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編輯部

新冠肺炎|本土新增 175 例、19 例死亡,指揮中心: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例,關聯性待釐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 175 例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19 例死亡。
本土新增 175 例,以新北市 87 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 34 例
今日新增之 175 例本土病例,為 100 例男性、75 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 6 月 3 日至 6 月 16 日。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 87 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 34 例,苗栗縣 31 例,新竹縣 10 例,桃園市 7 例,花蓮縣、基隆市及臺中市各 2 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 54 例中,53 例為已知感染源、1 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 19 例死亡,年齡介於 40 多歲至 90 多歲
今日新增 19 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 11 位、女性 8 位,年齡介於 40 多歲至 90 多歲,發病日介於 5 月 8 日至 6 月 12 日,確診日介於 5 月 15 日至 6 月 14 日,死亡日介於 6 月 8 日至 6 月 15 日,詳如下圖。
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55.9%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 月 11 日至 6 月 15 日累計公布 1 萬 2042 位確診個案中,已有 6731 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55.9%。
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
疫情指揮表示,疫苗接種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避免重症與死亡最有效的方式,全世界已有數億人接種過至少一劑疫苗,且疫苗的安全性也正持續被監測當中。依過去經驗顯示,大規模疫苗接種與安全性監測時,會發現有部分人在疫苗接種後,發生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包括死亡。這些事件可能是由接種疫苗所導致,也可能與疫苗無關,僅是剛好發生在接種完疫苗後的巧合事件,相關死因皆仍待調查釐清。指揮中心亦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請國人放心。
接種對象均為年長者,死因仍待調查釐清
指揮中心說明,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初期,大部分的接種對象均為年長者,並可能有潛在慢性疾病,使得這類疫苗接種後通報死亡的案件數量增加。因此需藉由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釐清死因,調查這些事件是否可能與疫苗相關。此外,亦可藉由持續性自然死亡率的評估,觀察是否有疫苗安全性的疑慮。
如根據 109 年度我國人口統計資料,75 歲以上年中人口為 143 萬 3286 人,同年度 75 歲以上死亡人數為 9 萬 5367 人;故可得知,即便在未接種疫苗的情形之下,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 200 多名 75 歲以上長者死亡。
死亡個案絕大多為高齡者、慢性疾病
截至 6 月 16 日為止,國內共計 113 萬 3515 位民眾接種 AZ 疫苗,其中 17 萬 4098 名為 75 歲以上長者。根據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顯示,目前已收到 11 例接種 AZ 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 8 例發生在 75 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解剖後已可確認死因。
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偵測安全疑慮並做出因應;同時提醒所有符合目前開放疫苗接種順序的民眾,皆能依照各縣市政府的說明接種疫苗,除了保護個人免於罹病,更可建立群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避免疾病傳播。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97 萬 3215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其中 1 萬 3584 例確診,分別為 1161 例境外移入,1 萬 2370 例本土病例,36 例敦睦艦隊、2 例航空器感染、1 例不明及 14 例調查中,另累計 94 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 497 例死亡。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