蓄帳戶。

假如不然,對於額外的 224 美元,你就會把每一分都開心地花掉。就每個月而言它並不算多,對吧,除非你意識到經過 12 個月後,它將為你帶來額外的 2688 美元,兩年後則是 5376 美元。此刻它正在開始順利累加呢,說不定可以貢獻在你首次購買房產的頭期款上。

同樣地,當你從年終獎金、遺產或不在計畫之列的配息中,賺到意料之外的單筆金錢時,就要全額存下來或投資。

4. 別用購物為自己找安全感

要養成的好習慣是,在出門前把購物清單給寫好。想買不在清單上的任何東西前要讓自己停下,只買你所需要的。聽從華倫.巴菲特的建議:

假如買了不需要的東西,你很快就會把需要的東西給賣掉。

把那些「我一定要第一個去買新款 iPhone」的購買欲降到最低。這通常只是虛榮或缺乏安全感下的購物,而非你生活中需要的東西。不要為了掩飾不安和自卑,而掉進花錢的陷阱。

(本文整理、摘自《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時報出版)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小改變累積大財富

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永續競爭力,從人才數據開始!HR Max 打造企業數據驅動的治理力

2025-10-13 經理人 X 104人力銀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核心,電子、製造業高度出口,任何國際永續規範,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接單,如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範,都對出口導向產業衝擊深遠。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也指出,2023 年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啟動「2050 淨零」路徑,以及 2025 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須提交永續報告書,都讓 ESG 躍升為企業顯學。

然而,現實卻出現落差。多數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建置碳排系統,人資數據治理上仍停留在紙本與 Excel。當永續揭露範疇不只限於碳盤查與財報,與「人」相關的指標——包括留任率、薪酬公平、多元共融等也成為揭露項目;一旦遇到上游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在短時間內提供離職率、薪酬結構等關鍵人才數據,甚至完整的通勤與差旅碳排數據,又有多少企業能辦到?

ESG治理的數據缺口

「雖然多數企業手上有員工資料,但往往散落在不同部門與系統,蒐集仰賴人工,導致計算繁瑣、錯誤率高,也難以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這些結構性問題,都讓永續報告難以落實。」

張詩音指出,當員工留任率、培訓參與度、或DEI 相關指標如性別比例、族群比例等數據逐漸成為投資人與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HR 卻缺乏工具輔助,無法即時輸出可信報表,或報告書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支援決策,也就無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
經理人

「HR需要有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所以人資必須數據轉型,否則無法在人才永續治理上建立透明度,更難累積長期的數據資產。」她強調。

HR Max 的數據解方

為協助企業突破困境,104 人力銀行推出 HR Max 系統,結合人資管理、人才發展與永續治理三大構面,透過模組化架構涵蓋招募、出勤、薪資、排班、教育訓練等服務,協助企業降低人工作業風險,讓 HR 掌握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快速支援 ESG 報告需求,一鍵產出人資相關永續報告。

除了系統採模組化設計,還能串接 ERP、CRM,做到「一次輸入、全面整合」,減少重工與資料落差,導入後可節省五成以上行政作業時間。

此外,HR Max 的 ESG 模組還可支援範疇三碳排查。張詩音說明:「過去企業要蒐集員工通勤或差旅資料,常得靠人工一筆一筆彙整,不僅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能直接整合員工差勤與交通方式,透過 Google Map API 自動計算里程與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盤查年度內一整年的碳排量。原本需要一到兩週的碳排計算,現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

同時,HR Max 也提供視覺化儀表板與自訂報表功能,不僅能即時掌握人資趨勢,還能進行橫向比較,了解企業在產業中的位置。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解釋:「以薪酬為例,HR Max 可結合 104 薪酬調查資料,協助企業檢視薪資結構是否具市場競爭力,進而制定更精準的招募與留才策略。」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
經理人

人才永續的戰略挑戰

「回想過去 HR 系統工具要買一套光碟安裝軟體,功能大概就算薪水、管考勤,屬於很封閉的系統。」張詩音回憶,那是 HR 角色仍以後勤支援為主的年代。如今隨著數位化與 ESG 浪潮興起,行政效率已是基本盤,人資更被期待能即時掌握數據,支援營運決策,「這也代表 HR 要往更高的戰略高度走,成為組織的『永續人才顧問』!」

楊庭懿也補充,104 人資學院除了開發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的 HR Max 人資系統外,也透過顧問服務與其他專業服務,協助 HR 建立 ESG 知識與數據分析能力,讓工具與專業並行,確保永續推動能真正落地。

隨著 AI 浪潮掀起,也推動人資角色再進化。張詩音透露,104 正規劃推出「員工 AI buddy」,作為員工的第一線 HR 夥伴,能即時回應常見需求,從假勤查詢、流程操作到職涯發展建議,都能獲得初步支援;而重要議題仍由 HR 承接,確保專業判斷與人性化關懷並行。「AI 可以先行回應,讓同仁不必等待,更釋放 HR 的時間,專注於更具戰略性的議題。」

張詩音強調,人資數據轉型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放生產力,讓 HR 從行政事務走向策略決策。唯有人資能在數據驅動下發揮洞察力,企業才能真正建立人才永續的韌性與信任。

立即了解104 HR Max人資系統:https://104ha.com/D8XcY

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